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本次体验器材由友人Richeer提供。
豆奶的萝卜魂爆发了,虽然我也是个seed系列的粉,但这次的命名还是有把我给雷到,确实还是有点过了……而命名还只是小事,这次新品的涂装也是争议满满,毕竟不管有没有借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像。
抛开风波,我愿意相信这是一款依然具有性价比的出品,但风波不能抛开……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93.1g,平衡点294mm,6.8mm百洛碳中杆,长208mm,调教适中偏硬,破风框,9-3点线槽,76孔线床,质保29磅,穿线竖VBS70 25lbs/横VBS63 27lbs。
外观,外观,唔……从漆水质量上说,延续了聚将高端拍系列的一贯高水平表现,通过大面积的黑、白、粉蓝、紫红颜色变换塑造出了具有强大反差感和视觉层次感的形象。在这之上,豆奶也没有吝惜贴纸,统一用了高亮度带镭射效果的图案或字体进行型号标记以及装饰。但……对吧,就不多说了。
当前K的破风框像是结合了超音速和90K进行调整的,说像超音速主要是因为拍框3-9点方向的复合剑樋结构以及较为尖锐的拍沿,这使得K在挥拍时受到的风阻极低,挥速很快。这对一把4U的速度拍来说,一旦快了就容易发飘,所幸自重并没有那么低,依然保留了部分握拍的实感。
K比较友好,极高的容错率在搭配上合适的线材之后会显得非常好驱动,在高远球热身的环节中打出中杆形变的难度不高,而且整拍的弹性十分好,只要能保持主动就不愁回球不到位。说到这里,我也多提一下当前线材的配置,是冲着拍子本身的涂装来进行颜色上的搭配,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了。
这其实是聚将一直以来的做法:做出一把不那么极端的产品供玩家选择。不知道是线材掉磅还是中杆已经打开了的原因,尽管中杆比较短,当前K的上手打感反馈并没有此前的辐射S01或者辐射6那么硬,至少与当前官方宣传的硬朗程度存在一点差异。这不是坏事,毕竟受众多爱好者追捧的90K其实并不是一把好上手的器材,笔者还比较疑惑是否真有那么多人能驾驭并喜欢90K。而在强袭自由上,这确确实实是一把更好上手的大甜区好驱动速度拍。
只可惜在出球的指向性上,确实K还是差点意思,这是目前破风框的宿命。
灵活是我对它具有较为深刻印象的地方之一,在一句对抗中遭遇被动、接杀以及抽挡情况中这一特点都有所体现。K的高挥速自然是核心原因,在于其对反手、快速过头顶的来球进行摆脱的过程中它都能更好地辅助使用者在短时间内完成到位的挥拍。当前的挥重夜恰到好处,既不会重到影响接球,也不会轻到出球软绵没力量,摆脱手感良好。其实K的平抽挡手感没有十分凌厉,但就是能连贯上能不发飘,在正反手握拍的反复切换中依然能跟得上节奏,能提高足够的灵活性。
有时候抽不过了就软挡一拍近网,这时候又可以说说K本身合适的卸力感了,放网质量很好,而且还有大拍框的优势,轮转到前场时也有足够的手段通过小球去为队友创造后场进攻优势。
要说最大的不适应之处,我觉得还是在进攻表现上。与90K相比,强袭自由确实没有那么硬朗,对追求快速出手达到突击效果的秋游来说可能会对其相对来说反应慢一点的出球以及没那么直接的反馈感到不满。因为线材的搭配原因,其重杀时的力反馈更偏向战戟8000——这点判断我没有被漆水误导,它确实有点那个味道,只是K的下压感和拍框抗扭距离后者都还有一点距离。
但随着试用强度的升高以及对K熟悉程度的加深,这种下压的手感会有所改善,毕竟S-turbo有着类似WES的效果,还是可以通过带有鞭打效果的连贯击球来打出具有进攻威胁的球路,并经由高连贯的特性来不断扩大主动状态下的优势。
我觉得,要不就不要再说对标不对标哪款拍子了吧,感觉现在之所以很多产品都有雷同嫌疑的根本原因是羽球拍技术的停滞,各家能拿到的技术有八九成是相通的,大厂可能还能通过对部分稀有材料的渠道垄断达到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总的来说都是大家在原有的模板上不断地玩微调。
所以对于最近很多拍子,我都能给出一个没有针对性、普遍适用的判断:值吗?值;有意思吗?见仁见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