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曾经初版的辐射6.0,是我试用过的第二把聚将,在非常早期就出过它的试用分享。当时的聚将,还是红色底盖的G旧标,而初代的辐射6.0给我的印象,是一把具有一定速度和爆发力但并不好打的拍子,尤其是在中杆反馈上稍显木的质感会让我觉得驱动感并不明显。
尽管后来有不少球友反映后来的白金版打感有所提高,但我认为些许工艺或材质上的改善并不会影响拍子整体的风格,因此直至后来50T的推出我也没有动进一步体验的心思。
而最近,在友人的分享中,我有机会体验到变色龙50T。
参数:4UG5,使用状态总重96.1g,有底,平衡点297mm,6.4mm中杆,M50J材质,长215mm,调教硬,盒式小拍框,76孔线床,8-4点线槽,质保30磅,拉线25-26lbs VBS66n。
摄人,是变色龙外观给我的印象,这种感觉其实并不陌生,早在王者之剑Z和朗枪的时候我就曾经有过。深蓝的底色,在亮面处理后把漆水中大量的闪粉给凸显了出来,有如宝石对光线的折射一般高调,甚至到了辉耀的水平。拍框上用了不少贴纸,依然留下了拍子容易破相的隐患,而整体的设计语言包括线条的走向、字体的风格等都与此前的版本相差无几,2、4、8、10点方向上有突变的深紫色,更显妖媚。可以说,拍子在设计上没有太多变化,但底漆配色方案的更改成就了变色龙在外观上惊人的蜕变。中杆三通处用暗红色的字体标注了M50J的使用,会我想起上个十年在蓝厂盛行的M46J+M30J flash中杆。
小拍框和超细中杆,是辐射6绕不过去的两个元素。从上手颠球的感觉来说,在小拍框的作用下,线床的给人的感觉要比平常高1-2磅,对于一部分业余球友来说在穿线时可能需要比习惯量降点磅数使用。同时,也具备了小拍框的聚力感,能感受到打中甜时出球的弹射感,但击中甜区外的点时的反馈感骤降,一如既往地对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击球准度要求。至于中杆,摸上去的手感就觉得纤细,要知道此刻萦绕指尖的尤物才是这把器材的重点。
50T还是能把上手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主动球中体验良好。头重感有,但并不夸张,中杆虽硬,也并不显著,同时锥盖的鱼嘴部其实还是能感受到对于中杆驱动难度的下调效果,因此要打出到位的高远球其实并不难。但如果要试着通过球速更快的平高球来压制对手,在挥击时要比一般的拍子实施更集中的发力,原因在于中杆。偏硬的调教使得50T材质的弹性表现出来涡轮增压的特性,尽管在慢悠悠的对拉热身中它避免了球友打不动的情况,但真要“打得动”还是需要下点功夫去实现起压,以在较高转数体现出优异表现。
拍子定位是speed速度拍,在我看来50T的速度感更多是体现在节奏的连贯及变化上。客观地说,小拍框的低迎风面积抵消了部分由于头重感以及盒式框对拍子灵活性的拖累,但在挥速上并没有十分凌厉的切割感。它的出球其实足以应对前半场平抽以及网口稍高的封网推扑,作为一把空拍实际已经超过85g的偏进攻的球拍来说(别问为什么标注了4U,问就是豆奶偷懒)已经足够满足需求。尤其是锥盖的设计让大拇指的抵握更加舒适,倍增了反手出球的手感。比起挥速挥重,在笔者看来起到快速连贯作用的关键在于中杆的恢复速度,同时保证了小动作发力出球的凶悍,这着实让人对极细中杆印象深刻。
但要说强攻的质量,辐射6的表现从来都不是最出色的那一档。表面上看,头重、超细中杆以及小拍框的组合可以做出一把具有十足威慑力的杀器,但实际上它并不能有那么极致的单拍下压表现,主要是实现一拍满意重杀的效费比并不高,驱动难度仍然主要体现为对发力集中度的高要求直接转化为对体能及精力的高要求。体能充沛时还好说,一旦到了对抗后期阶段,很容易出现杀不动的情况。
更准确地说,笔者试用过程中更多的得分手段不是传统的攻防,而是带一点预判对半机会球的把握。对于出现在自己料想当中的出球线路,借助变色龙快速响应和灵活的特性,往往能在截击中有效破坏对方的回球节奏创造机会。挥速上并不突出,但节奏感很强。
而在小球方面,则一直都是小拍框的劣势占据主导,容错率较低,前场的话还能得益于灵活的特性做一些较为花哨的动作,但在轮转到后场需要一拍轻吊重整旗鼓时,则较难控制出球质量。抗扭能力在线,但也非出类拔萃。值得庆幸的是,容错率低的性质在接杀或防守中并不明显,尤其是接杀的表现,非常适合抽一拍大对角分边的实施,对方发力越重越具备突然性。反倒是接吊或是接一些软压时,因为不太好借力,在适应辐射6之前不太容易作出到位的摆脱。
所以50T自有它正确的打开方式——连贯。如平抽挡一样的道理,通过不断地变换进攻路线,依赖于更快的出球响应,做好连续进攻的准备,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我承认当前版本的辐射6那么趁手对使用者来说在重发力上有着十足的魅惑,但比起主动状态下通过一记重杀争取胜势,着眼于让对方接球难受而实施下压会更加高效。
变色龙辐射6.0给我留下了容易实现以快打快的印象,也更适合在双打对抗中发挥自己的特色。比起控制,它依然更适合具有侵略性的打法,而且具备实现出球变化的能力。太细腻的操作它做不来,但无脑提升对抗节奏有一手。连贯而非凌厉,压制而非控制,截击而非重杀,在我看来是变色龙的本色,同时与此前的版本相比,反馈上杜绝了震手和发木的感觉,是相当不错的加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观点迥异的分享,请以自身判断为准。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2-10-18 02:44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