|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抄袭! 第一部分 握拍法
 
 1)基础握拍
 
 基础的握拍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部分,可以称之为指握:前二指(拇指和食指
 )、后三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为方便理解请对照图示。
 前二指:拇指第一指节贴住对应的宽面,食指第一指节搭住第三斜边,食指第二指节贴住对应的宽面
 ,食指侧可稍稍高于拇指。
 
 后三指:在拇指和食指握拍的基础上自然握住拍柄,第一指节搭住拇指侧第二斜边,第二指节扣住外侧窄面
 。
 (注:因不同的人生理存在差异,个人可根据自己最舒服的位置进行微调) 
 一般来说,常规握拍的松紧度要保证拍柄可以滑动又不会脱出手指的掌控。
 
 挥拍发力熟练之后,为了给发力留出更多空间,需要更加放松,空出掌心,可以理解为拇指食指钳住拍柄,剩余三指虚搭,形成钳式握拍
 ,个人更喜欢多缠一些缓冲膜来代替掌心空间,当然这样会一定程度的降低对拍面的控制性。
 
 
 2)握拍转换
 
 
 握拍是为了发力击球,对于不同的击球技巧需要转换握拍的方式以便于更精准的控制拍面
 ,握拍的转换可分为三个阶段:手指动作、正反转换、高低转换
 
 
 
 手指动作:通过手指的位置变化来调整握拍方式
 拇指动作:初学者主要是上下的移动
 (反拍击球向上,正拍击球向下),在一些特定的技术中会用到横向的移动
 ,既拇指第一指节从宽面调整至第一斜边(注:有些人会用到内侧窄面)
 食指动作:同样的食指也有上下移动
 (正拍击球向上,反拍击球向下)和横向移动
 ,既食指第一关节从第三斜边调整至宽面(或窄面)。
 后三指动作:在拇指和食指动作的基础上,后三指需要配合完成横向的移位(也可以理解为转拍),既第一指节从第二斜边调整至外侧窄面(反拍击球)或者是拇指侧宽面(正拍击球)。
 
 攻击性击球时为增加力量和握拍稳定性,有些人会用到食指第三指节甚至指根抵住宽面,可以称之为虎口
 握
 ,如下图。
 
 另一种极端情况的重杀会牺牲食指和拇指的压力,取而代之的是后三指(或四指)的握力,可以称之为半拳握或是拳握。
 
 (注:这属于极端的发力方式对业余来说很不稳定,不要轻易尝试) 
 
 正反拍转换:在手指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正反拍转换
 
 (注:实际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需要手腕和手臂帮助调节拍面)
 
 下图为握拍发力示意图,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正反拍转换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无论正拍反拍后三指都需要协同发力,图中的支点并非球拍旋转中心
 
 
 
 转拍练*:初学者日常练*可以先左右转拍然后随时切换到自己想要的握拍方式。
 
 高低转换:在双打中,我们还会用到拍柄的整体移位,前场握拍靠近锥套,后场握拍靠近锥托,这就需要我们在架拍和跑动时改变握拍高度。
 
 
 
 
 综上所述:
 想要打好羽毛球首先要控制好球拍,不死握、不紧握,要学会放松握拍,要学会调整手指位置以便于实战中快速的转换握拍方式,初学者多练*握拍也有助于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了解更多专业理论,长按图片关注公众号:冰王说羽毛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