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从绿厂双刃系列问世以来,双面异形拍框究竟是单纯噱头还是确有大用一直是球友们争执不下的点。当然,咱暂且先抛开这个问题不谈,笔者虽素来没有转拍的习惯,但是按我这破记性,可能局歇下场坐会,过几分钟再拿起拍子回来就分不清朝前的那一面究竟是正是反了。遂,无关正反两面异形框,球拍好打才是硬道理,今天就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上手试打环节。
迅雷的拍框以深邃的暗蓝色为底,天蓝色中杆上俨然印着以烫银贴纸方式呈现的球拍名字。锥盖logo处的花纹宛如一道迅捷的闪电。
不儿哥们,你还怪好看的。要知道“好看”二字对设计时有翻车的b厂来说已然是很高的评价了,迅雷TD90A可谓是笔者本年上手的波力新品球拍中最顺眼的一把。美中不足的是中杆字体和背景的对比度有点低了,感觉背景的天蓝色再调高一点会和谐许多。
经典的祖传大logo银色拍套,熟悉,太熟悉了。
这次的名字光听着就拉风了不少,迅雷迅雷,相比起来之前那把拿督霜刃就差把碰瓷写脸上了,老波当时起这名字是真不怕哪天律师函就这么水灵灵地寄过来了。😂
参数4ug5,6.5mm硼纤维中杆,拉线波力bn69 26磅,未去底直接上手胶,低风阻双鱼嘴锥盖。
事先声明一下,这把迅雷一面是流体一面是盒式,使用过程中笔者全程将流体框当正面。如果我的体验和你有落差那对不起了,可能是我的非主流握法导致的,还望见谅hhh
这次这根6.5的中杆有内味了。上手后打感偏硬弹,有足够的爆发又不至于丧失太多的抗扭,在硼纤维的加持下弹性还不错。比较新奇的一点是迅雷在杀球时挥下去的那一刻有一个瞬间加速急坠的过程,一种速度和爆发并存的美。其中正手区被动反抽对角的时候是最能feel到这根中杆的弹性的,加力反抽时给人的反馈较为舒适。
上周五也是久违的混上了公司的球局,以双打为主。在流体框朝前的情况下迅雷在中前场的抽压还是比较强势的。接发前做足准备,对手稍有不慎冒高等待他们的就是接下来被快速扑压的死局。说实话刚开始热身时盒式面朝前时还觉得怪怪的,现在反过来抓之后,盒式框面在被动下手抽挡时反而还觉得比较跟手,嗯,也算是发现新的使用姿势了。
但是盒式那面在后场反手高远击球时有种说不上来的乏力,需要更多主动发力才能确保反手过渡的质量。或许是因为盒式这一面设计的太过扁平,增加一些过渡的弧度想必会自然,击打感受更流畅一些。当然,笔者也曾试图将盒式框作为正面,害,但是吧这样打了一会还是觉得流体框朝前更舒服,于是又转回来了。
网前表现则主要集中在流体框那面。网前变拍快,搭配上这根硬弹的中杆给人的控球手感还不错。同时即便是流体框,迅雷在下压时仍旧给了笔者一定的安全感,扑球干脆利落。至于盒式面,在网前普普通通,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单拎出来说道的点。
关于开头的问题,正反两面究竟是否有显著差异?有的兄弟,有的。当年绿厂出双刃大家都说是智商税我也没去细究,直到今天拿起迅雷TD90A上场体验过后才让我确信,双面异形拍框是可以感受到正反两面的区别的。
收到球拍后试打了也是有一段时间了,迅雷在场上给我的感觉就是虽然打心里知道他是双面异形拍框,但是并没有特地去区分他的正反。个人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更喜欢把尖的那面朝前,盒式朝后,这样抓在突击时挥速快,出球快,同时迅雷整体的调教在这种拿法下进攻端也不会太飘,对我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打感了,于是乎我也就默认较为锐利的那一面是正面。至于你问我官方给到的正面究竟是哪一面?希腊奶,我不知道,please search in www.baidu.com。
(ps:写完之后发现其实官方的正面是盒式框,从一开始就拿反了没绷住。不过真就觉得反抓更好使吧,真的)
好了回到正题,最后简单做个小结:球拍本身出乎意料地好打,坏就坏在波力本家已经有过同类型的拿督霜刃了,换句话说这并不是波力家第一次探索双面异形框的道路,还是少了几分第一次吃螃蟹的新鲜和惊喜。当然,无论是站在一个使用者还是测评人的角度来说,仅凭这点而降低对迅雷90TDA的评价未免有失公平。单从球拍自身的打感和调教出发,迅雷是一把优秀的二线双面异形框试作品。可以的波力,在短时间内憋出暗影之剑和迅雷两把有意思的拍子,当季新品还差把斩ultra没排在计划内,等看看过段时间有空试试,下播。
本帖最后由 咕哒子 于 2025-5-24 11:1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