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跟红厂自己的鞋子撞名了,不过没有关系。
平价拍,本来打算随便更更,没想到还挺好用。在这个拍子上我能比较清晰地看到李宁低端产品核心竞争力,也还算比较有代表性。距离上次用红厂入门级产品风刃001也有个把年了,这次重返低端进攻拍,也已经大概能搞懂一些东西。
当然了,相对冷门的这个事实是不会改变的。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2.0g,平衡点303mm,6.8mm中杆,长220mm,硬度适中偏低,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4-26lbs n65。
新世代的李宁,外观极其能打,哪怕是在笔者用过的部分入门级产品中红厂的球拍颜值都丝毫不低,更不用说像ws72那样的爆款。突袭3看上去很协调,偏草绿色的底漆让球拍带有一点陆军装备的感觉。有看过高达seed的球友会更好理解——这就是一台暴风高达。从硬朗线条传递的力量感到漆水贴纸强度的高质量都让我对这把拍子有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虽然大家都知道突袭是李宁的进攻拍系列,但突袭3在掂量上手时的感觉是偏轻的,挥重并不高。尽管厚盒式拍框的高风阻使得它在挥速上没有太多优势,其在使用强度上的友好程度还是很明显的。
当前突袭3的击球反馈挺典型,有一种发木的质感,以至于让笔者一开始误以为这是一把偏硬的球拍。木归木,突袭3在上手球中的体验相当舒适,能良好地借力同时,中杆的形变也容易打出来,因此不需要额外发力就能把后场高远球打到位。
我还挺喜欢当前突袭3的这种打击感,虽然如上一段所说其击球反馈是有点缺陷的,但就跟风刃500一样这种副作用在进行下压时会收到奇效,主观感觉更加扎实。所以在使用突袭3杀球时,会让笔者有一种力量传导效率更高的错觉。之所以说是错觉,是因为拍子本身的分量不算重中杆弹性也仅仅是堪用,导致出球力度没那么充足,却也能有效提高自己攻坚的信心。不要小看这一点能动性,在出手更果断了之后对手感的维持和调动对方的成功率都有积极影响。
而突袭3的稳定性和指向性,也没有太大问题,这保证了拍子的得分手段。
虽然分量比较轻,但突袭3并没有特别灵活的感觉,同时拍面有一定的持球感,这对笔者来说就有点尴尬了。
如果它的头重感或者整拍重量再大一点,结合柔性的拍面会让突袭3在网口做小球的感觉更加符合笔者的胃口,同时对于拍子的后场输出也有提升作用。
而如果拍框刚性提高一点让线床的感觉更偏脆弹,则也能让轻量化的突袭3成为一把平抽好手,能适应更加快节奏的对抗,在中前场的硬碰硬中更有优势。
至于防守或者被动摆脱方面的表现,突袭3也还是属于同级别产品中的平均水平,掣肘更多来自于中杆的弹性不足,对技术不够好的球友来说在被压了反手或者被压了头顶的时候打出摆脱的球深度有所不足,速度软化较快,同时接杀球的感觉也比较面。
尽管当前的配置让突袭3的总体竞争力属于中游偏上水平,并不顶尖,但也有点摆脱了笔者对红绿厂入门产品糊弄的印象。
鉴于我确实吃它的颜值和打感这一口,用起来还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