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不知道其它装备党是怎么想,反正我自己觉得试用入门拍是一件非常轻松愉悦的事情,一是售价低廉经济负担低,二是琳琅满目可选择项目多,三是需求巨大有利于新人/娱乐向球友选择装备,四是门槛不高能快速摸清器材特性缩短码字周期。
五,输球之后,有借口安慰自己……
但是,这把tk770ht,给到了我试用的压力。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8.9g,平衡点318mm,7.0mm中杆长210mm,调教偏硬,76孔线床,8—4点线槽,盒式拍框,质保32磅,拉线24lbs vbs66n。
我个人觉得,到了这个价位,tk-xxx之间的漆水质量还是有所差别的,外观上就能看出来哪一款定位更高。770跟330采用了同一套设计语言,拍框海蓝色黑色交错,从色彩搭配上来说会耐看一点,同时拍子的花纹贴图相对更丰富,颜值挺高的。
不过770的科技应用够意思了,FRS和强芯填充在我印象中很少有同时应用的情况。除此以外,官网上对于球拍非科技类别的用料其实在通用属性上都有所展示,比如330的拍框和中杆材质都只是展示了“碳纤维+树脂”,而770则是“高刚性碳纤维+纳米树脂”。纳米树脂的应用一般都会在科技应用上加入nano tec的标识,再加上在我看来有点争议的加力槽设计,这个拍子的定位已经非常接近中端拍了。
颠球的反馈感有点硬,24磅的vbs66N打感上偏中性,而770本身确实偏硬朗。与330那种轻轻一折就能做出中杆弯曲的不同,弯折770明显能感受到抵抗的力,上手难度会提高一个档次。平衡点318mm算是很高了,但对比330其实差异并不明显,相信挥速和挥重都是同一个档次。
在这种状态下,其实770不太好上手。单位组织的定期活动人数较多,上场轮换基本上不会给到太多热身熟悉的时间,笔者试用770时就是走马上位,跟330一比较适应过程的难度差异显而易见。更硬的调教之下借力感有所削弱,虽然单纯的底线互控还是相当轻松的,但借力感上的削弱让使用者不能过于慵懒地对待来球。
值得庆幸的是,拍子有更加清脆的出球和更加稳定的控制。我对强芯填充的盒式框抱有足够的信心,7.0mm的中杆所服务的也更多是抗扭而非弹性。搭配上vbs66n后,网口的争夺中仍能体现出来更多资本,小球手感可以。这拍子是可以打点的,无论是中后场出现的半机会球截击点杀还是网前的停顿推挑,都能感觉到出球的线路比较直,弹道低伸。在出球的指向性上,tk770有见长的发挥,如果愿意用它多练习打点和网前的细腻技术,这拍子能发挥的上限绝对配得上它所搭载的科技。但更硬朗更直接的击球反馈似乎夹杂了木和糊的感觉,相对来说不那么讨喜。
TK系列,进攻环节必不可少。而在获得下压机会时,770是有中等使用门槛的一把拍子。它更为直接的出球反应应该会受更多球友的青睐,但这时反馈中的木也会有所增强,而且整体偏硬的调教也对使用者的主动发力提出更高要求。对我来说,同款线材在24磅—27磅都是能打出自己水平的范围,但考虑到拍子的质保磅数足足有32磅,我很怀疑中间的余量有多少人可以享用。诚然,4U的它在绝佳的进攻机会中具备打出一拍速度、力度和角度兼具的钉地板的素质,但对使用者的要求就可不是糖水拍受众的程度了。我知道它的上限相当高,但对于还没入门的球友来说拍拍打不出速度的它会给你显示出低下限的一面。
还是说回双打居多的场景,拍子在中前半场的快速对垒中依然远说不上是优秀的,但撇开头重和高风阻不谈,其较硬的出球特性比起同级别的部分入门拍要更容易在平抽挡中获得主动。不过要是用于应付过了身位的反手来球,那也是相当难受。
不知道为什么,用着tk770会让我想起来此前让我有所失望的tk20,当然无论从定价还是实际表现上说前者都来得更加先进和优秀。但其实,770比高一个级别的TK15都难用,因此我认为这把拍子放错位置了。在官网上,胜利的球拍分级更多是按着定价每三百一个档位来分,唯一特例是冷门的tk霹雳,以比770更低的定价进入了中端拍的范畴。
Tk770ht的底气,已经超出了入门拍的层级,这是一把进阶之后才能用好的拍子。后来又在接近力竭时试图用它打了一局慢节奏对抗,结果连摸鱼都摸不好。
我就知道最近这几篇都不会有太多人感兴趣的喇……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2-7-2 00:5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