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整个驭HX系列用下来,自己穷了不少……
无论拍子好用与否,都净是些知名度不高卖不出好价的款,有时候还会踩到庸作的雷,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这个系列用下来,薅我毛的买家也是最多的……
参数:4UG5,去底上缓冲膜手胶总重86.7g,平衡点298mm,6.8mm中杆,杆长215mm,硬度适中,手柄长205mm,钻石破风框,76孔线床,8—4点线槽,质保34磅,拉线26lbs 李宁1号线。
这橘色,好,很有精神。除了配色抢眼以外,整个拍子依然没有跳出HX系列中端的外观比较耿直的设计语言。拍框采用了非对称涂装,每一面的11、5点方向有亮银色的贴纸,但是非常容易掉色,露出橘色的底漆。与黑色过渡的地方用了硬朗的线条过渡。中杆那个黑底橘字的HX图标倒是很合我审美,一股工程用重机械的感觉。
拍框用了FRS,这可能是胜利最广泛使用的一个科技了,而且中高低端都不挑。质保来到34磅也提示着hx60h可能继承了前辈纳米系列的耐撞。钻石破风框的拍子挥动的感觉还是那样,但实际上手会觉得HX60H的头重感比实际平衡点所提示的要重一点。
很多球友反映1号线是偏震手且偏木的一款高弹线,但在60H上配合得不错,比此前的hx30在减震效果上要好不少,只是手感反馈确实也相对地没那么清晰,这种些许的糊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延续了中低端拍的特性,目前线材磅数不算高,中杆硬度不算大,钻石破风框凑合的挥速和规律的甜区,HX60H的高远球体验在合格线之上,上手难度不高。
对于HX60H在小球、被动和防守上的性能表现我已经词穷了,毕竟整个系列都是一样的框型,除了使用者能力以及些许中杆/拍框材质带来的硬度/弹性差别以外,都得益于大甜区而降低了操作门槛。笔者其实更喜欢用手感清晰的拍子进行网前的小球操作,但现在60H的小动作手感反馈稍微有点失真,而且持球感不算明显。不过即便不能用太多的形容词去描述,HX60H还是以其相对好驱动的中杆以及适中的头重支持笔者在网前、反手区以及接杀中有更好的挣扎能力。
论后场进攻的质量,目前60H在我所体验的hx中端中位列第一,在当前线材的配合下能打出既有威胁又方便下一拍连贯的进攻。头重感并不过分,从新拍到挥拍击球的过程相对流畅,中杆驱动感良好,弹性也不错,对于跨在入门和进阶之间的众多球友来说应该都能做出不错的下压。难得的是,这拍子的爆发力对得起它所能承受的高磅,至少在26磅的线材下它依然有着还可以挖掘的释放暴力的空间,而当前配置下我的全力重杀也没有明显的卸力感。尽管hx30有着让我意料外的进攻体验,但60H的耐高磅和中杆调教是实打实地有着更深的潜力。
另外,我觉得钻石破风框虽然说是有着破风作用,但这么多HX系列体验下来,比起挥速还是它的稳定感更能让我留下印象。这种感觉在平抽挡中尤为明显,与速度拍的凌厉感不一致。我的个人感受与部分评论不一致,请谨慎参考。
HX60H对标进阶球友,也是卖不出好价钱的一把不错的拍子,在某个平台我都看到了300的全新在出售,惨兮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