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341|回复: 1

[评测体验] 瞬发脉冲,强劲爆发——亚狮龙脉冲AT70(PULSE AT70)综合评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不同的时代,球拍的性能特点总是和技战术打法、思路息息相关,其中最为广受关注和追捧的进攻拍更是如此,毕竟主流的战术思想归根结底都要落到一个“攻”字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进攻型球拍的发展历程也映射出技战术打法变迁的趋势。在当今进攻以及速度连贯皆受到极大重视的大环境下,搭载超细中杆、兼备进攻威力与快弹属性的这一类球拍也就应运而生了,为人们熟知的有开创先河的尤尼克斯AX-100ZZ、以及李宁著名的雷霆100等等。在碳纤维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之下,超细中杆球拍开始在各大品牌中不断涌现,且工艺水平逐渐趋于成熟,性能表现也在逐步提高。2025年,作为亚狮龙年度首款高端进攻型球拍,脉冲AT70(PULSE AT70)强势加入战局!
1764000912808503147.jpg
关于亚狮龙,相信资深球友都是再熟悉不过了,作为源自英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羽球界经典品牌之一,它的各型号羽毛球一直在业界有着极高的使用率与口碑,不过相对来说它的球拍产品没有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而今年脉冲AT70的出现可谓是带来了令人惊喜的改变与突破。脉冲AT70隶属于亚狮龙脉冲系列,是一款采用了6.2mm超细中杆的暴力进攻拍。在当今追求超细中杆的热潮之下,脉冲AT70究竟能拿出怎样的表现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索一番。
1764000912813456178.jpg
176400091293650048.jpg
1764000913250766528.jpg


外观涂装初探

脉冲AT70采用较深的银灰色作为主色,漆水表面为哑光质感,初看就给人一种玄铁重剑般的压迫感。
1764000912822224891.jpg
1764000912926577457.jpg
1764000913214883414.jpg
1764000913809922615.jpg
1764000914644524944.jpg
1764000915129502375.jpg
1764000979780949397.jpg
1764000979961612772.jpg
在这种偏暗的色调风格基础上,脉冲AT70又采用饱和度较高的蓝色和黄色作为点缀图案,并且加入橙色的亮面镭射水标,在深沉中闪烁着些许活力。
1764000912817777935.jpg
1764000912968770956.jpg
1764000913369671512.jpg
1764000914097026452.jpg
1764000914837521665.jpg
脉冲AT70的拍框采用非对称式涂装设计,图案形状围绕闪电元素展开,以蓝色和黄色为主体,并辅以黑色轮廓。
1764000912837160112.jpg
1764000913043844696.jpg
1764000913471277591.jpg
1764000914268129874.jpg
1764000914877704913.jpg
图案主要集中在拍框内侧,两道硕大的闪电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排列,左右两边相互呼应,犹如击穿天地的落雷,在环绕之间形成回路。
1764000912826843442.jpg
17640009129920824.jpg
1764000913349021591.jpg
而在颜色的选择上,蓝与黄那亮眼的搭配,就像希望之光破开密布的阴云,散发着充盈的力量感。
1764000912831807566.jpg
1764000912980032400.jpg
1764000913328864493.jpg
1764000914065689522.jpg
1764000914682238528.jpg
在两道闪电的上下末端,还缠绕着一些细小的雷电状图案,同样采用蓝黄结合,勾勒出惊雷所过之处残留的电光,增添了几分动感。
1764000912843226501.jpg
1764000913030559219.jpg
1764000913494323723.jpg
1764000914379174841.jpg
1764000915006321139.jpg
1764000915211203313.jpg
176400103798081787.jpg
1764001038168732868.jpg
图案两旁“x”状的深灰色暗纹则丰富了细节。
1764000912856545207.jpg
1764000913072430403.jpg
到了顶部,和两侧相同形状和颜色的闪电图案赫然以同样的中心对称分布方式出现在12点位置的拍框内侧,和侧面图案形成三方呼应。
1764000912849811336.jpg
1764000913111546722.jpg
而与之遥相对应的拍框底部,则是加入了硕大的“PULSE”字样,这是脉冲系列的英文名称,字体以黑色轮廓环绕,笔划则以蓝黄两色拼接,斜条纹的设计带来了强烈的动态感。
1764000912880379150.jpg
1764000913180431338.jpg
1764000913725789440.jpg
1764000914606229350.jpg
在正中央,字体下方的橙色镭射水标一直延伸到T头正反两面,指向下方的亚狮龙LOGO,凌厉的形状尽显锋芒。
1764000912863845714.jpg
1764000913131121308.jpg
脉冲AT70的中杆也采用了一种非对称的图案布局设计,图案以中央由橙色亮面水标组成的两道闪电为中心逐渐展开,和拍框上类似的蓝黄色电光四处迸射,贯彻力量十足又凌厉的视觉效果。
1764000912871625921.jpg
1764000913147028267.jpg
1764001189383366888.jpg
1764001218658876691.jpg
1764001218842051183.jpg
在主图案的间隙中,深灰色的暗纹依然存在,同时还加入了一些雷电形状的点缀,搭配亮眼的主体图案,显得很有层次感。
1764001104785294311.jpg
1764001104967367350.jpg
1764001105123124810.jpg
1764001135501060526.jpg
1764001135691503805.jpg
1764001144620375125.jpg
1764001144780394707.jpg
同样以橙色亮面水标为主体,脉冲系列名称“PULSE”和型号名称“AT70X”的字样以一种非常硕大的字体印于中杆的侧面。
1764001160047967637.jpg
1764001160220031221.jpg
1764001160391314581.jpg
17640011605624121.jpg
此外,脉冲AT70的中杆上还暗藏诸多细节。例如靠近锥盖处的小字,由橙色的汉字“脉冲”和黑色的“AT70X”型号名称组成,再次点明了球拍的身份。
1764001277165228971.jpg
1764001277350273550.jpg
材料和科技名称的字样也融入了一些蓝黄的特殊色彩搭配,更显精致。
1764001320189804902.jpg
1764001320365876697.jpg
脉冲AT70的锥盖延续拍框和中杆的银灰底色,正反两面的亚狮龙LOGO凸显品牌个性。
1764000912917054326.jpg
1764000913232591170.jpg
碳纤维加上金属感LOGO的底盖展现低调的奢华,耐人寻味。
1764000912903227630.jpg
1764000913197425997.jpg


科技参数浅析

脉冲AT70仅推出了4U/G6一种规格,根据官方资料,它的平衡点在300至305mm之间。经过实测,笔者手中的这支在新拍去除热缩膜的状态下,空拍带底胶时重约82.03g,平衡点约为303mm,大体处于上述区间的中间。
1764000912957300251.jpg
1764000913308681432.jpg
而空拍在去底胶后,重约74.30g,平衡点约为326mm。
1764000912946395922.jpg
上线(亚狮龙脉冲BG-66线,26磅)和手胶(缓震膜+亚狮龙102PRO手胶)之后,总重约为86.82g,平衡点则约为310mm。
1764000913004336986.jpg
在相同状态下,脉冲AT70的平衡点数值比笔者手中的AX-100ZZ还要更高,由此可见其非常清晰的进攻型球拍定位。而在锥盖上的平衡点五点坐标示意图上,脉冲AT70标注的坐标点位于最左侧(头重),也应证了这一点。
1764000913017225826.jpg
实测下,脉冲AT70的拍身总长约为674mm,其中,拍框长度约250mm,中杆(锥盖顶部至T头两侧最下方线孔处)长度约206mm,手柄(底盖至锥盖顶部)则约为218mm。
1764000913057899897.jpg
脉冲AT70的拍框采用了较大甜区的设计,76孔穿线模式。以AX-77 PRO和雷霆90龙MAX来进行直观对比,脉冲AT70的拍框在长度和宽度上均和前者较为接近,而比后者稍宽一些,因此基本属于大拍框的范畴。
1764000913086858923.jpg
1764000913593291933.jpg
1764000914491925666.jpg
1764000915089336661.jpg
1764001363287148508.jpg
脉冲AT70全拍均采用了进攻型球拍所最常用的流体盒式框型,可兼顾稳定性和灵活性。
1764000913163009209.jpg
1764000913698496526.jpg
1764000914567742321.jpg
1764000915048582940.jpg
1764001385943582730.jpg
1764001386115073406.jpg
拍框外侧采用几乎全线槽的设计,除T头两侧的两组二连钉所在位置外,其余部分所有线钉均藏于线槽之内,充分降低挥拍风阻,同时也使抗扭得到提升。
1764000913269385360.jpg
1764000914033666814.jpg
1764000914719770577.jpg
1764000915170049114.jpg
1764001428716502682.jpg
脉冲AT70拍框底部(靠近T头处)宽度实测约为11.03mm,厚度约为8.21mm。
1764000913288746389.jpg
1764000913971080743.jpg
拍框两侧(3点、9点钟方向)宽度则约为10.85mm,厚度约为6.67mm。
1764000913421765546.jpg
1764000914233468221.jpg
拍框顶部宽度约为10.93mm,厚度约为6.20mm。
1764000913390579630.jpg
1764000914165576267.jpg
拍框采用30T碳素纤维打造,刚性十足,兼备击球所需的弹性与稳定性。
1764000913448642505.jpg
1764000914337936832.jpg
1764000914916441497.jpg
脉冲AT70采用了6.2mm超细中杆,实际测量得中杆外径约为6.53mm(测量点位于中杆中点处)。
1764000913542628425.jpg
中杆以第二代芯能内发泡技术打造,在中杆内部填充新型高密度发泡减震材料,有效吸收击球后中杆所产生的多余振动,打造更出色的手感,并带来指向性更好的出球效果。得益于该技术的运用,脉冲AT70的中杆减震性能相较于传统中杆提升15%,同时抗扭性也得到10%~15%的提升。
1764000913567756377.jpg
176400091445476875.jpg
在材料方面,脉冲AT70的中杆所采用的是M46J高弹碳纤维,打造硬弹打感,提供杀球进攻所需的爆发力。中杆的硬度官方资料中标注为8.4±0.1mm,属于适中水平。
1764000913517286127.jpg
1764000914417820434.jpg
脉冲AT70采用木制手柄,搭配鱼嘴锥盖,形状设计和AX-100ZZ、AX-99 PRO如出一辙。
1764000913618197659.jpg
1764000914528994172.jpg
脉冲AT70的建议穿线磅数为18至35磅。
1764000913644679608.jpg


上手体验详解

脉冲AT70具有明显的头重感,静态下拿在手中就能感受到显著的坠手感,这种感觉甚至比笔者手中同为4U规格的AX-100ZZ要更强烈,大体和雷霆100相当。而挥动起来以后,脉冲AT70拍头惯性也给人非常直观的体会,上手挥拍时的带动感很明显,同样是介于AX-100ZZ和雷霆100之间,并且更接近后者。
1764000913671792412.jpg
不过在将击球反馈纳入比较之后,脉冲AT70的打感又和AX-100ZZ有所不同,首先它的中杆和这二者类似无疑是属于硬弹的范畴,而且硬度也比较高,要想驱动,对使用者的发力有一定的要求。不过仔细对比的话,脉冲AT70的中杆硬度还是不及AX-100ZZ,要打出形变会容易一点,再加上头重感更强,上手大发力击球时比AX-100ZZ更好上手;而尽管和雷霆100有很接近的平衡点,但由于中杆粗细的区别,脉冲AT70在击球时的鞭甩感没有雷霆100那么强烈,发力时相比雷霆100要更跟手一点,所以在连贯方面可能会更有优势。
1764000913752473476.jpg

基于对挥重和中杆硬度两大特性进行的初步体验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脉冲AT70确实具备细中杆进攻拍的典型特征,而且有较高的上手门槛,需要一定的爆发力和发力技巧来驾驭。那么在实战中的各个环节脉冲AT70表现具体如何,下面我们来展开聊聊。
1764000913847694651.jpg


高远球

首先是主动情况下的高远球,因为属于典型的上手大发力击球,脉冲AT70显著的拍头重量带来了强烈的随挥感,从而带动整个挥拍轨迹,使得挥拍过程非常流畅。但由于中杆硬度偏高,要想打出充分的形变乃至鞭甩感,仅仅依靠拍头惯性的借力是不够的,必须要通过集中的主动发力来释放出中杆的弹性和爆发力,从而打出扎实到位的回球。所以使用脉冲AT70回击高远球时,对发力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是它的门槛所在,在具备了足够的发力水平之后,击球时不论是中杆有力的弹性反馈,还是拍框刚硬干脆的触球反馈,脉冲AT70都能给到人足够扎实的出球效果。
17640009137808698.jpg
其次是实战中偏被动的情况下,此时要比主动时更考验使用者的爆发力和集中发力水平,因为客观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驱动脉冲AT70的中杆,实现到位的回球是有难度的,只有发力充分,中杆的鞭甩效果才能够充分,打出的球才能足够到位。
1764000913879655174.jpg

相比AX-100ZZ,脉冲AT70的这种打感要更接近雷霆100一些,随挥感以及拍框的反馈都较为相似,主要区别则是在于脉冲AT70那种中杆把拍头甩出去的感觉没有雷霆100那么强烈,中杆形变的幅度没有那么大,因此在积蓄势能的方面可能没有雷霆100那么极致,但在稳定性方面笔者认为脉冲AT70完全是可以和雷霆100相提并论甚至略显优势的。


平高球

正是得益于这种稳定,脉冲AT70在控球方面的表现是尤为出色的,它的拍框面积算是比较大的,所以击球时容错率也比较高,击中甜区时,虽然由于拍框刚性和抗扭较强而让人感受不到什么持球感,但是很扎实,力的传导很充分,出球有种强烈的爆发和弹射感,故而在回击平高球时落点准确,在单打相持中的表现尤为出色。
1764000913940059825.jpg

吊球

同样,甜区大小以及抗扭强度的保证,使得脉冲AT70在吊球、劈、过渡网前等技术或实战场景中都有不俗表现。在过渡时,脉冲AT70的拍面足够让使用者完成充分的包切,在动作熟练且击球点稳定的情况下,打出的球质量很高。在发力打远网防抓时,脉冲AT70硬弹的中杆也能够起到帮助,触球即走,出球干脆,不仅过网有球速,而且在直线和斜线的球路选择上也很得心应手,稳定又多变,令对手难以抓到破绽。


而在轻吊、收吊等技术上,因为无需太大发力,出球的质量主要依赖使用者对拍面角度和发力力度的控制水平,持球感的缺失使得其对手感细腻程度的要求更高。在涉及到切击的劈吊上,脉冲AT70的拍面和球的接触是比较充分的,再加上反馈干脆的中杆加持,在单打快速拉开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实现战术目的,以落点撕开对手的防线。


杀球

显著的头重感所带来的强烈下压感,让脉冲AT70打出的杀球势大力沉,硬弹的中杆在充分受力之后产生极具爆发的弹射感,再加上抗扭强度出色的拍框使出球刚猛有力,可以说脉冲AT70的所有特性都在为极具重量和威胁的杀球服务,在重杀方面具有很高的上限。
1764000914001565799.jpg
但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出脉冲AT70的进攻性能,对使用者的力量要求也很高,不仅要克服重量打出挥速,击球时要充分激发出中杆的弹性也需要极强的爆发力,如果力量不足,在下压时就很难感受到来自拍框和中杆的正向加成,仅仅依靠拍头重量来下压的话出球的威胁是远远不够的。

而在实战中的突击和点杀方面,得益于硬弹的反馈以及抗扭出色的拍框,脉冲AT70不论是在出球的干脆程度还是准确度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发力通透,指向性好,杀出的球很有穿透力。但是由于整体重量比较大,同时拍头也偏重,在像点杀这样发力短促集中的技术动作上,要克服重量并打出足够的挥速是比较难的,因此在出手速度和突然性上脉冲AT70比较难做到极致,尤其是对于爆发力稍显欠缺的使用者而言,强行突击下压反而得不偿失,而且对小臂手腕的负担也比较大。
总的来说,和雷霆100相似,脉冲AT70在充分发力时有一拍足够有威胁的重杀,但在突击以及点杀上很难做到足够快,不如AX-100ZZ灵活,同时驾驭的门槛比较高。


抽球

脉冲AT70整体的重量比较沉,再加上头重感明显,在中前场抽挡的对抗中,连贯起来比较吃力,即使是网前主动封网,每一次扑压之后拍头惯性的存在会导致重新举拍的动作比较迟滞,一旦形成快速抽挡的局面,很难通过节奏压制住对手,需要使用者较强的力量来支撑。总的来说,论速度属性,脉冲AT70仍然是介于AX-100ZZ和雷霆100之间,灵活程度不及AX-100ZZ,不过整体更跟手,在有足够力量驾驭的情况下连贯的表现比雷霆100稍好一点。
1764000913909416124.jpg
作为进攻拍,脉冲AT70在比快的方面不够理想是无可厚非的,而且与此同时,在抽球这样的小发力技术上它的表现也并非没有可圈可点之处,从拍框到中杆,整体足够硬朗的打感使得每一次抽球都非常扎实,硬弹的中杆能够在集中发力下产生足够的爆发力,出球直接干脆、有穿透力。同时,脉冲AT70的中杆回弹速度也很快,因此抽球时和短促发力很匹配,出球稳定。

在后场大发力抽压时,脉冲AT70能够借助到拍头惯性,再加上中杆充分弹性形变时的爆发感,能够和杀球一样产生强烈的下压感,扎实硬朗,打出的球在角度和球速方面都能做到高质量且有威胁。所以综合来看,脉冲AT70在抽球方面如果仅论单拍质量是足够出色的,只是在涉及连贯时显出劣势。


推挑

推挑和抽球一样同属小发力技术,脉冲AT70的门槛在于需要凭借足够集中短促的发力来打出球速,对使用者的爆发力要求比较高,在网前更是考验手指手腕的瞬间发力。脉冲AT70的击球反馈干脆直接,中杆硬弹且回弹快,主动推挑时触球即走,出手迅速,同时控球的落点也比较稳定,具有较高的上限。


搓放、勾等网前球

由于头重感比较显著,脉冲AT70有利于使用者在网前击球时进行稳定的架拍,从而具备推、搓、勾的出手一致性。此外,拍头的分量给人清晰的感知,在击球时不会有虚无缥缈的感觉,因此在搓球时得以做到细腻的操控,搓球质量稳定。

在勾对角以及做停顿假动作时,脉冲AT70的灵活性相比AX-100ZZ有所不及,要实现球路的灵活变化,更依赖使用者的技术熟练度。



综合评价

初见时,或许从雷电与玄铁般气势十足的外观,就足以窥见脉冲AT70刚猛的性能设定和设计思路。作为一款进攻型球拍,脉冲AT70兼备较大的挥重和硬弹有力的中杆两大特质,在后场进攻的表现上是非常出色的,既有一拍很有重量、颇具穿透力的重杀,也有不俗的突击和连续进攻能力,不论是主打控网抢攻的那种纯粹的进攻型打法,还是以快速拉开结合突击为主的拉吊突击打法,亦或是以杀抽推压连贯为核心、通过快节奏去压制对手的速攻打法,都能够结合脉冲AT70充分发挥战术效果。
1764000914131828754.jpg
1764000914797370426.jpg
不过由于头重感较为明显,偏大的挥重还是会导致脉冲AT70在中前场连贯方面的绝对速度占不到优势,在灵活性方面略显欠缺。此外,高挥重以及硬派的调教也决定了脉冲AT70具有一定的上手门槛,需要较强的爆发力和发力技巧来驾驭,在一些小发力技术上还对使用者的手指手腕发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适合有较好发力基础同时又崇尚进攻的球友使用。
17640009141995479.jpg
1764000914758370647.jpg
脉冲,在电子技术领域是指犹如脉搏一般短暂起伏的电冲击信号,主要特点是在几乎瞬间产生巨大的电流或电压变化。以此命名的亚狮龙脉冲系列,或许正有在瞬间爆发出强大力量的设计意味。而作为该系列的首款定位高端的进攻型球拍,脉冲AT70的设计可以说是成功的,以极具爆发的进攻效果在该类别的球拍中占得一席之地。瞬发脉冲,强劲爆发!拿上脉冲AT70,让你每一次为击球而澎湃的心跳和进攻脉冲产生强烈的共振,开辟热血的羽球之道吧!
1764000914302458768.jpg
1764000914958056190.jpg
1764000915252225335.jpg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中羽APP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种小黑拍的感觉
回复 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手机版|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GMT+8, 2025-11-25 04:12 , Processed in 0.045046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