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羽在线社区


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2136|回复: 9

[新手入门] 你的击球是怕下网,还是怕出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使用道具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11:4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的击球是怕下网,还是怕出界?

真正的高手,必定是手到球到,指哪打哪,力如箭矢,百步穿杨,十环命中,不存在怕下网还是怕出界的问题。而对菜鸟来说,这是个绕不开的问题,说一点粗浅的认知。
首先框定个范围,下网指的是被中间球网拦截到不了对方场地,出界只分析左右边线,后边线(底线)的控制比较复杂,暂不分析。

一、击球落点的安全余量

相信即便是高手,也会充分考虑安全余量的问题,比如注重落点深浅时(更怕下网),就不能同时太讲究左右位置,注重落点靠近边线时(更怕出界),就不能同时太追求落点深浅。也就是数学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先保一个方向,另一个方向误差大一点但能大幅度降低失误率,这就是我们的“安全余量”,越高水平,对两个方向的兼顾就越强,安全余量可以留的越小,球的落点范围面积就会越小。

二、几种场景

(一)发小球(怕高、怕下网)
发小球最怕的,恐怕是起高被扑,于是追求尽可能贴网,但又存在下网失误的风险。我见过身边很多球友,发小球的随拍动作是拍头上扬的,这就意味着发球动作是让拍头上下翻转(有时体现为前后翻转)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某一个瞬间拍面是正对网带,其他时间段都是要么偏高、要么下网,需要很高的节奏感和空间感才能发出相对质量较高的小球,一旦遇到对手高压封网、自己体力不支,失误就伴随而来。
按照留有安全余量原则,发小球时持拍应该拍头倾向于下垂,便于拍头左右翻转为主,上下翻转基本避免(或者前期有小幅度上下翻转或前后翻转辅助发力,在击球前后上下方向固定,不再变化),如此一来,翻转的方向与网带平行,可以有效固定出球高度,至于左右落点,可以退而求其次,1号位发成5号位甚至2号位,没准成了你隐蔽的武器(我就经常对准1号位,发出2号位的落点,拍面向右侧多翻转一点就行了,时不时来一下对手也会很不适应)。发得熟练之后,左右落点的控制也会慢慢跟上来,但不管怎么样,左右落点的容错率就要低的多了。

(二)往前封网、扑球(怕高、怕下网)
对手不小心给了一个往前高球,你一激动,扑球下网,哎呀连天,惋惜不已。殊不知,你犯了跟发小球一样的错误,拍头上下翻转过多。
为什么往前高手我们称之为“网前雨刷器”?雨刷器会前后刷吗,不会的,一定是左右刷,倾斜着左右刷,这样才能确保不下网,而落点一般会是斜线,左一点、右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顶级高手甚至可以快速翻转拍面打出直线扑球。

(三)平抽快档(怕高、怕下网)
双打攻守之势在何处变换,平抽快档之时,谁顶不住起高,谁就成了下一拍的弱势者、防守者。平抽就是中距离的封网,就不赘述了。

(四)直线压边线(怕出边线)
对手是个防守牛皮糖,不给个超级边线搞不定TA,所以直线给得又快又贴边线,但是一个不小心,出界了,真伤士气。回想一下,是不是拍头左右翻转的太厉害了,其实对准边线内5公分的平行线,只用上下翻压拍头就行了,不要太追求过网高度,落点靠近底线甚至会有奇效。

(五)勾对角(怕高、怕下网、怕不过网)
勾对角是容错率比较低的一项技术,但首要问题通常还是高度的问题(怕高、怕下网),其次是左右角度(怕不过网)。教学视频一般强调勾对角之前的沉腕动作,让拍子立起来击球(高手请忽略,这个动作是为了提高菜鸟们勾对角时过网高度的稳定性,熊国宝指导的勾对角是拍子直直的对着网带,需要对球拍有很高的控制),拍子立起来,拍头更容易左右翻转,拍面角度则基本和网带平面保持不变,出球高度控制更容易,和发小球、封网的道理是一样的。
至于能否过网,则需要不断尝试练习,拍面翻转的幅度需要进行控制,属于次要矛盾,容错率高一些,换个角度来看,也是技术成熟之后,推直线后场、推对角后场、推腰、勾对角的动作一致性的源泉。

三、小结
总的来说,羽毛球击球的容错率比起乒乓球要高很多,因为乒乓球不得不极度重视底线是否出线,这决定了落台率。羽毛球的后场底线控制其实也是一门大学问,如何既有球速又不出界,是用切击增加旋转,还是包击让球毛张开增加风阻,在网络上讨论的也很激烈,尚无大家一致认可的结论,可能得实际多练练找手感才行。
而一些短平快的羽毛球小球技术,作为菜鸟还是可以先留有安全余量,先固定容错率低的方向,则容错率高的另一方向,在技术不成熟时是确保安全性的选择,技术成熟之后,就成了落点变化的来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一个赞一个8
2
发表于 2023-11-30 12:02:27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出界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23-11-30 12:31:14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精准度与发力方向有关,这与楼主上一篇是有连带关系的。
弧形发力就很难控制,直线发力就相对容易控制精准度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 21:28:55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xinshoucainiao 发表于 2023-11-30 12:31
精准度与发力方向有关,这与楼主上一篇是有连带关系的。
弧形发力就很难控制,直线发力就相对容易控制精准度

最近挥拍已有显著改善,有两个感受,一是重力下拉制动(你的帖子说法)和直线发力挥拍,非常简单高效,根本体会不到中间的转髋,转肩,内旋这些教学体系中的常见名词,就是一个直通车一般的连接,那些所谓的细节,其实只是表现出来的表象,因果反了。二是直线发力对方向的控制非常精确,也不需要过分注意拍面朝哪个方向翻转(如果有些比较极限要求,比如擦网过或者压边线之类的,可能会稍微注意一下),力所指,即球所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2-2 22:34:11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百学无一成 发表于 2023-12-02 21:28
最近挥拍已有显著改善,有两个感受,一是重力下拉制动(你的帖子说法)和直线发力挥拍,非常简单高效,根本体会不到中间的转髋,转肩,内旋这些教学体系中的常见名词,就是一个直通车一般的连接,那些所谓的细节,其实只是表现出来的表象,因果反了。二是直线发力对方向的控制非常精确,也不需要过分注意拍面朝哪个方向翻转(如果有些比较极限要求,比如擦网过或者压边线之类的,可能会稍微注意一下),力所指,即球所向。

也不能否定转髋内旋之类的动作,没有这些年动作基础(肌肉记忆),也很难进阶或者有感悟。比如你试着把理论应用于左手,也打不出力度或者说挥拍就很别扭。

楼主能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出效果,相反也验证了这些理论的真实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 23:07:32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xinshoucainiao 发表于 2023-12-02 22:34
也不能否定转髋内旋之类的动作,没有这些年动作基础(肌肉记忆),也很难进阶或者有感悟。比如你试着把理论应用于左手,也打不出力度或者说挥拍就很别扭。

楼主能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出效果,相反也验证了这些理论的真实性。

你说的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2-2 23:50:59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肯定是怕下网呀 下网直接就没了 出界还有一定概率被接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4-1-5 13:20:38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该死,你中了甚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4-1-31 16:46:50 | 只看该作者
下网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4-2-7 12:08:56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打多了甚至可以量距离
我一个挑球,出界一丢丢,马上查看了一下球网,发现靠对手那边一丢丢,也就是对手的场地短了一丢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GMT+8, 2025-5-29 13:22 , Processed in 0.036349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