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提起雷霆100,笔者就有点头疼。去年的体验分享中,我能清晰地知晓球拍体内极高的能量储备和极限表现,但也深受其重硬慢震高使用门槛所困扰。不过,妨碍球拍潜能释放的因素并不只有“难用”这一点,在还没有摸透超细中杆便紧跟潮流搭配的6.0mm中杆、M50材质都导致了当时的雷霆100有着不协调的一面。
雷霆100的二代时隔两年推出,在继承了铁血进攻基因的同时,球拍是否有更均衡成熟的表现,是笔者更加重视的方面。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89.71g,平衡点303mm,6.2mm中杆,长210mm,硬度中高,盒式拍框,76孔线床,全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LT61。
一代香槟金加霸气麒麟元素的设计语言在李宁强大的漆水质量加持下显得非常华丽,与之相比二代要沉稳不少,但李宁难得的“不张扬”仍然呈现出极好的视觉效果。从香槟金的主题色转换到深绿色后,水贴中的金属光泽和金绿相间的颜色搭配在深邃底漆的衬托下颇有层次感,像暗夜中蛰伏的王者,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会反射光,像猫科动物的眼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个拍要先满足能上手的条件之后,才能产生实际的“好拍”价值。雷霆100二代给笔者留下的上手印象跟一代大相径庭。更为灵活的身段、更好适应的挥重和更加干脆的出球让我无法将它与残忍的杀器联想在一起,反而是让人想起了当年雷霆80的感觉。究其细节,内嵌八连钉的加入、拍面调整至76孔、采用了6.2mm中杆,以及拍框构型的调整,都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款基于更成熟设计思路而制作的全新雷霆。
摒弃了一代偏激的重量分配和材料配给,转而用了相对平衡的手感示人的雷霆100二代,肯定会迎来更加广泛群体的青睐。
二代的出球仍然是扎实的,在主动的球路处理中,除了能给使用者提供源于自身份量的明显借力感以外,还多了不少“弹射”的感觉,这大概可以归功于76孔的拍面布局。击球的手感清晰且稳定,能马上让人知道这是一把抗扭非常不错的球拍,拍面指向性明确,而且力量反馈恰当,球速与发力的关系相当线性,对于大角度、长线路、高弧度的出球落点控制表现非常出色,对笔者来说几乎是上手热身的同时就感性地摸清楚了雷霆100二代的脾气。
在能形成清晰反馈的同时,球拍的减震也做得很好,即便不甚发力击打到了甜区外的线床,也不会产生严重的不适,这也是球拍容错率更高的一种体现。
在控制之外,球拍的下压表现有着雷霆100二代自身的特色。球拍整体的力量传导比较高效,比起随便抡一拍就能打出不错下压的一代,看着更有“糖水感”的二代在下压进攻中反而更加强调使用者的主动发力6.2mm的中杆弹性非常不错,通过压缩发力的行程可以更大程度地榨取材料中蕴含的能量,杀球变得更加突然和尖锐,颇具致命性。
虽然对于重杀爱好者来说,它跟一代“一拳超人”相比显然在威力的上限比拼上有所逊色,但更低的发力难度让笔者在对抗中不需要争取到可以充分转体的机会就已经可以打出对方的防守破绽,显然二代也更吻合大多数球友的能力水平。
而且,雷霆100二代更加灵活连贯的使用体感,也让它在双打以及进攻的连贯上都具备了雷霆100所欠缺的素质。尽管同为盒式拍框的设置无法为球拍带来更高的挥速,但雷霆100二代更加清晰的短促发力手感和依旧在线的稳定抗扭让它在平抽挡时的表现更加友好和精准,更容易在连贯衔接的局面中打出压迫。哪怕是回球不严谨导致了被动的情况,球拍也变得更有利于逆风局面的摆脱。
当然,球拍的挥重依然不可忽视,这让雷霆100二代在网口的抹扑封并没有那么灵活,但恰到好处的阻尼感和相对优秀的灵活性还是在精细的近网控制取得了不少有优势,或简单的勾球搓放,或停顿后的假推假放,质量都有保证。
毫无疑问,二代的上手难度成为了李宁本次改动的重中之重,而这一决策是明智的。更平易近人的驾驭强度、更精准细腻的击球反馈以及更成熟稳定的使用体验,都让笔者对“雷霆100”这个型号刮目相看。而其中4U规格所具备的单双兼顾的能力,无疑也将会成为广大具有一定能力基础、希望拥有一款泛用性强的高端拍的球友不出错的选择。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5-10-23 16:0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