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把球拍是我的伤心物。原因也很简单,在我看来卖家隐瞒了这个拍的多数瑕疵,同时二手平台在要求我出具无法开出的证明后,拒绝了我的主张。出于对“规则”的尊重,这事就这样吧。
较真之后,我想自己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不过这是后话。
而这把老中端,虽然没什么人感兴趣,但到手了就把它写了吧。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3.29g,平衡点308mm,中杆长220mm,硬度高,盒式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7-29lbs BG65。
虽然它让我伤心,但我也必须承认以它的外观水平,在2010年左右是可以获得广泛好评的。海军蓝的配色,拍头和两翼中部的白色部分形成了明显的分割感,让球拍看上去的层次比较好。球拍的漆水质感跟现在的球拍没有太大差异了,甚至对笔者来说它比999还要好一点,尽管从底盖的颜色上看它可能比pro999还年轻一点。中杆粗壮,拍框相较之下看上去显得纤细,而且造型薄而圆润,有特殊的观感。至于球拍本身的瑕疵确实很明显,之前提过,不再涉及。
球拍的头重感非常明显,上手的那一刻我产生了不想用它来打双的念头。按着脉动系列的定位,这样强烈的进攻趋向是可以理解的,可能在单打中更能发挥出它的优势。无论如何,正因为这样强烈的头重,在节奏不快的上手对拉高远球中球拍的借力感比较出色,较容易就能把球轰到对方底线。但是,抛开略高一点磅数的BG65不弹,球拍的击打反馈非常木。
这是早期应用了高刚性碳纤维和纳米树脂的产品,显然当年这两个材料在中高端球拍上的应用依然有比较大的实验性质,这硬度起来了之后很容易产生不良的打感。这种情况到了哪个级别呢?比风刃500还要明显。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在同成色的球拍横比中,910可以有比500更优胜的地方,那就可以赚了。从进攻的感觉上看,910完全可以顶着BG65在弹性上的劣势让笔者在后场输出一拍重杀。球拍像一个榔头,调动身体的关节力量去夯中球头,力量能直接传过去,连拍面都给出了助攻,让球头在较密的线床中弹出,相当高效。但也有门槛,对于这一把刚硬且沉重的中端拍,使用者同在发力技巧和力量储备两方面都获得良好水平才能打出910的极限威力。球拍钉地板的感觉是很爽,但爽过了回头的代价往往由身体支付。
另外也因为它过沉,网口的小球博弈表现同样比较稳,在多球的网口训练中能迅速掌握当天所需的搓放手感。也就是说,910还是一把控制上的好手。之前说了他那么多的木,但在球拍的指向性方面、长距离出球效果方面都十分好。拍框内测的凹陷增加了拍框的弹性,让线床的反应可以借用上碳纤维的弹性,使910在精细操控时带有一点持球感,而在出球时更添一点弹射感。这时,29磅的线很好地把球拍的这一特色支撑起来。
同样支撑起来的还有粗壮中杆所起到的强抗扭作用,这样的球拍在打点下压中有非常好的效果,即在训练手感时,被教练反复喂球要求移动中把球打到那个区域内的这种,910的完成度会相当好。
被动和接杀就形成噩梦了,因为较高的挥重和指望不上的中杆硬度,910对力量和技巧都缺乏的球友很容易在各种下手位接球、反拍、追身位、过顶球以及接吊球中感到无力。驱动感确实做得比较吝啬了,像笔者这样多防守顶住几个回合,用到后期会觉得手开始不听使唤。至于平抽挡,其实手感还可以,但引拍动作大,在连续的回球中显得笨拙,不容易连贯过来。
文章中反复强调的点是有所指示的。910在装备库只有3个5星评级,而其中一个球友对它给出了“2010年前后最好的中端拍”这一评价,我想纳米7拟人化的话应该会笑一笑,而笔者也觉得这个有点过誉了,以事论事,910手感发木过于古老需要适应,使用时还要接受它硬而重的事实,充分认识到这两点的基础上,我才能得出910是把有特色的好拍的这一评价。
这把球拍放到现在确实也是能用的,性能上有跟得上的地方。说起来,二手市场逛了一圈后,现在我手头的好像已经是孤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