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我对球鞋的择优条件,逐渐向审美和舒适方向倾斜。这其实不是我个人变心,而是目前所有的球鞋品类都在卷,尤其是二线品牌,他们太懂消费者想要什么了,缓震、保护、启动、耐用、舒适、透气,等等等等,买的没有卖的精。在当下球鞋已经形成了惯用的三大分类前提下,其实只要消费者找到自己的真实需求并在框架内选购,做好了功课肯定能买到合适或是更合适的选项。 看出端倪了之后,波力能为我们提供“更合适”的选项吗?
参数:41/40.5码,内长265mm/262mm,总重325g,3.0E 中楦,鞋面三明治网布+高低温膜+PU,中底EVA,大底橡胶。 经手了绿松石和白紫两版球鞋后,我觉得这一代乌缺的颜值真的很高。前者鞋身以同名彩色为主色调,在中底后跟部的深蓝处采用渐变效果,鞋面修饰不多但高低温膜质感光洁;后者整体白色更加百搭,前掌大底和后跟的绿色同样有渐变效果,但层次感更加鲜明。无论是那个版本,后帮的透明1982标和鞋舌的波力标都非常显眼,做出了自己不突兀的特色。
乌缺系列的填充一直都做得很足,海洋之心延续了这一有点,刚上脚的时候能体验到充分的舒适性。这里尤其可以提一下后跟的海绵填充,充分提高了脚踝的包裹感,让我步伐的信心更大。球鞋中桥进行了少量改动,TPU硬片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整体的支撑度仍然出色,足弓支撑力度同样给得很足。但鞋面的开窗少了一点,透气性略差,这缺点在全鞋高低温膜覆盖程度较高的现状下可能会被放大,夏日长时间穿戴后良好体验是否能维持仍有待商榷。
当然,乌缺作为波力全面类球鞋的一个门面,在缓震部分肯定也能做到位,毕竟中底是波力一直以来都沿用的成熟配方了。有趣的是本次的鞋垫采用了新的外观设计,花纹从波力标变成了一个羽球场,发现它就跟找到电影彩蛋一样。但在防侧倾和抗扭能力上,新设计的中桥为它注入了更有力的支撑,鞋子的整体结构在剧烈的跑动中展现出充分的刚性,让人放心迈出步伐。
其实这一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在于防滑。我对波力风车大底其实有过不好的体验,但海洋之心能把这种阴霾一扫而空,随停随走。对抗强度上来之后,急促的加速和刹停甚至一度让我产生了不适,觉得鞋子脚感太硬或者是身体状态不好。但其实都是摩擦力充分的副作用,球鞋没有问题。 这里最不用详细描述的可能就是耐用性了,看着前掌内侧厚厚的KPU,根本磨不穿,倒是耐污性可能会差一点,毕竟任何一点污渍在这么漂亮的鞋面上都会显得非常突兀。
但是我为什么会有过同一款鞋两个版本的使用经历呢?那还是要说回波力当前鞋楦选择与用户适配度的问题了。一直以来3.0E的U楦都是能满足最广泛球友的一个选择,但波力的鞋往往出现前掌空间过大的情况,对于脚瘦一点的前仓会发生一点滑动,但整鞋的填充工作又做到位了,就容易出现前掌舒服鞋夹脚或是合脚包裹趾头空的情况。笔者的脚就是这样的倒霉蛋。
最后说一句,据我所知波力品牌在宣传上花的力气跟跟其他品牌差不多,至少在做法上差不多,但场外舆论对其所谓“水军”的意见是比较大的,尽管在我看来更多是常规的邀请试用和自发发表的评论,但这种现象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一直都在。所以我个人觉得,在产品质量已经进入轨道、品牌价很已经在稳步提升的情况下,相应的场外操作不妨适当下调一点,品牌得相信自己的产品力有足够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