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新年还是要开一点新品牌来写写看。说是这么说,但雅牌笔者可是完全不了解,本来还以为是哪个不知名的小品牌,查了自己手头的球拍才知道这是后期李道长的曾用拍,失敬失敬。
正如上一篇所说,我需要一点自己熟悉的球拍来辅助自己慢慢恢复状态,ziggler Z刚好也满足这个条件,而且从最后的整体体验来看,这个品牌有点东西。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9.86g,平衡点305mm,中杆长218mm,硬度中等偏高,薄翼盒式小拍框,76孔线床,全线槽,质保30磅,穿线26-28lbs BS720。
可能有点玩拍经验或者是绿厂信徒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这不是二姐夫的拍框嘛,不说命名,就连贴纸的位置和图案风格都跟ZF2有共通之处。但说实话,二姐夫拍框配白色是挺好看的,先不论笔者没有用过的白林丹,就川崎的雷蛇1916也是挺好,这把ziggler就给笔者一种“白银骑士”的感觉。我想除了配色比较讨巧以外,Z ziggler的高闪银色贴纸也是造成这种视觉效果的巧思。可惜的是,这款球拍的漆水和贴纸质量一般,能看到部分出厂的瑕疵。
而且Z-ziggler的中杆也号称达到了6.4mm,有点逼宫的味道了。
可能有球友单看拍框这个元素就觉得没新意,但是Z初上手的时候就实打实地给了笔者意料之外的体验。它可不是什么头重断腕的大杀器,从平衡点也可以看出来它算是平衡拍,头重感温和了不少,哪怕是3U的规格在笔者手中也能比较灵活。这个框型的低风阻是久经检验了的,虽然说不上非常轻快,但兼顾到了扎实的手感,可以说是做到了良好的取舍调整。有一说一,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MX-80的这种风格。
球拍到手的状态没那么好,只能去掉2-10点的连钉,理论上会降低拍面的持球感,会引起这次的体验与真实情况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但我相信除此以外的调教差异才是ziggler的魅力。
先说一点,由于重量和硬度上的调整,它初上手的感觉十分友好,没有让我感到有不适应的地方。Z不吃体力,而且挥拍轻松,在寻常的热身中展示出了较高的友好度,甚至对于有小拍框使用经验的球友来说就连打准甜区的这个问题都不会存在,上手发力相当惬意。同时,这把ziggler也不会因为低平衡点导致出球发飘,在BS720还没有掉磅的时候,球拍的反馈相当直接扎实,集中发力后出球的速度有保证,还带有小拍面的聚力感,随着力量的持续注入出球的威力会在球速上有所还原。
笔者确实是用它来打双打的,可以说这样的调教是连快节奏的对抗也能适应下来的。平抽挡的感觉不能说凌厉吧,但较好的恢复速度和较短的抬手前摇确实能给ziggler Z带来十分不错的连贯能力,应对各种中前场的相持或者在前半场进行封网拦截完全不是问题。
在小球的处理上,ziggler的感觉也不算差,但没有很印象深刻的地方,一方面拍面确实还是小了一点,又犯了小拍框容错率低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会被更灵敏的拍面(连钉缺失)所放大。另一方面,笔者还是喜欢用沉一点球拍来做球。所以在我看来能扑能推球处理的近网来球就不会再执着于网口争斗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笔者的手法太糙了,不过Z的指向性可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在长线路的出球中我的信心能扳回一城。无论是相持时打出的贴近底角的平高球,还是相对主动一点的后场劈吊,ziggler Z的容错率都比很多小拍框球拍来得高不少。
还有一点,更低的挥重让我在跑动不到位的同等前体下能拿到相对高的击球点来处理不那么主动的来球。有时候被推过顶了,后仰捞一拍也能捞出不错的摆脱。更不用说在处理被动时,它可比那把经典要好受太多了,带一点集中的小臂外旋发力就是下手位反手的接球也能打出到位的高球进行摆脱。
不过到了进攻环节,就会体会到这种调教的代价了。虽然出球的感觉比较直接,也算是有多少力出多少球速,但在绝对的力度和速度上,跟经典进攻拍相比差的可就不是一点点了。虽然可以利用更加准确的落点以及更高效的连贯来把主动球化作得分,但在对方防守意图明确、站位充分的情况下,光靠自身的爆发力来踹门时,信心可比不上二姐夫。除了球拍的挥重以外,我想二者在中杆弹性上的差异也是其中一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此ultra slim非彼ultra slim。
要是问我这把球拍对一位想认真打球的人来说划不划算,在二手价位全部都不坚挺的现状下,Z ziggler还有名宿加持,坚持划算到爆炸了。更何况那一点点进攻上的不足还可能会被原装的连钉有效弥补掉。后期的道长肯定不是以暴力进攻闻名的,这把雅牌在我看来也确实与我对球员的认知相符。
不过我对雅牌本身的身份抱有疑问,它究竟是个英国品牌还是马来西亚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