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作为传说中亚瑟王佩剑的“王者之剑”,亦有“胜利契约之剑”的别称,乃是见证了亚瑟王的dg从崛起到走向巅峰盛世的“圣剑”。相传,其剑刃削铁如泥,其剑鞘可使配戴者免于流血受伤,可谓是攻防兼备的神器!聚将王者之剑系列“攻守兼备”的设计初衷与定位也许就来源于这里。
“Z”一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字母,有“最终”的含义,同时也象征着“巅峰”。2019年上市的王者之剑Z(EXCALIBUR Z)是王者之剑系列的第三作,相比两位前辈,王者之剑Z从外观到设计思路与定位都有了显著的调整,而背负着“Z”之名,它自然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到之处。那么王者之剑Z的特点以及相比前作的变化主要在于哪里,又是如何缔造王者之剑的新巅峰的呢,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
谈外观
王者之剑Z的涂装一直是被球友们所津津乐道的,笔者拿到实物的一瞬间也被这亮眼的外观吸引了!闪耀的渐变漆水明亮夺目,深蓝色和桃红色相互融合,浑然一体。
而且这还不是简单的渐变,如果从侧面仔细观察,能够发现在深蓝色的漆水中隐隐闪着玫红色,非常耐人寻味。
虽然球拍整体选用了较深的颜色作为主调,但漆水表面的反光效果比较强,即使远看也相当亮眼。并且透过透明的反光层能够看到其下漆水表面的星沙质感,在光照下闪闪发光,五光十色,近观之下也令人百看不厌。
王者之剑Z的拍框采用对称式设计,底部以深蓝色为主,顶部则和王者之剑X一样采用了透明漆水,使人得以一窥碳素纤维原本的颜色和纹理。
在拍框外侧,漆水的颜色由深蓝直接向透明过渡,深蓝色和无色漆水的交界点大致位于4点和8点位置,其上部分均为透明涂装,展示着“WOVEN CABON”工艺带来的原汁原味的美感。
拍框内侧则是由深蓝向桃红色渐变,最终再在顶部过渡到透明漆水。桃红色部分上采用了大量的银色线条点缀,带有金属质感的渐变漆在光照下表面荡漾着彩虹光泽,闪耀夺目。
拍框顶部12点位置内侧印有红色的系列名称“EXCALIBUR”字样,上下均有银色和红色线条修饰。
王者之剑Z的中杆两端均为深蓝色,中间部分的正反两面也依旧保持了深蓝色,但在左右两侧染上一道桃红,再以粉色和银色线条修饰,和拍框内侧的涂装设计保持了同一风格,线条以直线为主,几乎没有曲线,纵横交错,极具科技感。
正中央是银色的型号名称“EXCALIBUR Z”,相比王者之剑X要更加硕大醒目。侧面还增加了品牌名称“GGEM”的字样。
相较于王者之剑X,王者之剑Z的外观涂装风格可谓是风格迥异。如果说王者之剑X主打的是古典风,那么王者之剑Z则展现了一种未来科技风,散发着浓浓的科技与神秘感。
话参数
王者之剑Z仅有3U/G5一种规格(标注在锥盖上),根据其中杆上的参数标注,空拍在带底胶状态下重量为85±1g,平衡点在296-298mm之间。
而经过实测,笔者手中的这支王者之剑Z在空拍带底胶的状态下重约84.18g,平衡点约为298mm,符合标注的数值。
去底胶后,王者之剑Z的重量约为78.28g,平衡点则上升至311mm左右。
上线(李宁1号线,26磅)和手胶(缓震膜+李宁GP1000手胶)后重约90.10g,平衡点约为303mm。
王者之剑Z的拍身总长实测为672mm,其中,拍框长度约255mm,中杆(锥盖顶部至T头两侧最下方线孔处)长度约222mm,手柄(底盖至锥盖顶部)则约为195mm。
和王者之剑X相比,王者之剑Z的各部分长度大体一致(笔者手中的这支王者之剑Z总长度比王者之剑X短1mm,主要体现在拍框的长度上),主要特点依旧是加长的中杆和短手柄。
不过,同为3U规格,二者的区别在于王者之剑Z的平衡点更高。因此,尽管均属于以控球为定位的王者之剑系列,两支球拍的定位仍然存在些许差别,王者之剑Z相对更偏向于进攻,这一结论在锥盖侧面标注的“TYPE POWER”上也得到了佐证。
根据官方的介绍,王者之剑Z的框型设计借鉴了NF-700,故而这里再将二者放在一起做一个对比。两支球拍长度基本一致,拍框长度相同,中杆和手柄总长也相同,不过不同的是王者之剑Z的中杆比NF-700长了约10mm,相应地手柄短了约10mm。
在拍框上两支球拍均采用了大拍面大甜区的设计,且同为76孔穿线模式,细究之下区别仅仅在于NF-700的拍框侧面在3点、9点位置以上的部分更加圆润饱满一些。
再说回框型。王者之剑Z采用了和NF-700类似的三角破风拍框,经过对比可以发现各部分框型均和NF-700一致。
不过区别在于王者之剑Z的拍框并没有设计得非常薄,经过实际测量,其拍框底部(靠近T头处)宽度约为11.47mm,厚度约为7.70mm。
拍框两侧(3点、9点钟方向)宽度约为11.71mm,厚度约为6.72mm。
拍框顶部宽度约为12.34mm,厚度约为6.46mm。
不论是经过肉眼比较还是数据对比都可以看出,王者之剑Z拍框各部分的厚度均要明显高于NF-700。
甚至除了T头附近以外,王者之剑Z的拍框其他部分均比王者之剑X的对应位置要更厚。这样的设计保证了王者之剑Z拍框的强度,从而提升其抗扭特性和稳定性,相应地要牺牲一定的挥速,不过好在破框的框型弥补了这一缺点。
而在拍框的宽度上,王者之剑自底部到顶部的设计与NF-700恰好相反,后者是底部宽、顶部窄,减轻拍头重量以寻求更快的挥速,而王者之剑Z则是顶部最宽,这样进一步提升拍头重量来调节平衡点。
王者之剑Z拍框侧面也设置了长线槽,不过起始位置不同于NF-700,王者之剑Z的线槽始于3点和9点位置。
其次,再靠近拍框顶部的位置,王者之剑Z并非采用了普通的线槽设计,而是每两个线孔设置一个独立的小线槽,相邻两个线槽之间是隔开的,这样的小线槽一共设置了4个。这种隔开线槽的设计和MX-80如出一辙。
在拍框材质方面,王者之剑采用的是东丽30T碳纤维,结合“WOVEN CABON”工艺,打造强度优异的刚性拍框。
王者之剑Z的中杆和王者之剑X一样采用了东丽40T碳纤维,官方标注的硬度为8.1-8.5,也和王者之剑X一致,属于适中偏硬。
实际测量下,王者之剑Z的中杆直径(中杆中部)约为7.73mm。
王者之剑Z的建议穿线磅数为最高30磅。
论实战
高远球
尽管静态掂量时重量不低,但破风的拍框使得王者之剑Z的挥速在3U球拍中属于上乘,挥动起来并不费力,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3U的重量所带来的上手门槛。在实测过程中,笔者还邀请了几位平时主用4U球拍的球友进行了尝试,大家的感受也比较一致,都认为王者之剑Z挥拍比较轻快,没有一般3U球拍的坠手感。
不过由于其较硬的中杆,使用王者之剑Z在击球瞬间的反馈比较硬直,如果不施加一定的主动发力是难以感受到其弹性的。尽管官方对王者之剑Z的中杆硬度标注和王者之剑X是相同的,但就笔者的实际体验而言,感觉王者之剑Z要略硬一点,因此王者之剑Z比王者之剑X要多了一分上手难度,需要适应。
也许是破风的拍框和较硬的中杆的共同作用,在挥拍击打高远球的过程中,感受不到王者之剑Z拍头明显的借力感,这与使用前基于其使用状态下高达300mm以上平衡点所做的预测有些许出入。故而王者之剑Z的高远球手感反馈可以归纳为硬中带弹,相对王者之剑X来说鞭甩感不明显,需要主动发力去驾驭。
不过不同于ARS-90K那样极致的硬直,王者之剑Z的拍框在触球时拥有非常扎实的击球感,其聚力感相对ARS-90K来说没有那么足,不过胜在甜区大、击球点在甜区周围时容错率也更高,这一定程度上使得王者之剑Z的击球手感有所缓和,更加友好。
重杀
王者之剑Z相对于王者之剑X做了一些调整以提升其在进攻方面的性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衡点的前移,二是中杆硬度的提升,这使得王者之剑Z在全力重杀时球速的上限有所提高,实际体验上也确实如此。
首先,使用王者之剑Z重杀时的下压感十足,在击中甜区以及周围一定范围时都能压得住球。
其次,整体上王者之剑Z的重杀击球反馈可以归纳为偏硬,这种硬直感明显高于王者之剑X和ARC-11,不过好在大发力时,在王者之剑Z的这种硬直中,持球感依然是能够感受到的,这应该是其拍框和中杆不同的材料设计所带来的效果。这样的好处是略微降低了驾驭难度,搭配大拍面、大甜区,让大部分球友使用王者之剑Z都能够实现充分的发力并施展出效果不错的重杀;但相对地,这对那些习惯了像ARS-90K那样从头到尾极致的硬直的球友来说就有一点不受待见了。
相比于近期比较热门的ARS-90K Ⅱ,笔者认为王者之剑Z与其的击球反馈大致都是偏硬,但细究之下有所不同。ARS-90K Ⅱ全力重杀击球时的持球感相对不那么明显,但能感受到更明显的中杆形变从而带来更显著的鞭甩;而王者之剑Z的中杆鞭甩不明显,但拍框持球感更强,将两部分加以中和,两支球拍总体上的击球感大体处于同一水平。
点杀
由于王者之剑Z相比前作王者之剑X有着更硬的中杆,使得它在点杀的表现相比后者也是更胜一筹的,干脆硬直的击球反馈,让人感觉球在一瞬间按照预定的轨道被弹射出去,而不是王者之剑X的那种蓄势而发的感觉,因此王者之剑Z点杀的出手速度更快,也更容易做到下压角度更尖的点杀,威胁更大。
不过,由于框型的不同,王者之剑Z的挥速和王者之剑X也有少许差异,就个人感受而言王者之剑Z的挥速要更快,这在依靠小臂手腕做快速内旋闪动的点杀上体现得更明显,因此如果在二者之间切换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拿捏好了这个精准度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到王者之剑Z在点杀上的快与准。
连续进攻
在双打中,较之速度型球拍,王者之剑Z的进攻表现有一定优势,但连贯要偏慢一点,由于拍头的惯性,在连续进攻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顿挫感,尤其是对平时使用4U及以下重量的球拍的人来说略显拖沓,每两拍下压之间的连贯不够流畅。
同NF-700、ARS-90K Ⅱ相比,王者之剑Z的连贯速度偏慢,这与其本身3U的重量是分不开的,但相对地,王者之剑Z在后场的进攻相比前二者要显得更加刚猛,下压的威胁更大,在速度不算太快的对局中能够显出优势。
抽挡
在不算特别被动的情况下进行抽球对抗,王者之剑Z完全可以胜任,出球干脆有力度,同时挥速快的特点能够让人第一时间抓住击球点,在积极主动时能够延续优势。
防守
不过在防守方面就没有那么舒服了,虽然大拍面让容错率有一定的保证,但重量和较硬中杆使得对发力的要求尤为高。双打中,在让对手拿到机会发力重杀时,防守所能做出的变化微乎其微,挡网和回抽尚可,但要想顶回后场比较困难。
劈吊
击球反馈偏硬,挥速快,使得王者之剑Z在劈吊上的表现良好,触球即走、直截了当,同时出球落点也比较准确。
推球
王者之剑Z在推球上的表现算是网前的一个主要优势,中杆和拍框均有一定的硬度保证,使得其对出球方向的控制比较准确;其次,硬中带弹的中杆非常适合手指手腕集中短小的发力,轻松就能将球弹出去,稍加适应即可打出质量比较稳定的推球。
搓、放、勾
对于相对不需要太大发力的近网技术,技术的细腻程度和稳定性比较重要,在这方面球拍本身带来的影响不大,不过笔者相对更喜欢拍头有一定重量的球拍。对于王者之剑Z而言,其较重的拍头有利于架拍时拍面的稳定,在练习中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以此为出球的稳定打下基础。
勾对角也是类似,很少出现落点飘忽不定的情况。
综合评价
如果说从王者之剑系列攻守兼备的设计定位出发,王者之剑Z确实算是一次比较激进的尝试。高平衡点和偏硬的中杆均是进攻拍所具有的特点,大拍面和破风拍框又把3U的劣势降到最低,王者之剑Z就是这样在均衡的基础上开发那一点进攻属性的提升空间,这不可避免地抬高了一点上手的门槛,特别是和前作王者之剑X相比,但综合来说王者之剑Z的驾驭难度依然处于“好上手”的范畴之内。
王者之剑Z是一支有借鉴、但却自身风格鲜明的球拍,它借鉴了以前场速度为主要优势的NF-700,但王者之剑Z的优势却更多地体现在了后场进攻上。所以对于部分球友来说,王者之剑Z对自己而言的定位是什么,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了。笔者认为王者之剑Z仅有3U规格是一个比较可惜的点,重量的门槛使得会选择它作为双打前场球拍的人比较少,因为如果平时更习惯使用4U,那么确实有不少更好的选择;但对于喜欢挥速快的感觉、又习惯3U的重量、同时以下压与连贯打法为主的球友来说,王者之剑Z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在单打和混双后场中能够发挥其威力。
本帖最后由 中羽菠萝 于 2022-12-16 18:4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