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平衡,并不意味庸常;全面,也不等同讨喜。在蓝厂“驭”系列的发展过程中,它一直都展示着品牌革新的力量。先是继承于钻石破风框在稳定和速度中取得的良好平衡,推出了更加顺滑的动力六边框,随后弹力盾、螺旋结构进一步增强了拍框性能,再后来驭9X也成为了首个搭载悬浮手柄的平台,直到前年合金纤维中杆借由驭10M横空出世。
Victor前些日子发布了新品的宣传视频,包括笔者在内的众多球友都没有想到,这把赭石质感的利器,同样也上到了驭系列这个平台上,并冠以“12”这一特殊的数字。
参数:4UG5,无底,使用状态总重90.42g,平衡点309mm,中杆长213mm,硬度高,动力六边形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2磅,穿线25-27lbs VBS-61。
过去好看的球拍更多是结合了良好的图案设计或是过硬的漆水质感,但从未有一款球拍像驭12这样,磨砂、哑光、亮面、珠光、水贴、喷绘等工艺融合在一起,使它的外观层次达到了接近艺术品的观赏级别。主题色另辟蹊径,用常规的黑衬托出赭红色的神秘感,T头部分磨砂的处理像极了原始的矿石,个中时不时能观察到闪亮发光的结晶单质。配合驭系列拍框4、8点螺旋结构一直以来都有被强化的肌肉线条感,很难不让人对这球拍蕴含的能量不感兴趣。
对笔者来说,这显然是具有非常惊艳视觉效果的一款球拍,很好地展示了如何在外观上做到“集大成”。但这种集成并非止步于外观,球拍的科技也是极致的豪华,除了带有继承味道的合金纤维中杆和WES3.0,这还是首次加入力量环和TR+增韧碳素的一款全面型球拍,颇具神速100X的风采。甚至,连在影刃上亮相的纳米空气凝胶也被用到了驭12身上。拍框8点位置更是大大方方地将“46T pyrofil”用料标出。如此高调地宣扬着“顶配”,直接把笔者的胃口吊了起来。
当然,作为一把旗舰级别的新品,尽管是全面型的球拍,也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使用门槛。球拍的挥重较高硬度较大,对使用者的基本素质提出了不小要求。但它能早在磨合的阶段就展示出它深厚底蕴的冰山一角。在借力打出高远球的一瞬,它会有让人豁然开朗的快感。拍面反馈直接,但非刚硬,在达成了良好滤震效果的基础上能让人感觉到球拍的力量传导,让不紧不慢的动作行程仍能赋予出球显而易见的质量,击中甜区的感觉如陨铁的碰撞,火星迸溅。球拍从击球质感上给使用者传递出的魅力,足以让我有动力克服上手的困难。
稳定的控制力,是驭一贯的主题,而这得益于系列出色的拍面刚性及抗扭能力。驭12框型沿袭了自9X以来的成功元素,硬度较高,在抗冲击和抗蠕变能力上表现出色,一把4U的产品质保能达到32的可并不多见。与之相伴的是及其出色的拍面指向性,在底线互相试探压制的长距离出球中其在出球时对球头方向和飞行线路上能给到使用者的信息还原度很高,具有很高的可控度。而较高的挥重所形成的阻尼也方便笔者在网口进行执拗的缠斗,只需稍加适应即可找到高质量小球回放的手感。
但这恐怕不是一把能应对快节奏中前半场对抗的利器。跟驭10M类似,尽管蓝厂在框型调试时已经考虑到风阻的因素并进行了圆润化处理,但较高的挥重仍然会对小引拍短促发力造成掣肘。说到这点,笔者觉得比较可惜,毕竟它长手柄短中杆,且拍面的响应很积极,配合其拍框内融入的TR+碳素还真的让出球时干脆快弹的反馈让我想起神速系列高端的味道,但要进行连贯的隔网抽档负担仍然很大,毕竟不是谁都能学双阿用龙2pro打职业竞技。
驭12的全能性自然也少不了进攻环节上的出色发挥。整拍的下压感出色,在时间宽裕时借力打出下压能产生无异于传统进攻型球拍的效果,出球路线低伸且落点尖锐。随着爆发力的注入,球拍的能量也能进一步被激发,中杆的弹性以及拍头的势能对进阶的使用者来说是支持高调重杀的基础,容易引起生理性的亢奋。但毕竟是具有智者色彩的一款球拍,比起暴力,它在打点时指哪打哪的表现是更加让笔者感到愉悦的点,无论是头顶区还是正手区,无论是直线突击还是斜线劈杀,能瞄准就能中靶,压边线居然成为了糙汉笔者最近经常得分的点。
当然,即便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磨合,还是要承认这不是一把随时都能友好相处的球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笔者都体验者主被动局面冰火两重天的折磨,在需要反拍回顶后场、接吊挑球到位以及下手位接追身球的时候,驭12的倔强会让发力空间和容错率都变得不慎理想。哪怕状态良好,其使用负荷大的特点往往会对尚不精通的业余球友的身体形成反噬。苦难,正正是智者成长的养分。
驭12无疑有着暴力的基因,但其修为让使用者不再需要时刻强调力量的表现也能获得高对抗效能。作为全面型球拍的新作,它的底色仍然是稳定控制。它并不容易使用,但在适应后的相处中,驭12反而能够在很多的对抗场合中让我有波澜不惊的掌控感,不再需要我可以提速或是加力,而是让我更好地专注到对下一拍以及接下来几拍的回球选择上。它更像是一名贤者,以强健体,引导使用者丰富手段、动用智慧去应对每一次的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