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身体的状态日渐挣扎起来,躯体的活动不利如同绕缠的铁丝网,其上的蒺藜正越发狰狞。场上移动的速度因当前不合格的步伐产生了超过身体承载能力的负担,终日依赖下肢力量硬吃于是弊病丛生,伤病终究成为了作为偿还天真和懒惰孽因的代价。
但对抗的需求从来只增不减,我不想妥协,哪怕化身怪物,我也想有更强大的速度和力量。你会是那一把与怪物的身份相称的凶器吗?
参数:4UG6,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0.68g,平衡点306mm,6.8mm中杆,长218mm,硬度高,破风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雷鸣65。
辉耀着金属光芒的PM如猩红色的月亮浮现在烟雾弥漫的夜里,夺目到眼神都无法逃开。鲜艳热烈的都红色火焰在从两翼一直烧到中杆根部,翡翠色的厂标尤为显眼。镜面分布的设计久违地刺激了视觉,支撑了外观的层次。这本可以做出被诅咒的武器的血腥感,但球拍中杆的型号字体可惜未能与整拍的硬朗语言保持一致,让笔者感到有点遗憾。
人总不能一直被柔美的童话叙事误导,不然在直面血淋淋的现实时只能噤若寒蝉。
硬朗,是PM衬托于品牌风格下最突出的“违和感”。打过原来极音速的球友应该仍然对球拍的风格有深刻印象,但聚将这次并没有给出“糖水化”的调整方案,而是在不改变挥重的前提下作出了更加激进的应对,让PM的击球反馈更加直接,拉高了发力门槛,对新手并不友好,更容易产生打不动、发木的感觉,同时也让发力击球变得更加赤裸和爽快。当然,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木柄的回归和金属碳布的融入。
对我的状态而言,这无异于用恶意去实现愿望。
这是诞生在黑色铁盒中的怪物,用速度和力量谱写对抗节奏。框型的锐利和收窄让PM都灵活度和挥速达到了凌厉的水平,而且跟本身偏向头框的重量分布相得益彰,利用挥拍后更高的切线速度为击球瞬间拍面的动量赋能,既不容易因为过高的挥速错过最好的击球点,也能利用重量带来的存速效果提高出球威力。球拍狠而连贯,更容易在短促发力中打出致命的节奏,而在出现可以充分发力下压的机会时也能兜住使用者输出的全部爆发力。
但单纯的力量无法激发它的活力,具备更高上限也意味着更难以驾驭小拍框更高的网压与硬朗的调教天然要求使用者具备比较好的发力感觉。球拍的聚力感并非随叫随到,而拍头的一点份量尽管能在从容击球时提供尚可的借力感,却只能在发力下压中委婉地提供球头飞行的下行向量,一旦击球点把握不对,不仅压不住球容易打飘,而且也打不出具备足够侵略性的高出球速度。而这种对使用者更高的能力要求,会在被动局面需要摆脱时被进一步放大。
除适格者外,在它面前都不过是被爱同罪的旁观者们。
自从极音速出来后,球场上比拼到最后,胜负只取决于哪一方的神经官会先变得破碎不堪。尽管球拍的抗扭和拍面指向性都很出色,而且力传导的高效促成了拍面击球信息的清晰反馈,但我并不喜欢用它打精细的操作。快狠准的重要性排序已经可以说明问题,网口的搓放动作再细腻、假放真推的隐蔽性再高,都不如争先一步抢网抹扑和平推中场的效果来得好。肆意提高场上的对抗节奏,精神的崩坏也会随时加速,但我仍然愿意踩踏在身体的瓦砾上,坚持这种风格。
球拍的使用负担并不小,时刻需要短促发力来激发PM侵略性的做法在高硬度设定的放大作用下在长时间对抗中势必会造成业余球友或多或少不适。但每一球都暴走般的主动发力反而更能激发逆反的心态。
坦率面对这不会消失的矛盾,我会接受这副躯壳并一起同行。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5-10-24 16:0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