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羽在线社区


找回密码 |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码登录更安全

查看: 563663|回复: 204

[高级进阶] 瓶颈期菜鸟的自我成长——何为“羽毛球发力入门”的一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使用道具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6: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瓶颈期菜鸟的自我成长——何为“羽毛球发力入门”的一点思考
2023.11.21

经常听到老鸟在评价菜鸟的击球动作时,摇头轻叹,“你这发力还没入门,得多练练”。“入门”一词,玄之又玄。菜鸟的进阶之路上,总是不断进步,又不断被更高层级的高手虐得怀疑人生,那么哪道门才是羽毛球发力的真正的大门?究竟有什么表现?身体会是一种怎样的体会?恐怕只有真正跨越这道大门,才能解答。

今天写这篇帖子,不敢说真的入了门,算是在门边徘徊、见到了一点门内的风景吧,毕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权且记录和分享,但是讲起来,故事又比较长,力争简洁。

一、鞭打的实质

鞭打的力传导、模型,能量转换的原理、过程等网上有很多,不再赘述,我想提的只有一点,鞭打的最后一刻,发生了什么?你可能会说:鞭稍在瞬间超音速击空。

问题一:鞭稍的速度是(A)逐渐缓慢增加到极大,还是(B)最后一刻,在极短时间内由近乎静止的低速到超音速突然爆发?
我认为是(B),这也是后续讨论的基础,具体理由后边解释。

问题二:鞭稍在极短时间内由近乎静止的低速到超音速突然爆发,加速度的来源是什么?

根据牛顿说的,没有力,就没有加速度,也就没有加速的过程。不分析前边传导的过程,只看鞭稍由几乎静止到超越音速这个瞬间,必定是有个力量在推动鞭稍加速。那么这个加速度,或者说力量的来源是什么?

我认为是鞭稍的弯折弹力。

鞭子能量传递到最后,那个环形的区域(命名为“循环圈”)逐渐向前滚动,能量一直不变,但鞭稍质量逐渐减小,循环圈顶点被压缩的越来越厉害。

回到问题一,答案B,由几乎静止加速,没看出来加速过程啊?别急,看个图:


如图,循环圈靠近鞭柄的一侧为A侧,另一侧为B侧,则弯折点为二者结合处,在力量递送方向的上侧,是一直被压缩的状态,在鞭甩初期,顶点压缩的力量不强(这个力量可以认为是基本不变的),速度基本匀速(甚至初期是加速),鞭尾的质量能够压着顶点,保持循环圈大小变化不大,但随着达到鞭稍部分,质量减小,鞭径变细,会导致循环圈稍微变小(只是我的个人感觉,可能也没多大变化),顶点的弹性不变的情况下,A侧质量越来越小,速度就会越来越慢,直到被弯折顶点的弹性力量顶到静止。

但静止不是结束,而是反弹的开始,理论上,鞭稍质量无限小的情况下,加速度接近无限大,加速过程就会无限快。即便无法实现这个极限,也能够产生极大的加速度,短时间内加速到超音速,从而破空爆响。

所以第一个观点:鞭打的核心实质,甩出是表象,是转递的过程,最后关头,末端的压缩-弹出才是力量爆发最根本的部分。

二、分析鞭打理论的意义

每当我沉浸在理论无法自拔时,都有朋友善意地提醒,做到比知道更重要,还是得多练,当然这是对的,无法反驳。不过于我而言,认识到上述过程,对于我纠正动作,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助力。

比如,有了上述分析,我们就能解释,最好的鞭子为何要用既柔又韧的动物皮来制作?柔是为了更好的传递循环圈,韧是为了提供有力的弹性。

那么人体要如何对应,找到这个既柔又韧的构造,从而最大化的传导力量,又避免受伤呢?下面进入第二环节的分析,人体如何与鞭打对应统一。找到这个对应关系,不仅仅是提升羽毛球发力技术的起点,更是避免绝大多数伤病的出发点,于我而言,意义重大。

三、人体的弹性源泉

从解剖学的角度,人体有三种全身性的网络,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纤维(筋膜)系统,同时,人体是一个整体绷拉结构,肌筋膜承担和提供拉力,骨骼提供框架承担压力。

肌筋膜在全身呈现网状分布,如同一张有弹性的橡皮筋制成的“渔网”,而这张“渔网”有主干、有分支,有的只连接相邻的两处骨骼关节,有的可以跨越多个骨骼关节,这就意味着力量的传导,可以在相邻关节间传递,也可以跨越多个关节同时传递,如同一列火车,有的每站都停,有的越站停车,这也是我接触到的一本讲解肌筋膜书籍——《解剖列车》这个奇怪名称的来源。


羽毛球运动需要着重用到的两大肌筋膜系统:一是核心部位的螺旋线,二是肩膀到手肘到手腕、手指的臂后深线。在骨骼的支撑下,共同组建了人体这条“长鞭”。注意一定是为主,实际会调集全身力量,我们简化一点。

简单贴几张图,大概了解一下:


      
         
   



四、我认为的羽毛球发力之门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说到正题了,这个铺垫也是我认识和理解羽毛球发力的过程,是我绕不过去的坎。

很简单,就三个字:拉、压、弹。如果再简化一点,就两个字:拉、弹。因为就人体自身的感受而言,压产生的结果也是筋膜的拉伸,从而产生弹性。

如果只是通过甩出去的力量击球,主动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远球的底线-底线,所以这个效果蒙蔽了很多业余爱好者的双眼,认为自己发力和动作已经过关,从而暂停了进一步探索进步的欲望和冲动。所以,甩之只是过程,是表象,甩到最后,一定是手腕(高阶的话是拍头)内卷到压紧,静止产生一个停顿后快速弹出,才算是真正进入了鞭打发力之圣殿。


五、身体真的是放松吗?

我认为不是,起码不准确,整个发力的筋膜线从始至终都应该是拉紧的,要想手腕不受伤,就要使用手腕根部最强健的一根筋膜,来拉动手腕和小臂内旋,否则根本无法承受核心传递过来的强大的叠加鞭打力。我曾经提过一个预拉紧的观点,先从手腕开始,以手带腰。身体要像发条一样尽量后卷,如果化一点,找到击球前身体最后一个环节的筋膜拉伸的感觉就是——直臂立腕。

同时,要想拉紧“臂后深线”,需要手臂抬起,牵拉腋下的肌肉,一并形成拉力线,此时“立腕”才能充分拉紧,《解剖列车》关于这一条有专门论述“手臂需抬起至接近或高于肱三头肌的连接点,才能使其激活”(如图)。





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什么握拍习惯、架拍动作,都不要被表面的东西迷惑,整个发力过程中,如果感受不到筋膜绷紧的状态,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A为什么要立腕?手掌根部小鱼际和手腕交界处的筋膜需要预拉紧,有两个好处,一是发力更快速,二是能够感受到力线的方向,可以引导倒拍和击球的挥拍轨迹。


B为什么强调框架,大臂要抬起来?大家可以做一个试验,在大臂垂下放松状态做一个立腕动作,也就是手腕极度内旋+内收,摸一下豌豆骨(小指、小鱼际根部与手腕交接处)下侧手筋,已经绷紧,按下有些弹性。如果此时将大臂抬起,大小臂逐渐伸直,会感觉到这根手筋更加明显的绷紧凸出,意味着它被进一步拉紧。所以,手臂伸直+大臂抬起+立腕,三者才是“臂后深线”拉紧的正确动作(注意,这个是击球前最后的拉紧,此后就是释放击球了,这是一个力量由积蓄到释放的转折点)。这也是与张连营指导强调的高架拍动作理念一致,大臂抬高后才能形成筋膜的连接和拉紧。至于蛋神为何低架拍也那么神?只能说神的世界我们不懂(其实是蛋神能够快速实现大臂与身体的夹角扩大拉伸筋膜,这是动作融进骨子里的技术支撑)。

  



C为什么要侧身到位才能发力透彻?因为身体核心部位的筋膜是螺旋状的,不仅仅是直上直下的带状,所以我们要顺着螺旋状的筋膜转身拉伸核心筋膜。

D为什么左腿后拉更容易实现拉弓?因为螺旋线和腿部筋膜也是连通的,左腿后拉,可以以髋关节为支点,形成两头绷拉的状态。

写到最后,有朋友又要一笑而过,嗐,说这么复杂,整个身体加手臂手腕到球拍,不就是拧毛巾嘛。

说的没错,但拧只是蓄力,拧紧了松开的那一下,才是精髓。


打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1 赞一个赞一个902
204
发表于 2025-3-9 12:32:00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发表于 2025-3-4 21:54:16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发表于 2025-3-3 23:02:27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发表于 2025-2-4 12:42:06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发表于 2024-7-24 06:28:44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挺有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发表于 2024-7-13 13:58:15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发表于 2024-6-30 16:19:53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学到了学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7
发表于 2024-6-22 00:44:01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写的好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6
发表于 2024-5-13 01:15:22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5
发表于 2024-4-14 10:57:58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加油,多发点这种,爱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4
发表于 2024-4-5 00:51:23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
发表于 2024-3-28 12:13:02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接楼上。这么说吧,人只要运动,制动无处不在发生。走路,跑步,游泳,踢球。以走路为例:当人往前走的时候,膝盖在由弯曲到伸直的过程中,膝盖的方向相对是往后运动的。一个胳膊往前的时候,另一个胳膊是往后的。把肘顶起来,然后内旋一下,看看肘是不是往后的?一前一后,远端往前,近端往后这就是制动。近端往后减速,远端往前加速,近端远端产生了速度差,有了这个速度差,说明近端的能量传递给远端了。速度差越大,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越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发表于 2024-3-28 12:02:15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楼主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产生鞭打的原因。1.无制动无鞭打,制动是产生鞭打效果的原因。2产生制动效果的是近端,近端的制动导致远端的加速。3.本环节的远端,相对下一环节是近端,然后下一环节继续近端制动,远端加速。3躯干,大臂,小臂,手,拍子,每个环节的质量越来越小,质量越大能量越大。大质量的制动后,失去的能量都给小质量的了,所以速度越来越大。4制动的产生不是刻意的是发力正确的结果。胳膊在由折叠到打开的过程中,肘关节自然会产生制动。胳膊在内旋的过程中,肘关节也自然会产生制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发表于 2024-3-28 10:38:39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24-3-2 11:39:22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24-2-26 00:18:07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24-2-19 02:26:34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厉害了我的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24-2-16 20:50:04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24-2-11 17:11:24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微风摆 发表于 2024-02-11 16:34
也是,架拍只是一个起手式框架,击球点还是看完整的挥拍轨迹,只不过低架拍对于-初学者太有误导性,容易让人不学好。

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24-2-11 16:34:24 来自中羽APP | 只看该作者
仁者无敌咯 发表于 2024-02-11 11:52
,不过低架拍和高架拍都不影响击球点,只是影响会挥拍行程和击球的时机

也是,架拍只是一个起手式框架,击球点还是看完整的挥拍轨迹,只不过低架拍对于-初学者太有误导性,容易让人不学好。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公告上一条 /1 下一条

Archiver|小黑屋|手机APP|商务联系|招聘信息|中羽在线 ( 闽ICP备19012345号-2 )

GMT+8, 2025-5-10 18:48 , Processed in 0.060520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