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快恢复得差不多,但就在自信有所恢复的时候,大腿又拉到了……还好程度不深,不影响更新。
慢慢来清一些年前的存货吧,以一线以外的品牌为主。继续做一下索牌吧,一个做一次就心寒一次的品牌。
不过说实话,用鬼斧50的球友有一定数量,这点这让我感到意外,考虑这还是一把索牌近期出的拍子,没有太多情怀的因素参与的一把拍子是否真的因为能打而吃香?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4.8g,平衡点307mm,中杆长215mm,硬度适中,盒式过渡拍头破风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5磅,穿线24—26索牌未知型号线。
这个金属绿的配色还是挺养眼的。尽管索牌的外观设计风格一直都是偏朴素没有太多花哨的水贴花纹主题,但通过漆水效果和漆水质量的投入也能让产品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除了亮漆以外,拍框还是有银色的贴纸附着以提高层次感。虽然在球拍上进行电镀工艺这种高污染行为已经被禁止,但索牌还是找到了自己的方法让球拍闪亮起来。哪怕它不抢眼,自己看着也养眼。
当前的拍框有点像三合一,拍框本身也做得不粗,因此鬼斧50的挥速表现是不错的。同时尽管平衡点来到了307mm,在一把4U的拍子上显得相当合适,有趁手感。其实会让笔者想起来早期用过的风动9000,也是平衡点偏好但实际使用起来依然是平衡拍的感觉,因此作者那天同样也是从弓7用到鬼斧,没有太多需要适应的地方。真要说的话,还是鬼斧的头重感会相对强一点,就更好借力了。
甜区也足够规律,中杆长达215mm且硬度不高,整体还是很好驱动的,借力感十足,在上手球的热身中就能感受到它的糖水感,初级的球友也相当适用。
我一直都很喜欢用平衡拍抽挡的感觉,那种如臂使指的发力感会让人产生得心应手的满足感。兼具了适中挥速和适中挥重的鬼斧50G同样也是能产生平抽的快感,但快感不多。虽然头两个回合怎么接怎么有,但中杆硬度和线材配置让出球没那么迅速,多了一分迟滞,在连贯上缺了点干脆。尤其是快节奏接几拍下手位被动球的感觉,会让人希望它的回弹速度更快一点、中杆硬度再高一点,确实跟老拍woven16差了一档。
但也并不可惜,有失必有得,同时毕竟这是一款中端的产品,还要顾及到也许使用者的水平。所得在于,它确实很好发力下压。
就已经可以把它当作一把糖水拍在后场练习杀球了,如果不是线材的感觉比较陌生,要换上了笔者常用的高弹线那肯定更实在。但至少,出球的音效足够好,有炸裂感。在大发力中鬼斧50的出球感受反而就没有了快节奏抽档时那种犹豫的感觉,出球十分坚决实在。
当然要论每一拍的杀球质量可能还是差点意思,双打后场的进攻比较容易被防起,但在不能随时更换线材的情况下,鬼斧50以其不错的挥速和较低的驱动门槛为我带来了连贯上的优势,连续4、5拍的下压够撕开一条得分同路了。有时候队友封网意识不太好的话,也可以选择自己跟进,从后面杀上来,有种当时试用ns8000的既视感。但用着用着,中杆会有衰减的迹象,这在索牌上还是第一次遇到,连续进攻时后几拍的杀球中杆会有甩动幅度变大的情况。
网口球的处理倒是中规中矩,做小球抢放没有特别稳定的感觉,而推腰或者扑抹又少了几分灵活,看来这拍子还是更适合双打的后场分工。而且虽然笔者说它算平衡拍,对于部分刚入门的球友来说短促发力中它的头重感可能还是需要克服的。
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把三百元档次的产品,而且尽管是新产品也还是维持索牌那种特色木韧感,算是一把可以用很久的拍子,实用党还要啥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