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中系美津浓和日系美津浓之分,不是伪命题。
先抛开球拍用料和做工的差别,二者在调教的倾向上呈现了非常多的差异。以最新的系列为例,FT/AT系列有一种精致感,拉吊控制、暴力强攻做得泾渭分明,仿佛有一个内定的光谱图,从硬到软、从轻到重各有所长。
而中系,反而有着些始终保持的“执念”。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4.15g,平衡点325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等偏高,盒式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2磅,穿线25—27磅ab线。
二极管式的底色选择难道成为了美津浓的范式吗?这是继FT50spirit之后又一款将碳黑进行到底的苗条家伙。不同的是相比起前者即便是一个色也能给你玩出“五彩斑斓的黑“的巧夺天工,X5懒了不少。球拍没有贴纸,没有花纹,除了参数、型号、科技、厂标以外,我是没找到其他带有明显修饰性质的元素了。X5漆水强度也很一般,就这样子球拍居然不难看,简直是品牌光环……
我倒是在这款球拍上看到明显的jpx痕迹,尤其是5点位置的科技标识,既视感满满。除此以外,碳纤维级别也是一样的。球拍上手的感觉比re要友好不少,在拍框同样纤薄的基础上,X5挥重更低(不要被平衡点骗了),中杆的驱动感觉也更加明显。同样有着大甜区,但X5的出球更加脆弹,这种时髦的、偏速度拍的质感相信是会更加迎合广大球友的胃口的。不过,我还是不习惯这个偏粗的G5,还是去底更加趁手。
此前协助普兰诺伊屠龙的re在事后被很多人认为是发木的,而在大部分材料都换汤不换药的X5上,我还是觉得其弹性不错。
别看这个平衡点很唬人,X5的连贯能力是极佳的,哪怕去底会引起拍头份量的加重,在很快节奏的平抽挡中它依然显示出极为灵活的身段。其表现并不局限于一板一眼的对抽,还体现在被对方抓住一拍回球质量不高时依然能通过下意识的反应将球从必死的境地给捞回去的场景中,可以说这一点完全出乎了包括试用当天包括对手在内的球友的预料。
所以,也可以想象X5在被动防守接杀的环节上有多让我舒服,除了下手位的挑球因为偏干脆的特性而需要更加集中的发力以外,无论是接杀的回顶还是反手区的过渡都相当得心应手。
球拍在网口的表现也很是有一手,因为足够灵活,封网速度仅取决于自身的反应速度和预判能力。虽然偏干脆的拍面表现导致了我并不是很喜欢它在做小球时容易弹高的现状,但直接封一拍或者软挡一拍的感觉相当不错。
当然了,这个份量的球拍在后场确实比较难打出直接致胜的下压,双打中尤为痛苦一点。虽然通过提高击球点的准确性和压缩发力行程可以打出具有一定穿透力的球速,但其接起来的难度并不高,往往只要轻轻借力一拨就能被挡出网口的空挡,连贯被破坏。胜在它的体量在高平衡点下能提供不俗的下压感,至少在相持中有保持主动的手段。
那么,中系美津浓的特色我相信自己大概能把握住了。拍面脆弹、强调快节奏的连贯、更依赖球拍自身弹性而非重量去提高出球威力,可能就是中系美津浓出品的风格了。
这种坚守也确实比较符合我对大部分主流出品的认知。不过在认可度方面,我不觉得日系可以对中系抱有优越感,你有奥原希望和巴塞尔世锦赛的亨山奇迹,我有对龙宝具普兰诺伊。
但中系的价格可亲民了不少。
本帖最后由 L.C. 于 2024-2-27 12:3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