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顶一个![]() |
专业👍 |
wanglin406 发表于 2025-05-16 12:01 这个点刘辉教练也有说过 羽球运动轨迹和传统物理学并不能混谈 羽球毕竟不是理想状态下的运动 因此你的观点个人赞同 ![]() 本帖最后由 姬叶杰^ 于 2025-5-16 12:12 编辑 |
结论大致正确,但论证不对发力区间过大,会将力分在这个区间的每一处 物理上这么说不太对 应该是这样: 1,如果击球点位置,大臂之类这样还不是鞭甩末梢的部位还留存有较大速度,那就意味着这部分速度无法转换为球速,因为力的传导需要时间,即波有传递速度的限制。而这往往导致挥拍距离过长,因为中间环节还有速度。 2,空气阻力也是很大的,比很多人想象的大,挥拍距离过长消耗也大,这部分能量也无法转换为球速 |
从击球姿态和拍面倒推可以得出发力区间,甩大臂的问题在于挥过了而不在于大臂挥了。每个身体环节照着预计击球姿态倒推都能得出一个合理的发力区间。 |
姬叶杰^ 发表于 2025-05-15 23:34 ![]() |
球龄七年半 发表于 2025-05-16 09:33 理解正确的 ![]() |
姬叶杰^ 发表于 2025-05-15 23:34 还是有点难理解的 |
学习了![]() |
好文帮顶 |
好帖帮顶 |
太谦虚了,前面我都没咋理解![]() |
TIGERW 发表于 2025-05-16 00:44 滚回鉴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