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影系列是当今李宁羽毛球拍中“速度”的代表以及集大成之作,不论是顶级旗舰还是入门和中端,在各定位层级上均推出过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其中,锋影600是一款于2022年12月登场的、主要面向女性球友的球拍,以柔韧好上手的特点赢得了诸多业余球友的喜爱。两年多以来,随着材料科技的发展以及羽毛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不同人群对于羽毛球拍性能方面的追求也在不断发展和趋于多元化。2025年1月,为了迎合新时代潮流,锋影600在一代的基础上迎来了第一次迭代升级,锋影600(BLADEX 600)Ⅱ代绚丽登场!
以2024年4月发售的锋影900 NEW为开端,锋影系列掀起追求更极致速度的迭代浪潮,全新的锋影系列球拍大幅调整了框型结构,这种改进先后在顶级旗舰锋影900 NEW和中端代表型号锋影500 NEW上进行了尝试,而锋影600是第三款进行了这种迭代升级的球拍,不过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在新型号的命名上,李宁官方采用了“Ⅱ代”的称呼,而并未沿用此前的“NEW”。
在锋影系列全新的框架之下,锋影600 Ⅱ代做到了哪些改进和调整,相比一代带来了哪些体验上的区别,在实战表现中的优缺点有何变化?针对这些问题,接下来本文就一一进行讨论。
外观涂装初探
锋影600 Ⅱ代配色的官方名称是“珍珠白锆石紫”,以白色和紫色作为基调,而且两种颜色基本上是各占一半,相比以白色为主的一代加入了更多紫色元素,远看下视觉效果更丰富,也更有辨识度。
锋影600 Ⅱ代所采用的白色漆水不同于一代,表面的哑光处理做得更彻底,光照下不会泛着星星点点的珠光,而是更为纯粹,洁白如雪,展现一种极致简约的美感。 曾经一代以蝶翼为原型设计的涂装惊艳一时,而锋影600 Ⅱ代的设计灵感则是来源于独角兽。不同于现实中日常可见的蝴蝶,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所虚构的生物,融入该元素进行的外观设计也因此更有梦幻气息。 色彩搭配上,锋影600 Ⅱ代比一代更为丰富,不仅有深紫色和淡紫色的穿插组合,其中还融入蓝色和绿色的点缀,同时还有金、银两色的亮面水标散落其中,可谓是细节满满。 承袭锋影900 NEW和锋影500 NEW的特色,锋影600 Ⅱ代的拍框涂装一改锋影系列经典的对称式设计,采用了近年来越发流行的非对称图案布局,拍框四周的图案层层叠叠,如同围绕中心转动的彩色旋风,动感十足,又同时彰显着温柔灵动与凌厉锋芒。 紫色和蓝色的线条就像独角兽身上长长的鬃毛,搭配散落其间的棱形与星形金色点缀图案,就像独角兽乘风飞过,所至之处残留的光影与气息,散发着神话般神秘而华丽的气质。 在拍框一侧的下半部分,两面分别用银色字体印出锋影系列名称“BLADEX”和型号数字“600”的字样,指明球拍的身份。 上方的一小段绿色则称得上是拍框涂装上的点睛之笔,既带来了辨识度,又平添了几分清新自然的味道。 纵观锋影900 NEW、锋影500 NEW和锋影600 Ⅱ代三款球拍,这两大设计可以算是新框型锋影球拍的设计共同点和标志。 锋影600 Ⅱ代的中杆亦采用了类似于锋影900 NEW和锋影500 NEW的图案布局,由三通处的白色向靠近锥盖一端的紫色渐变。 中杆两面图案对称,深紫色和蓝色融合,并加入数道金色元素,如独角兽头顶的螺旋角一般,优雅美丽中暗藏凌厉。 型号名称“BLADEX 600”以绿色字体印于中杆侧面靠近锥盖的位置,并不是非常显眼。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型号名称所写依然是“锋影600”,而并没有加入“Ⅱ代”的后缀。 锋影600 Ⅱ代的锥盖采用紫色,正反两面金色的李宁品牌名称正好和T头中央的金色LOGO遥相呼应并形成互补。 至于底盖,锋影600 Ⅱ代依然采用和一代相同的红底白LOGO版本。 科技参数浅析 和一代一样,锋影600 Ⅱ代共推出了4U和5U两种规格,笔者手中的这支锋影600 Ⅱ代为4U/G6,空拍带底胶时重约81.97g,平衡点约为296mm。 空拍去底胶后,重约76.77g,平衡点约为311mm。 上线(李宁N65线,26磅)和手胶(缓震膜+李宁GP303手胶)之后,总重约为88.64g,平衡点则约为297mm。 相比一代,锋影600 Ⅱ代在相同状态下的平衡点数值降低了10mm以上,显著减小了挥重,以追求更为极致的挥拍速度和灵活性,为中前场的实战表现服务。 实测下,锋影600 Ⅱ代的拍身总长约为674mm,其中,拍框长度约251mm,中杆(锥盖顶部至T头两侧最下方线孔处)长度约215mm,手柄(底盖至锥盖顶部)则约为208mm。 对比之下,锋影600 Ⅱ代的手柄以及拍框都比一代短1mm左右,中杆则比一代长2mm左右。 二者皆采用锋影系列最常见的平口锥盖,只是锋影600 Ⅱ代在形态上略有变化。 在拍框的大小和形状上,除了长度的细微差异之外,锋影600 Ⅱ代和一代基本一致,二者皆属于大拍面的设计,保证了较高的击球容错率。 但在框型方面,锋影600 Ⅱ代的变化非常显著,一改一代的流体盒式框型,变为了始于锋影900 NEW的锋影系列全新破风框型。 这种破风框的主要特点是侧面宽度较宽,但是迎风面更薄,显著提升挥速。同时,拍框内侧在下方三通附近采用了浅凹槽的设计,提升拍框的抗扭强度。 实测下,锋影600 Ⅱ代拍框底部(靠近T头处)宽度实测约为12.72mm,厚度约为7.30mm。 拍框两侧(3点、9点钟方向)宽度则约为12.18mm,厚度约为6.09mm。 拍框顶部宽度约为12.31mm,厚度约为5.90mm。 可见其整个拍框都比一代更薄,而侧面宽度则要明显宽一些。 在拍框外侧,锋影600 Ⅱ代则是延续了一代的长线槽设计,线槽起始位置同样位于三通两侧的两组二连钉之外。 线槽的存在进一步加强了拍框抗扭,并减小挥拍风阻。 另外,在穿线孔数上,锋影600 Ⅱ代依然延续了一代的76孔。 材质方面,锋影600 Ⅱ代的拍框采用MED高弹性碳纤维,并搭载高密度复合减震系统,通过在拍框内填充高密度减震材料来增强吸震性能,让击球时的力量传导更加顺畅,出球更加稳定,对使用者手部的负担更小。 锋影600 Ⅱ代采用6.8mm灵控速弹中杆,实际测量得中杆外径约为6.91mm(测量点位于中杆中点处)。 中杆引入ULTRA高弹性碳纤维,弹性相比一代得到大幅提升。 锋影600 Ⅱ代采用木制手柄,搭配平口锥盖以及标配的红底白LOGO底盖。 球拍的建议穿线磅数为最高30磅(5U规格则为最高29磅)。 上手体验详解 虽然沿用了“锋影600”的名称,但在性能表现方面,与其说锋影600 Ⅱ代是在一代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迭代,不如将其视为一款全新的产品,在挥重、中杆硬度、弹性反馈等影响球拍打感的几个最主要的方面给人的实际体验皆和一代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走了两条相反的路线。下面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高远球 锋影600 Ⅱ代拿在手中时几乎让人感觉不到头重感,非常轻盈,这是和一代的第一个显著区别,也因此在挥动起来以后锋影600 Ⅱ代并没有一代那么大的挥重,挥速更快,在上手大发力挥拍时破风感更为强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从一代换到锋影600 Ⅱ代之后,对于使用者来说,击球点和时机需要重新适应,在同样的发力下,锋影600 Ⅱ代迎击来球要更快,也就导致击球点可能会偏上。但与此同时,由于没有了一代那样明显的随挥感,锋影600 Ⅱ代对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主动发力要求,在高远球这样的长路径挥拍过程中,像使用一代那样仅仅凭借拍头惯性的带动来完成击球是不可取的,需要使用者在击球时更主动地去加速内旋发力,才能打出扎实的回球,否则相比一代会感觉击球感偏飘,感觉不到足够的指向性。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锋影600 Ⅱ代要比一代更适合有一定发力基础的球友,是一款更为进阶的球拍。
在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锋影600 Ⅱ代的这个特点,它会更适合去进行贴拍发力,集中的发力能够在最后击球瞬间带来更强的突然性,打出球速,实战中的平高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上述体验来看,锋影600 Ⅱ代有一定的发力驱动门槛,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它的上手难度很高呢?并不是。门槛只是相对于一代而言的,但总体来说,锋影600 Ⅱ代依然是一支易上手的球拍,这主要是基于它的另外两大特性。首先,在中杆的硬度方面锋影600 Ⅱ代基本延续了一代的水平,属于适中略偏软,并不难打出形变,同时弹性还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击球时的弹性反馈是更为强烈的,尤其是在集中发力时,弹射感比一代更强,因此在回击高远球时要把球打到位是比较轻松的;其次,锋影600 Ⅱ代的甜区面积也保持了一代的水准,容错率较高,让人在回球时不容易失误,对打出的高远球在弧度和方向上也能有较好的把控。 被动球 如果说在主动高远球上不同的发力习惯使得对不同使用者来说锋影600 Ⅱ代和一代各有优劣的话,那么在实战中的被动球方面笔者认为锋影600 Ⅱ代则是做到了完完全全的提升。它在挥动时一体感更强,更加跟手,因此在集中发力时更好操控,让人对出球的力度和方向的把控更加得心应手,而实战中偏被动的场景通常都是发力时间与空间极为有限的,锋影600 Ⅱ代能够把引拍和加速挥拍的整个过程做得很短、快、干脆,高效完成爆发力到球速的转化,给人清晰有力的反馈。 不论是完整引拍进行的大发力被动高远、抽球,还是应对快速过顶的平球时借力打力弹后场摆脱,锋影600 Ⅱ代皆能很好、很流畅地完成任务,而且得益于出色的中杆弹性,打出的球也足够有力度,过渡摆脱皆可到位。
吊球
锋影600 Ⅱ代的拍面甜区很大,在控球时有很高的容错率,对于吊球而言,更大的接触面积让使用者能够更好地把控出球的角度和方向,收力轻吊时能够实现细腻的调控,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过网,出球质量稳定,不易失误。而对于劈吊,同时亦包括劈杀,在滑板或者包切的过程中,线床和球头的摩擦充分,给了使用者更大的余地去发力和控球,从而把球打向目标的落点。
实战中的过渡网前球也是同理,通过拍面对球头充分的包切,打出的球在弧度控制上可以做到较为稳定。另一方面,锋影600 Ⅱ代的中杆击球反馈比一代要更弹、更干脆一些,因此在进行发力打远网的过渡时更有球速,让对手难以找到破绽,从而达到过渡的战术目的。
抽球
上文已经提及,锋影600 Ⅱ代的中杆在硬度相当的情况下,弹性相比一代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弹性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击球时,击球后中杆的回弹也更迅速,所以相比一代,锋影600 Ⅱ代在进行小发力、集中发力时的过程更短、更高效,既能够做到干脆的出球,在连贯方面也很不错。所以在中前场抽挡、封网的环节,锋影600 Ⅱ代的综合表现毫无疑问相比一代是有着全方位提升的,可以说是回归了速度的初衷,在快节奏的对抗中更显优势。
而在后场的大发力抽球时,不论是相持状态下进行抽压,还是被动时抽球摆脱,锋影600 Ⅱ代都比较考验使用者的爆发力,它的中杆鞭甩借力感不像一代那么容易打出来,需要主动发力来弥补,尤其是上手抽压,欲打出足够的穿透力,对使用者的爆发力要求是比较高的。
推挑
和中前场的小发力抽球类似,对于更多依赖手指和手腕的短促发力来施展的推挑技术来说,锋影600 Ⅱ代同样具备放大优势的效果。出球很弹,使得在同样的短促发力下,锋影600 Ⅱ代的推挑比一代更容易打到位;出球干脆利落,触球即走,则是实现理想的出手速度的必要保证。在实战中,锋影600 Ⅱ代的推挑出手很快,主动状态下有着较大的威胁。
另一方面,在没有了显著头重感的情况下,锋影600 Ⅱ代在推挑时对使用者手部的负担比一代更小了,体验过程中,笔者在经过同样的多球定点重复练习之后可以感受到手部依然是比较轻松的,没有感到疲劳。
杀球
由于中杆弹性以及回弹速度相比一代都有了提升,锋影600 Ⅱ代在后场进攻方面更加适合突击和点杀这样以快致胜的技术。锋影600 Ⅱ代的挥速比一代更快,在引拍和出手的速度、突然性方面都有比一代更出色的表现,同时中杆更加弹,击球反馈更为干脆,击球时可以感觉到球在线床上停留的时间比一代短,故能够带来触球即走的弹射效果,尤其是运用在点杀上,既快,对手部的负担又很小。
在连续进攻时,锋影600 Ⅱ代的中杆回弹迅速,完全不会有迟滞的感觉,每完成一拍下压之后,球拍复位的速度很快,而且不会产生明显的震感,让人无压力地继续架拍、引拍来进行下一拍的进攻,连贯流畅,对手部的反馈又很轻松舒适。
不过,由于头重感的缺失,锋影600 Ⅱ代的杀球虽然可以做到出手快,但在绝对球速上并不是很出众,击球时拍头几乎没有下压感,因此打出去的球不会特别有重量,在下压的角度上需要使用者主动发力去控制。所以说在全力重杀时,要打出足够的进攻威胁,锋影600 Ⅱ代对使用者提出的要求反而比一代更高,它没有拍头惯性的加成,使用者出多少力就会得到相应的球速和进攻效果。
搓放、勾等网前球
锋影600 Ⅱ代整体很轻盈,没有头重感,因此在网前的小技术方面能够展现出出色的灵活性,在架拍一致性的基础上,使用者要变换拍面非常轻松自如,因此在结合运用搓、勾、推等技术时灵活多变,有着令对手难以揣度的威胁。
不过单论一拍的质量和稳定性的话,笔者认为锋影600 Ⅱ代反而比较考验使用者的技术熟练度,因为拍头比较轻,没有一定的重量来保持清晰的反馈,在搓球这样细腻的动作上触球的感觉有点飘渺,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出球的稳定性是比较难以保证的。
综合评价 挥重显著变小,挥速明显提升,中杆弹性在新材料的加持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出球更有爆发力,回弹也更迅速……仔细罗列的话,可以发现锋影600 Ⅱ代相较于一代的改动是如此之大,加上在框型等肉眼可见的方面的巨大变化,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把它视为一款经过不同设计的全新型号球拍,适合的人群、打法也和一代有显著的差异。 锋影600 Ⅱ代首先毫无疑问是一款适合主打中前场、更注重或者更擅长平抽快挡、封网等速度节奏对抗的双打球友,因为它从拍框到中杆的击球反馈都比一代更为干脆,适合连贯。而在后场方面,锋影600 Ⅱ代相比一代要更吃发力,更需要使用者的主动发力去打出球速,门槛比一代略高,适合有一定发力基础的球友。 如果要说锋影600 Ⅱ代和一代最大的相似点的话,或许就是它们同样清新靓丽的外观了,这样的风格非常能够吸引以女生为主的年轻人群体,不过在实战表现上由均衡易上手、兼顾后场到专注于中前场、有一定上手门槛,这样的变化值得球友们在选择球拍时着重考虑和权衡。 幻姿霓彩,灵动迅影!回归锋影系列“快”的初心,书写靓丽的速度新篇章,锋影600以二代之名,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尽显优雅气质与勇气锋芒!
本帖最后由 毅力超越体力 于 2025-10-11 14:2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