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随着执念的日渐加剧,今年很多器材我都只能以供我体验的一个客体来对待,在我这种模式下能顶住持续更新的成本压力能真心留住的很少。
这是我打比赛的选拍,去年跟P9600一起支撑起了我11月份的竞技状态。同时因为赛前的训练跟90KII接触的时间较长,目前我对它还是能得出让自己信服的、适用于自己情况的评价的。
90KII不仅要放在速度拍的范畴去评价,而且它的前作90K也成为了尤为绕不过去的一个比较对象。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6.9g,平衡点311mm,6.8mm中杆,百洛碳材质,长215mm,调教偏硬,76孔线床,9—3点线槽,动力破风框,质保30磅,穿线26—28lbs vbs68power。
与一代相比,外观风格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龙牙二代采用了类似的外观设计,在主色调上以蓝黑为主,官方定义为午夜蓝,中杆上周正的神速系列编号转变成了偏嘻哈风的字体,这一变动在拍框的科技应用上都有所体现,如拍头的WES。这种改动,跟以黑白银红色调为主的前作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变得更加张扬。拍子的贴纸少了,但装饰的元素更加丰富,给人能留下一定的冲击感,同时拍框和中杆看上去有收敛感,看上去更加纤细。拍框4、8点的银色贴纸也让拍子看上去有层次感,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90k2的视觉印象,笔者相信是“魅影”。
从参数上来看,一代跟二代的差别几乎不能看出来,包括较有存在感的挥重、较高的平衡点平衡点、空重等参数参考各大已经试用过的up主来看也是差异不大。拍子在框型上并没有肉眼可见的改动,除了哑光黑带来的视觉收敛效果让二代拍框厚度看起来会更纤细以外,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挥拍时那种快速凌厉的空气切割感依然优秀,会有一种速度无上限的感觉。
同时90KII推出已有一段时间,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相关的评测,“变软了”可能是共识之一。确实,WES2.0中杆前段在发力时能产生更加明显的形变,不过笔者并不同意它变成了糖水拍这一说法。在挥击感受上,二代的反馈依然硬朗,虽然能感觉到集中发力时形变量更大,但是驱动形变所需要的发力门槛并没有显著降低。所以,90K二代在挥重和中杆主要部分的硬度差异不大的前提下,甜度其实并没有明显提升,不能说照顾到了嫌一代上手难度较大的球友。笔者当前的线材配置,其实也是过硬了一点的,也导致笔者适应的时间绵长。
对于两代产品都体验过的球友来说,在上手打了几个来回之后会不难发现,90kII的“棍感”有所削弱。二代的中杆末端形变幅度更大一点,面对上手来球时,架拍挥拍后能感觉到拍框更活跃。哪怕是没有太多的主动发力,也能感觉到一点鞭甩的成分。
另外更加活跃的中杆末端也让二代的弹性表现更加明显,两款90K都是硬弹风格,但二代用起来感受会偏向弹一点,加上改为了人造手柄,所以在反馈感上还带了一些100X的味道。
具体到使用上,哪怕是基础的高远球,也能感觉到它的出球更冲一点,击球像是一个点燃炸药的动作,出球速度相当高,响声中还带有低风阻拍框切割空气的尖锐音。而且得益于更大的甜区,笔者在临时换用90k2时也没有发生打嗞打框的情况。尽管在笔者看来它依然维持了较高的使用门槛,但在借力和发力的感觉上90KII是十分优秀的。
前作优秀的平抽也是让广大球友津津乐道的地方,而二代当然也继承了这一亮点。因为拍框很大,而且挥速很快,所以抽挡的容错和操作性很高,表现凌厉。起初笔者担心更活跃的拍头以及偏高的挥重是否会带来连贯上的掣肘,但在具体的对抗中,这根6.8mm的百洛碳中杆以非常优异的形变后恢复速度弥补了。考虑到它当前的中杆长度和特性,在连续的小发力推、抽、挑后也没有出现失控的甩动,我能感觉到胜利在90KII中杆的重新调教上下了功夫。
当然,从平抽挡的手感中也不难发现,90KII的指向性同样很好,会刺激自己不断去尝试在高速对抗中打出更极限和刁钻的落点,进而不自觉地提高出球的目的性,这源于它保有了可观的抗扭能力。跟一代一样,中杆有anti-torsion的加持,但根据笔者的理解,一把速度拍的抗扭能力,木桶最短板还是在拍框上。而尽管90K2拍框纤薄,但刚性在线,使得网压也会高一点,在手感更清晰的同时也让出球的稳定性更有保障。话又说回来,如此“刚”的材质一般都是有着更高的脆性,所以还请拥有它的球友倍加爱护吧。
与此同时,90K二代的网前表现依然一点都不弱,是一把能组织进攻也能完成补刀的利器。天生的大拍框让它继续具备了逆天的容错率,在网前的各种搓、勾、放较为得心应手,跟小拍框形成鲜明差异。抓住对方一拍质量不好的下压进行软挡是守转攻的常见套路,而二代有着合适的卸力感,会让笔者觉得更加趁手。但对于略高于网带的小球来说,笔者粗糙的抹扑手法还是会被90k相对不低的挥重给放大,显得更加生硬。无论如何,以前就说90k是一把可以在双打全场都hold得住的神器,而这在二代身上同样适用。
在处理被动情况的时候,90K2依然有着硬弹调教的共性,对笔者来说,一方面因为驱动门槛在,在处理追身来球时发力空间被极度压缩时出球质量打折,回球会有弧度不够过不掉前场队员的情况,但另一方面因为大拍框的高容错率,在同样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的接杀更容易打中,并能借到来球的力道顺势反弹出去。大开大合的进攻能顶住,而且还时不时能瞅到时机抽或者推一拍对角线分边,直接实现守转攻。反手施展动作的感觉依然是较好的,所以关键在于能否争取到发力舒服击球区域,这是时刻提醒着使用者在防守时要形成架拍并尽量争取在身前处理来球。
进攻,是一二代最大的分水岭。
从效果上说,因为二段形变的幅度更大,WES2.0原理上可以让90k2产生更高的下压感让出球落点更加尖锐,哪怕90k本身就有着不错的下压感。同时也因为发生二段形变的门槛有所降低,有时候哪怕是一拍不那么集中的发力,也能通过90K2打出较好的质量。因为中杆大部的硬度依然处于同一级别的,所以二者也不会产生中杆不够用卸力的情况。同时也正如上文所说,一代更像是把球打出去,而二代有把球弹出去的味道。
但在反馈感上来说,二代也确实受到了悬浮手柄和wes2.0的影响,感觉更柔和一点。这似乎成为了争议言论正反面的依据。对更执着追求上限的球友来说,这种柔和在过滤了不良反馈的同时也让击球反馈感有所丢失,在绝好的机会球出现时重杀的感觉没那么实在和有信心。对另一部分球友来说,这种改变能更方便的实施下压,除了提高连贯能力和避免长时间集中发力带来的体能超支外,也变相地让更多半主动/相持情况能争取为主动/半主动的情况。
围绕二代展开的讨论在我看来,可能与部分球友对90k的理解跟厂家不一样导致的。对于90k大家都认同这是一把让速度和进攻都达到高水平表现的器材,但它究竟是“能打进攻的速度拍”还是“速度很快的进攻拍”还是有分歧的,定语是亮点,而宾语是拍子的根基。
对于前者,应该更能接受当前二代的改动,因为在根基不动的前提下蓝厂把它的进攻表现变得更加浅显易懂,同时连贯起来没那么费力,变相提高进攻效能不好吗。而后者,其实一把类似隼的tk会更契合这种需求,只是90k在进攻方面的表现在当时是如此让人惊喜以至于难以割舍吧。而在笔者看来,90K从来就不是以一拍重杀为目标来设计的球拍。
无论如何,90k2的进攻上限在笔者看来依然是速度拍旗舰级别的,尤其是3U的版本。其调整确实是基于90k底子,如果这个拍子单纯地叫做ARS90不带后缀可能就没有争议了。不过从当前整体评价看,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多数球友还是认可了90k2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