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雷霆系列的球拍,这几年打得比较少,三年前当我的主力拍还是100zz的时候我买过一把雷霆80,当时这个拍给我的感觉非常惊艳,中杆的弹性和脆弹的打感不同于以往我打过的任何一把李宁球拍,在当时那个年代,我觉得雷霆80是可以媲美绿厂和蓝厂任何一把高端进攻拍的。虽然为了统一手感我还是把它出掉了,但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李宁的球拍有了更高的期待。相比雷霆系列,李宁的战戟系列和锋影系列可能更契合我的打法一些,在雷霆90new上市之前,我最喜欢的李宁球拍是战戟8000,战戟8000可能是我在论坛上推荐次数最多的球拍,身边有很多球友在用,直到今天我都觉得对于大多数业余球友来说,战戟8000的性价比要远高于绿厂和蓝厂的任何一款同类型球拍,而且综合打感甚至要好于迭代的战戟9000。
李宁在球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上我觉得还是比较务实的,他们可能真的是在做让大多数人都觉得好打,大多数人都能驾驭的球拍。尽管可能也走了一些弯路,雷霆80之后上市的雷霆90龙虎和雷霆100,好像都有点刻意追求和100zz相似的超细中杆,但是销量却和100zz大相径庭。我觉得100zz的成功不光取决于它性能上的独一无二,还有YY第一大品牌的市场地位,还有国羽代言、冠军用拍的强大号召力,其它品牌的球拍和100zz在品牌力上的差距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们和100zz之间在产品力上的差距。100zz并不是那种打感平易近人的球拍,很多业余球友买回去实际上是驾驭不了的,但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很多球友为了支持自己喜爱的球星或者为了YY的品牌力去买单。即使李宁做出一把和100zz性能同样出色的球拍,也不太可能复制和100zz同样的销量神话,倒不如多做几款像雷霆80,战戟8000这种更适合大多数业余球友的爆款球拍,用更好的市场口碑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力。
评测里提到的个别球拍我已经很久都没有碰触了,其中雷霆80还是写评测之前刚买回不久的,为了使评测的结论更符合我当前的手感,也花了一些时间来重新体验那几把过去不怎么常用的拍子。正如我之前提到过的,李宁在球拍的研发上还是比较务实的,这次的雷霆90new把中杆直径从上一代雷霆90龙虎的6.2mm调整到了6.4mm,而且硬度和挥重似乎也有所降低,所以上手门槛比雷霆90龙虎和雷霆100都要亲民一些,相比同样亲民的雷霆80和战戟8000,雷霆90new在中杆的调教上进步明显,我觉得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李宁的最强中杆,它的打感通透,弹性出色,软硬适中,而且也有不错的爆发力,有着不低的下限和较高的上限。最难能可贵的是它虽然是小拍框,但是容错率比较高,我第一次上手就很容易适应,很少出现打框或者打不准甜区的情况。还有尽管它是6.4mm的细中杆,但是抗扭极佳,大发力时丝毫感觉不出有多余的晃动,出球的指向性也极佳。由于采用了高断面破风拍头、较窄的拍框和全线槽设计,90new的挥速也非常快,进攻的连贯性要好于评测中的所有其它进攻拍。
首先来和雷霆80对比一下,我手里这把4u的雷霆90new,去底上线上手胶的重量是89.5克,平衡点304mm,穿的是26-28磅n65线;手里这把4u的雷霆80,去底上线上手胶的重量是89.2克,平衡点304mm,穿的是26-28磅80线。在整体重量略高,平衡点相同的情况下,雷霆90new的挥重明显要小于雷霆80,它的挥速更快,中杆更硬,打感更加脆弹,而且在出球速度、指向性和稳定性上都有所提升,可能是因为90new的拍框采用了更高规格的碳素和新的蓄能减震系统,90new的拍框更弹,减震性能更好,控球的手感更出色。虽然90new的中杆变硬了一点,但是由于挥重变小,中杆和拍框都更弹了,90new的上手门槛和雷霆80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反而在被动球的处理上可以利用球速更好的摆脱,防反更具威胁。这两把球拍我分别轮换着试打了一下单打和双打,单打中90new的控球优势明显,对落点的控制更精准,进攻的连贯更好,被动球的摆脱也相对更容易。双打中雷霆80的挥重略大,轮转到中前场时不够灵活,而90new虽然也有比较明显的头重感,但是中杆的回弹速度很快,在中前场的平抽挡和抓推扑这几个环节比雷霆80还是要更犀利一些,后场进攻的连贯也要好一些。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雷霆90new可以算得上是雷霆80的全面升级,这把雷霆80我体验过之后肯定还是会出掉,但是90new我一定会把它留下来。雷霆80总的来说还是要更糖水一些,上手门槛也略低一些,而且头重感更强,对于习惯借头重来杀球的球友来说,可能后场一板重杀的效果要好于90new,但是整体性能和90new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
再来对比一下战戟8000,战戟8000是评测里唯一一把大拍框的平衡拍,我手里这把4u的战戟8000,去底上线上手胶的重量是88克,平衡点304mm,穿的是26-28磅80线。战戟8000并不是我常用的球拍,偶尔会拿来摸鱼或者和陌生球友搭档的时候用,比我经常使用的球拍中杆要软一些,由于是大拍框,薄一点的流体盒式框,挥速比较快,各方面都比较均衡,这个拍应该属于大多数人都觉得比较好打的拍子,和绿厂和蓝厂的同类型球拍相比,这个拍的性价比很高,比弓11po价格便宜了六七百,但是性能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战戟8000的杀球还要好一些;比88sp新色便宜了四五百,性能上几乎全面处于劣势,但是胜在中杆软糖水好上手。尽管我的90new和战戟8000的平衡点一样,头重感明显要大一些,而且整体重量也重了1.5克,但是在挥速上并没觉得比战戟8000慢多少,两个拍的挥速几乎相当,但是中杆素质上的差距非常大,90new的中杆又细又硬,弹性充沛,爆发力十足,小拍框有很强的聚力感,打到甜区的情况下球速更快更有侵略性,上手球非常有威胁。战戟8000的杀球在平衡拍里还算不错,但是和顶级进攻拍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在防守和被动球的处理上,大拍框中杆软一点的战戟8000明显要舒服一些,所以比较适合摸鱼,在中前场的平抽挡和网前的封网方面大拍框中杆短一点的战戟8000要更有优势。如果是男生拿来打单打或者混双,雷霆90new可以尽可能的扬长避短,把进攻的优势最大化。但是如果打男双中前场球比较多,战戟8000的大拍框,相对较低的平衡点在网前可以更加游刃有余,雷霆90new的小拍框高平衡点长中杆,在中前场快节奏的拼网中会给你带来一些劣势。
接下来再来和88dp新色对比一下,我手里这把4u的88dp新色,去底上线上手胶的重量是89.2克,平衡点304mm,穿的是26-28磅z61线。说起2024年最具产品力的进攻拍,个人观点毫无疑问应该是这把88dp新色,如果单纯从后场进攻的绝对威胁来看,这把拍的重杀可能会略逊于88dp老色和100zz,但是如果从多维度来衡量的话,这把拍应该算得上是进攻拍里名副其实的六边形战士,拥有 YY的最强中杆,反馈清晰,打感通透,有着极为出色的弹性和指向性,并且在进攻拍里也属于挥重较低、挥速较快的,可以在保持不错的连贯进攻的同时拥有极强的后场攻击力。这把拍的上限极高,如果使用者的能力和这把拍相匹配,并且侧重于单打或者双打后场,这把拍会是一把非常完美的进攻拍,在我心目中是排在100zz和88dp老色之上的。如果非要说缺点,这把拍的中杆比较硬,对使用者的发力水平有一定要求,如果发力水平一般,可能会觉得这把拍又重又硬,很难打出像样的形变。90new的中杆硬度明显要比88dp新色软一档,在出球的速度,力量的反馈,出球的指向性,后场进攻的绝对威胁这几个方面和88dp新色相比都略微逊色那么一点,虽然90new和其它进攻拍相比已经算得上优秀了,但是88dp新色在这几个方面的表现是精英级的。如果觉得88dp新色上手有一定难度,90new应该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替代品,各方面的性能都比较均衡,只是没有88dp新色那么极致。90new的拍框对球的包裹感要强于88dp新色,在吊球和一些比较细腻的小球控制上比88dp新色更出色,88dp新色相对有点过于快弹,对球的包裹感偏弱,控球的手感没有90new柔和。
最后再来对比一下tty ultima,我手里这把tty ultima,去底上线上手胶的重量是89.1克,平衡点310mm,穿的是26-28磅ab线。tty ultima应该是胜利唯一一把集合了合金碳纤维和wes3.0两大最新科技的球拍,我打过拥有合金碳纤维拍框的90km和拥有wes3.0中杆的极音速,我觉得拍框加入合金碳纤维科技的90km,确实在进攻方面有所提升,对落点的控制也非常精准,合金碳纤维增加了拍框的硬度,可以使力量的传导更直接,反馈变得更清晰,提升出球的速度和精确度,对进攻非常有利。但是合金碳纤维科技并没有使拍框变得更弹,反而会增加一些挥重,我觉得90km在被动球的回球难度上和没有加入合金碳纤维的90k一代相比是有所增加的。同样是破风框的速度拍,中杆硬度相仿,反倒是没有加入合金碳纤维但是加入了wes3.0科技的极音速打感更为脆弹,同等的发力出球更为轻松。从我的自身体验来说,wes3.0科技对于球拍性能的加成要远大于合金碳纤维科技。tty u同样也有着较大的挥重,拿在手上和常用的那些速度拍相比头重感明显,挥速也略慢一些,它的中杆没有极音速硬,所以更容易打出形变,加上平衡点比较高,重杀比极音速还要略好一些,落点也更尖一些,而且得益于更稳定的框型,tty u出球的稳定性,拉吊中对球落点的控制我觉得都是要强于极音速的,应该比极音速更适合单打或者混双,但是在快节奏的双打中特别是中前场平抽挡、快速的抓推扑以及后场的连贯进攻方面,和极音速相比还是要略显拖沓一些,tty u应该还是更适合单打拉吊突击为主的打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控球好,后场攻击力强的特点。
和同一时期上市的90new相比,90new的中杆比tty u要硬一些,但是由于tty u的拍框加入了合金碳纤维,提升了一些出球的速度和精确度,在手感反馈的清晰度和指向性上并不会觉得和90new相比有明显差距,加上更大的挥重,后场进攻也颇具威胁,但是由于90new的挥速更快,中杆更弹,所以在进攻的连贯和被动球的处理上,90new明显要更优秀一些。tty u是和极音速一样的蛋头框,我打了很久的极音速,虽然各方面都比较满意,但是就是很难完全适应极音速的甜区,打框或者打不准甜区的概率要远高于用其它小拍框球拍,tty u也是一样的,我用90new几乎不需要磨合,很容易就能适应它的甜区,即使是快节奏的男双也很少有打不准甜区的情况发生,但是用tty u打了好几场球还是会出现一定比例打不准甜区的情况,在极限情况下的容错率上,甜区更大的90new要明显高于tty u。这两个拍的控球都非常出色,都是既精准又稳定,但是90new的拍框对球的包裹感更好,因此控球也更加丝滑。
胜利新出的这几款加入合金碳纤维科技的球拍,我觉得都不如老款的胜利球拍脆弹,借力感没有不加合金碳纤维的球拍明显。胜利我最喜欢的三款球拍100xse、黑金隼se和极音速都是打感比较脆弹的球拍,我爱胜利不仅是因为胜利的速度拍出球干脆,而且还会在你主动发力的基础上给你一些额外的助力,让你的进攻和防守都更轻松省力,这本是属于胜利速度拍的一大特色。回顾另外两大厂去年上市的几款球拍——88dp新色,700pro,锋影900new,雷霆90new,都在老款的基础上打感变得更加脆弹了,不仅出球干脆而且也更好借力了,这几款球拍我觉得在打感上多少都有点向老款胜利速度拍的风格相靠拢,但是胜利自己的新款球拍却在削弱这种标志性的脆弹打感。合金碳纤维科技增加了拍框的硬度,可以通过增强力量反馈的方式来提升进攻,也因此而削弱了球拍原有的借力感,提高了发力门槛,让更多的业余球友觉得难以驾驭。把进攻做得更极致还是让更多的业余球友觉得好打,这应该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研发方向,很难说这两个方向孰优孰劣,对于我自己而言,我评测过的绿厂和红厂去年上市的那几款球拍我都还留着,而且也非常愿意拿出来打,但是蓝厂的新款球拍我一把都没有留,包括5.8mm中杆的100x ultra,都是打过几次之后就很快把它们出掉了,我原本是胜利的铁粉,100x的死忠,没想到打了这么多年的胜利,新拍的手感会让我觉得如此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