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款线在刚推出的时候做过推广,很遗憾笔者错过了能体验的机会。在我印象中,这款线的线径在做到了主流高弹性线径的前提下价格还十分低廉,按理说应该是实用档的福音。
最近进了一批低端拍,面对这些空拍我自己往往舍不得用贵线,连曾经的vbs66n都觉得浪费,穿线一次直接抵我二手卖出的费用,用一次的成本直接等同于拍子本身的价值,伤不起。
在找友人帮忙穿线的时候,只能拜托他给我来最便宜的。于是,他在给予我足够的警告之后,给我推了这款原味大肠。
当时做活动有试打,有一说一它的包装真的很好看,全黑神秘,让人产生了足够的好奇心。而且从纸面数据上看,0.65mm的线径加上钛涂层,那就约等于65ti和66u的融合啊,本该是两种幸福重叠的快乐。于是毫不犹豫地在川崎上用了起来。
只是穿到了25—27并在场上试用了之后,这款线的融合感只让我重温了“哦…泥…酱…阿…嗦…啵”的钢炼式童年阴影。
非常不听话,这个方面我可以举n个例子:接发的第二拍可能刚好能过,第四拍处理对手不起高强行放网能让自己拿到更高点搓近网时候神奇下网;在快节奏的平抽挡中争取到主动跟进到网口后莫名下网;正手区一拍勉强的低位大斜线能抽出界,下一个来回的差不多点位的球就打嗞了;高远球头两拍能打到位,在击球点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会逐渐拉不到位……笔者再菜,打球空窗期再长,也不至于感受不到线材的拉胯,在本该成为对业余领导碾压局的情况下硬是搞成了菜鸡互啄。
原因,我在第二次失误的时候就发现了……线衣非常滑。注意,我认为这款线的弹性没有问题,偏中性不硬不软的打感也不是问题,唯独这个摩擦力太低成为了它表现不稳定的问题。每一分下来之后都需要理线这一点虽然繁琐,但也还能接受。但在每次击球后线材都会发生薛定谔的走线极大地影响竞技体验,连稳定的多拍都维持不住,怎么玩?不严肃的场景里还能用用,要是双打里队友稍微较劲点的都会让人更加不好受。至于耐用和保磅性能,是笔者最不看重的性能,就不考究了。
Ks-64ti就像是在线材制作的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二线品牌的糟糕调教,这样才能让人们知道自己在用的是薰风。薰风自己尝过吗?它尝过一小会,也不知道它感觉怎么样。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咬牙切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