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三角破风框的首次使用是在NF600和NF700上,从那之后笔者似乎就没有用过同样构造的5U球拍了。前不久,使用感受良好的波力雷速800P像是打闪电战一样推出了更新的pro版本,居然还是以5U的规格出台,颇有特立独行的风范。
之前提过,笔者最近更青睐具有更好发力特性和低身体负担的超轻拍,但轻量特化后的雷速800P也并非瞌睡碰上枕头时才能展示出优秀的球拍。
参数:5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86.98g,平衡点304mm,中杆长217mm,硬度中等,三角破风框,76孔线床,全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VBS66N。
非对称设计的方案在5U雷速800pro上得到延续,在保证了整拍风格与此前雷速800p一致的前提下,双色系的两个版本分别采用了蓝紫和青粉两个配色去丰富这一系列。笔者有避嫌倾向,但两个配色事实上有着不同的中杆配置,好处是从外观上就能得到区分,但对于想要一方涂装和另一方配置的球友来说可能就犯难了,而要舍弃硼纤维还是要舍弃镍钛丝我其实都不太乐意,结果最后还得是要按着自己的审美需要来选取。
作为目前波力采用宽幅薄翼破风框的唯一一把5U球拍,虽然在纸面上它的重量会低一点,但没有妥协的平衡点其实让球拍的实际上手感受跟一款4U的产品没有太大区别。不过在整体挥重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仍然能让我感受到800pro的重量分配更极致,有种榔头效应,借力更加明显。目前这套框架的上手难度在所有共享这一平台的产品上都已经稳定到比较友好的水准,尽管各自在击球点反馈上些许差别,也不会影响全球龄向的球友与它的顺畅磨合。
5U规格组合破风框在速度和灵活上的协同非常有效,让雷速800pro连贯表现几乎拉满。镍钛丝中杆217mm的长度更有利于形变后回直,击球后衔接的架拍可以迅速迎接下一拍来球,在平抽挡的对抗中不仅保证了每一拍出球的威胁度,还能让这种威胁转化成持续的输出。
不过球拍也没有因为过度的追求速度而放弃稳定。拍面的容错率足够打,而且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持球感,这对于近网球的操控有更好的支撑作用。虽然是轻量化的版本,但头重带来阻尼感仍然能保证打出质量稳定、重现性良好的勾、搓和网口回放。
反而在我本以为需要重点考察的进攻环节上,蓝紫800P以没有衰减的表现让我无话可讲。本来的800P就很依赖材料的爆发来提供输出,球拍能承受上限很高的爆发力,在重杀时的表现显然不错,而当前版本的框架基本没变,其表现也当然不会落后。主观来说,我认为当前球拍的下压感甚至比此前的版本来得更加明显,更容易让人找到借力出球的手感,在半发力的状态下也能打出落点尖锐的试探。因此,利用球拍的灵活身段,提高手上动作的一致性,加入了劈和滑板的操作,以更高的出球质量形成持续性的施压,是更加高级的“进攻”得分方式。
雷速800p蓝紫的一切元素其实都为笔者所熟悉,除了踏足5U规格这一做法具有一定的突破性以外,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惊喜。不要误会,这不是贬义。基于值得信赖的参数微调能形成稳步前进的力量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因此这个版本的雷速仍然展示出极高的完成度和可玩性。
先发不一定制人,后发也不一定后至,但更有说服力的,永远还是先发先至。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5-11-4 17:1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