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不管是对于羽毛球鞋还是平替鞋,各种平台上都存在着大量的刻板印象,比如一说起羽毛球鞋,大部分人会觉得重心低重量轻安全性高,而谈到平替鞋,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高帮、笨重、重心高易崴脚等。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你的主观体验真的能准过客观数据吗?
其实之前已经写过一篇关于球鞋的数据分享,但当时处于起步阶段,认识比较浅薄,并且相关资料比较匮乏,存在内容凌乱、深度不足等问题。随着了解的逐步深入,调查的鞋款越来越多,认识更加深入,数据更加充足,因此时隔半年重新归拢一下关于数据的内容。由于内容较多,将分成上中下三篇发布。
注意,注意,注意,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否则一律当抬杠处理,被骂活该。
1.本内容只做球鞋的数据分享,帖子里提到的球鞋能不能穿好不好穿不在本帖的讨论范围!想看这些内容请移步主页的详细测评帖。
2.分类型讨论,尽量做到同类型的球鞋内部对比,以免被某安徽省二说田忌赛马,说我用轻量化的平替鞋欺负保护型羽毛球鞋。
3.关于数据,基本都是网上公开资料可以随便验证。我之前做的内容里面也有照片或视频可以去看。除了前掌重心可能有误差,其余数据基本不会出大问题。
4.已经论述过很多次,水平论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在我的帖子下面水平论的一律直接开骂。不过为了防杠,我还是说下自己的水平。全国大羽赛甲组男单季军,省级市级太多就不说了含金量不高。不懂的自己去查。
5.平替鞋款式很多,yy旗舰店羽毛球鞋都分成三类,平替鞋为什么不分?一堆人说某一款鞋否定整体,如此基础的逻辑错误都意识不到。这些逻辑不通以偏概全的也直接开骂,别怪素质低,在网络上素质不能太高。
一、重量
很多人说篮球鞋太沉太重,这应该是最典型的刻板印象之一了。
首先说胜利的c90nl、李宁的无敌号这种偏重偏保护的球鞋。42码的elz3的重量为352g,45码的李宁无敌号重量为442g,胜利的c90nl重量为361.5g,亚瑟士极光pb44码382g。差不多风格的平替鞋重量,361度大三五代quick普版44.5码404g,一波流45码385.5g,轻灵1.0ex389g。
再说65z这种类型的综合型鞋款。65z3 42码319.4g,45码大概360g,胜利a970nl43码334g,a830 44码377g,p9200 44码373.5g。类似的平替鞋,361度大三五代quickpro44.5码354.5g,飚速bb44.5码350g,李宁利刃4v2 44.5码377g,音速13 45码380g,阿迪select2.0 42.5码335g。
最后是速度型的鞋款。yy的超轻z2代45码288g,李宁的影速pro44码280g。平底
替鞋中,李宁的超轻2025 45码300g,伽马45码330g,闪凌二代43码322g,中乔rise2 45码330g。
需要提到的是,不同于羽毛球鞋的减重往往伴随着减配和结构上的牺牲,最近几年篮球鞋的减重已经不会在配置、性能、安全上做出太多让步,两种运动鞋款在设计、供应链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由上数据可知,平替鞋重量比羽毛球鞋沉重可以说是纯纯的刻板印象+伪命题。平替鞋在重量控制方面可以说吊打羽毛球鞋。重量控制是羽毛球鞋落后的一个很典型的方面。
二、重心
羽毛球鞋重心低平替鞋重心高也是典型的刻板印象之一了。在我测量球鞋的重心数据之前我也觉得羽毛球鞋的重心低,然而实测后事实却让我大跌眼镜:羽毛球鞋的重心,尤其是后跟的重心远没有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么低。
在这里我再次声明一下,球鞋的前掌重心不拆解没法准确测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后掌重心是准的。
如果不特殊声明,一般情况下重心指的是去掉鞋垫的高度,即重心=外底+中底+中底布+胶水等其他结构。
羽毛球鞋方面,速度型球鞋中,yy超轻二衰减完了是前10.0后19.3,全新的不知道。综合型球鞋,a970nl重心为前15.5后28.3,9200tty重心为前15后26.2,a830重心为前17.1后27.8。保护型球鞋中,c90nl重心为前18.6后29.6。亚瑟士极光pb重心为前17后24.6。补充一些。贴地飞行前15后22,胜利9200纪念款纯中底前15后20。
平替鞋方面,阿迪select2.0前10.81后19.35,361缘启一代前11.08后16.79,李宁闪凌二前12.54后20.41,中乔锋刺rise2前11.24后16.57,dvd2se前12.24后20.06,大三五代quick系列前12.9后19.3,李宁伽马前13.59后19.55,利刃5低帮前14.6后20.52。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羽毛球鞋的重心低、平替鞋重心高其实是个巨大的刻板印象。羽毛球鞋的重心其实一点也不低,甚至在其他运动早已开始追求低落差的大背景下,羽毛球鞋仍然是10mm以上的高落差,这样的设计导致羽毛球鞋后跟重心普遍非常高,远高于平替鞋20mm左右的水平。因此羽毛球鞋重心低,平替鞋重心高这种言论是完完全全的错误,由于重心导致的平替鞋启动慢、不安全等说法是纯纯的抛开事实不谈。
另外我补充下为什么羽毛球鞋重心高。拿970nl举例,这个鞋的中底厚度只有前5后17,为什么实际的重心却远高于这个数字?因为胜利做鞋的时候用了很厚的中底布。可以去看看胜利做的鞋不少都有橘黄色的一层。这导致球鞋的脚感下降而且重心变高了很多。现在别的运动都讲究中底材料和脚之间的间隔越少越好,中底布越做越薄,甚至直接用插入式中底没有阻隔。这样既能直接感受到脚感还能降低重心。高落差和厚中底布是羽毛球鞋落后的又一个证明。我们可以观望下胜利下一步会不会在这方面做改进。
篇幅有限,这篇帖子先说这两个刻板印象最重的方面,下个帖子说另外的两个刻板印象重灾区,前掌刚性和中足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