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羽在线社区


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253|回复: 2

[评测体验] 谈谈新出的驭12(对比驭10,88dp新色,90new)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使用道具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我是驭10的首批用户,我的第一支驭10也出现了转中杆的问题,质保成功之后又换了一支,到现在再没有出现过同样的问题。驭10的出现让我第一次接触到合金碳纤维这个科技,当时的感觉还是挺惊艳的,特别是进攻的时候,杀球的感觉比较炸裂,重杀可以杀得很快很重,而且有明显的金属音效,杀完球时常会下意识的检查一下拍线是否断线。这个拍虽然是驭系列,但是挥重比较大,默认平衡点比较高,按照我自己的划分标准,这个拍就是纯粹的进攻拍,和平衡拍一点不沾边。对于有底胶的球拍我通常有去底的习惯,在缠相同厚度的缓震膜,缠同样手胶的情况下,包括88dp新老色和100zz在内,我用过的绝大多数盒式框的进攻拍实战重量都在89-90克这个区间,平衡点都在305-310mm这个区间,驭10在实战重量将近90克的情况下,平衡点高达310mm。而且驭10不光挥重大,平衡点高,中杆也比较硬,用这个拍我很难适应对抗比较激烈的同级别男双,以我的能力我只能用它来打单打或者混双。我的个人偏好还是喜欢挥速快、连贯好的球拍,那时单打和混双的主力拍是1000z,双打的主力拍是100xse,都是全破风框的速度拍,换到这个拍的时候你完全能想象得到会有多大的反差,所以打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这把驭10就再也没拿出来用过。

两年后,当我拿起这把驭12的时候,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两把拍有着相同的框型,重量和平衡点也非常接近,还是那种强烈的头重感,挥起来也明显能感觉到还是有盒式框的那种高风阻。但是当我两把拍轮换着打过几次之后,我惊讶的发现,驭12打起来明显要比驭10轻快一些。两把拍的框型一样,都是三段式动力流体六角框,底部是相同的螺旋结构,两把拍的风阻系数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在挥速上有这么明显的差异,我觉得应该跟驭12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作为拍框的填充物有关。官方宣传的是:“在人类已知密度最低固体的加持下,球拍发泡剂用量降低,从而释放拍框配重空间,碳纤维用量得以增加,再结合百洛碳素纤维,使球拍更轻量,强韧耐高磅且打感升级。”驭12和影刃一样都是通过加入纳米气凝胶作为拍框填充物的方法用来实现球拍的轻量化和增加拍框的强度。从我个人的实际体验来说,我觉得这个升级是成功的,驭12在中前场平抽挡、抢网以及防守和被动球这几个环节,我觉得和驭10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我体力充沛的时候,在一些节奏不是那么快、对抗不是那么激烈的男双中使用驭12我觉得攻防两端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当我体力明显下降的时候,一些被动球的回球质量下降得还是挺明显的。

另外,驭12的拍框还升级了弹力盾和46T的百洛碳素,弹力盾就是在拍框加入玻璃碳纤维,这个科技在100x、90k2、90km上都使用过,我觉得确实可以起到增加拍框弹性的作用。46T百洛碳素这种更高级别碳素的使用应该也是为了增加拍框的弹性和强度,在实际试打过程中,我确实能感受到:驭12的击球反馈比驭10更弹,出球更干脆、球速更快。除此之外,驭12还在中杆加入了WES3.0科技,WES科技是通过在中杆的不同位置增加反折点来增加中杆的弯曲性,3.0版本比2.0版本增加了更多的反折点,下压的角度更尖,鞭甩的效果更好。WES3.0的加入使驭12下压的角度更尖,鞭甩发力的效果更好。驭12的中杆硬度我觉得和驭10是比较接近的,都是进攻拍里比较硬的,驭12的中杆硬度似乎介于88dp新色和90new之间。可能是受第一代合金碳纤维中杆技术的限制,驭10的中杆和悬浮手柄之间还是缺乏一些稳定有效的物理连接,驭12这次升级了力量环pro应该就是通过加入卡扣来加强中杆和手柄之间的物理连接,彻底杜绝驭12转中杆的风险。在中杆和手柄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的情况下,我觉得驭12的抗扭也是有所提升的,体现在对球落点的控制上,驭12比驭10更精准,指向性更好,打不准甜区时的容错率也更高。

再来对比一下驭12和88dp新色,驭12的中杆硬度略低于88dp新色,两个拍的中杆长度、拍框大小几乎一样,重量和平衡点也相仿,我驭12的实战重量为89.2克,平衡点311mm,88dp新色的实战重量为89.2克,平衡点308mm。挥速上88dp新色和驭12似乎差别不大,但是88dp新色的出球速度略快一些。驭12的中杆弹性虽然相比驭10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对比88dp新色还是要略微逊色一些,在中杆弹性、回弹速度方面,88dp新色在我打过的进攻拍里算是比较极致的,体现在:在被动接杀时,88dp新色可以更好的借力、顶到后场的到位率更高;还有就是在平抽挡时会感觉到88dp新色抽挡出去的球比驭12更冲。基于这两个因素,我觉得88dp新色相比驭12可以更好的单双兼顾,双打在防守和被动以及平抽挡这几个环节并不会因为是头重的进攻拍而存在明显短板。在控球这个环节,驭12的持球感略微比88dp新色强一点,因此在吊球和一些近网球的控制方面,驭12的表现比88dp新色更为细腻一些。在杀球这个环节,两个拍的杀球都很出色,88dp新色的落点更尖,球速更快,暴力程度似乎比驭12高一个级别。从整体性能来看,驭12是主流进攻拍里在性能上和88dp新色相似度最高的那一个,虽然综合性能可能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是考虑到未来这两把拍的差价可能会达到500元以上,仅花88dp新色三分之二的价钱便可以获得88dp新色90%以上的性能,从性价比的角度考虑,我觉得驭12会是88dp新色一个不错的平替。

再来对比一下驭12和90new,驭12的中杆硬度略高于90new,底部拍框比驭12略微窄了一点点,但是中杆长了不少。我有三把正在使用的90new,最重的一把实战重量为89.5克,平衡点304mm,最轻的一把实战重量为88.5克,平衡点301mm。即使是我最重的那把90new,挥速也明显要比驭12快不少,中前场的优势非常明显,90new的中杆软一点,弹性也略好一点,打高远球、防守和回被动球时都要更省力一些。后场球由于驭12的头更重中杆更硬,吊球时的稳定性更好,对落点的控制也更精准。驭12杀球的落点比90new更尖,重杀时的力量感更强,但是90new的连贯更好,点杀更优秀。90new是一把比较典型的速度型进攻拍,记得我刚开始试打90new的时候,我曾经跟球友预测过:90new会成为李宁新一代的爆款球拍,从装备区的反馈来看,90new上市五个月就有600条以上的点评,中羽评分9.7左右,不管是从口碑还是热度来看,90new应该算得上是李宁现在最受欢迎的球拍了,就连我自己也囤了4把4u的90new,虽然明知道618可能还会降价。上一次我囤了四把以上的球拍还是几年前没停产时候的100xse,最多的时候买了7把,直到现在仍然还是我双打的主力拍之一。90new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中杆,我觉得它的中杆素质真的是非常优秀,是李宁的球拍和同类型尤尼克斯的顶级球拍之间差距最小的一次,它的中杆软硬度适中,挥重也并不大,在挥速上是可以胜任同级别快节奏的男双的,特别是我挑出来的重量比较轻的那几把。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对球拍抗扭的一些看法,首先,抗扭是指球拍在击球瞬间抵抗拍面沿中轴线发生扭转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当你用非甜区位置击球时,球拍的一种纠错能力。抗扭强的球拍在击球点偏离甜区时,能减少拍面的扭曲,确保出球方向与预期更接近,对球的线路控制更精准。很多人大概知道抗扭可能会影响球拍控球的稳定性和精准程度,但是并不知道不同抗扭水平的球拍对于能力不同的使用者来说,影响的程度也有着很大不同。对于那些长期接受专业训练的使用者比如国家一级二级、健将和职业球员来说,抗扭的好坏对他们这个受众群体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最小的,因为长期接受专业训练的人即使在被动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做到拍拍都打到甜区的,抗扭是球拍在击球点偏离甜区时减少拍面晃动、保持拍面稳定的一种纠错能力,而这部分人对这种纠错能力的需求是最低的。我曾经看过一个林丹挑战用一把只穿了四根线的球拍打球的视频,球拍在横向和纵向的甜区中心各穿了两根线,四根线交叉在一起,甜区只有一个很小的方格,用这样的球拍打球,不管是高远球、吊球还是杀球,林丹仍然可以打得游刃有余,换作普通球友可能根本就打不到球。这个视频说明在球球打到甜区这件事上,普通人和长期接受专业训练的人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健将通常能打出一把球拍的上限,而普通球友可能只能打出一把球拍的下限,羽毛球这个运动技术才是王道,健将的能力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健将用任何一把极为普通的球拍打球,展现出来的水准依然是健将级的,但这种能力的体现主要归功于他的绝对实力,和长期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一个球拍的抗扭好坏(打不准甜区时的纠错能力)对于健将和职业球员技术能力发挥的影响,我觉得是微乎其微的,真正受抗扭影响比较大的受众群体反而是那些日常打球经常打不准甜区的业余爱好者。我打了十七年球,平时也经常和一些球馆教练在一起切磋,应该算得上是业余爱好者里打得还不错的。在一些虐菜局或者对手的实力明显不如自己的时候,确实极少有打不准甜区的时候,但是当我在和同级别或者比自己高一级的对手对抗时,在我特别被动或者处理球特别仓促的时候,我还是会时常出现打不准甜区的时候。抗扭好的球拍可以在你打不准甜区的时候确保出球的线路和预计的线路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提高你被动时击球的稳定性和容错率。理论上来说越是能力不足的球友对球拍抗扭方面的需求就越高,而且实战中也更容易受到球拍抗扭不足的影响。对于大多数能力不足的业余爱好者来说,健将分享出来的打感未必和你自己的能力是相匹配的,那些和你水平相当的球友分享出来的打感对于普通业余爱好者来说反而是更有参考价值的。

抗扭不是玄学,是有专门的仪器可以测试的,B站有个叫小牛羽球的UP主,发布过很多球拍抗扭测试的数值(抗扭数值代表拍面在左右两侧任意一个方向受力后朝一个方向扭转时偏离中轴的角度,偏离的角度越小代表抗扭越好),根据他的测试结果:1000z和900new的抗扭数值是20,90new的抗扭数值是21.2,100zz的抗扭数值是22.8,战戟8000和100x的抗扭数值是23.5,影刃的抗扭数值是24.3,极音速的抗扭数值是25.3,驭10的抗扭数值是32,100x ultra的抗扭数值是42,黑金隼ultra的抗扭数值是50+,均衡之刃的抗扭数值据说是也是50+。这些球拍的抗扭数值和我自己对这些球拍的打感体验还是比较匹配的,1000z的抗扭数值是这些球拍里最好的,我曾经这样评价过1000z:“1000z是我用过的速度拍里控球最好的,有着手术刀般的锐利和精准。”1000z控球好应该也和它的高抗扭有关。90new和100zz的抗扭数值也非常优秀,它们的中杆直径分别为6.4mm和6.2mm,可以看出来中杆的粗细并不是决定抗扭好坏的重要因素。100x ultra是我打过的球拍里抗扭比较差的,抗扭的偏移角度为42度,几乎是上一代100x的两倍。作为一个长期使用100xse作为主力拍的爱好者,稳定、精准、高容错率是100xse所具备的我非常看重的几个特质,这其实也应该是高端速度拍的基本盘。

胜利四年前做出来的100xse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速度拍的标杆了,直到现在大拍框的速度拍里我都没有找到在性能上能够完全平替它的。但是四年后胜利却做了一把抗扭远逊于上一个版本的升级版的100x ultra,这其实是一件挺让人费解的事,但是更让人费解的是,各大平台对于100x ultra的评测包括中羽在内,主流观点竟然是100x ultra的抗扭虽然不够优秀,但是对于普通球友来说根本受到影响,理由是羽球文具店的店长找邓雪迪健将测试过,健将认为100x ultra的抗扭对球拍的实际使用没什么影响。如果你看了我上一段对于球拍抗扭的科普,你现在是否也能意识到这其实是一套比较荒唐的逻辑,受到抗扭不足影响最微乎其微的正是健将这种长期接受专业训练的人,而恰恰是那些能力不足经常打不到甜区的业余爱好者才更容易感知到抗扭不足对于自己出球的稳定性和精准程度所带来的影响。100x ultra的抗扭问题在装备区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球友反馈过,比如打不到甜区会觉得震手或者大力击球有多余的晃动,这些都或多或少的会影响到普通业余爱好者控球的稳定性和精准程度。因为健将打不出来有问题,所以普通爱好者也没有资格说有问题,如果有问题那一定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拍子的问题。在这些点评下面你经常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评论在用上面这套完全不合逻辑的说辞来批评甚至攻击这些分享真实打感的球友。我觉得这是一种病态的现象,一些本来对大多数业余爱好者购买球拍有极高参考价值的点评,可能会因为和主流观点不一致而逐渐被边缘化,还有一些本来想分享真实打感的球友在看到这些不友好的评论之后因为害怕被孤立或者被攻击而选择了不发声。久而久之,愿意说真话的人可能就越来越少了,对于不得不向生活妥协的成年人来说,随波逐流永远都是最容易做但不一定是最正确的那个选择。
本帖最后由 chengzhen 于 2025-5-18 01:52 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赞一个赞一个1
去乐淘看看球友都关注啥装备近期球友关注的宝贝
2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3 小时前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大佬的评测是我在中羽看到的最客观最全面的了,非常有参考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GMT+8, 2025-5-18 05:56 , Processed in 0.040115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