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流量时代,一些早一二十年曾经取得一定声量和口碑的羽球装备品牌会遇冷,是一个普遍的事情。翻阅中羽评测室的历史老贴,可以找到曾经的摩亚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如今,连装备库资料都没有更新维护。
当中,MBR算是最多产品露脸的产品系列,这次由友人借用的MBR900让我第一次尝试了这个品牌。
参数:3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4.87g,平衡点303mm,中杆长222mm,硬度高,盒式拍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6磅,穿线25-27lbs 雷鸣65。
大红色的外观,看着挺华丽,从吸睛程度上看非常不错。更难得的事,电镀涂装工艺让全拍的反光感非常强,E人气场拉满。除此以外,从不吝啬的拍框花纹设计可以看出当时这款球拍的定位之高。这种风格的涂装以后不能看到了,据消息称,国家对体育用品行业所用电镀工艺进行了严格限制,以满足环保需要。而在笔者看来,这种比较过时的“亮眼”方式也确实没有那么重要,索牌也曾是这样。不过,球拍同系列的产品最早的评论可以追溯到2009年,可见这把球拍的年纪,以现在的外观状态看可以先肯定一波。
MBR800是个小平头,这意味着72孔的拍面甜区会更加上靠和狭窄。同时这个自重和这个平衡点是太夸张了点,这让笔者在适应它的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大的痛苦。既要克服挥重带来的力量消耗,也要更加精确把握挥拍时机和拍面方向以打准甜区,还要多适应适应由刚硬中杆带来的低驱动感。虽然可以感觉到这是一把非常有力的家伙,但并不好驾驭,直到笔者试用结束都还没得出能充分打透它的感觉。
我一度希望有球友给自己一直喂高远球打打平高和下压找找感觉磨合,但友人对MBR800比较合拍,看来是匹配度的问题了。
球拍高度扎实的手感让它在网口能够稳定地做出搓放的动作,不容易弹高,也不容易打嗞。MBR800的这种手感尤其适合在远网拿到高点后冒险转近网的这种操作,成功率挺高。不过因为挥重的限制,在想进行花活一点的操作时不够灵活,勾球、假推和假放的时候感觉动作没做完全拍面就已经碰到球头了,此时的出球质量会下降很多。而后场的吊球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MBR800的抽档非常吃力,挥重大是主要的掣肘因素,引拍过程长,发力感觉勉强,同时在正反拍切换的过程中不够顺滑,这就导致了被对方抽反手抽追身时没办法打出力量,很容易造成被动。遇到快节奏的平抽时,笔者不得不站位比平时更加靠后一点,如此一来还要把一部分精力分到注意对方的软挡上,进一步加剧了来不及反应的情况。
接杀球的时候也差不多,如果对面力量比较足的话反而还好处理一点,一拍借力顶底线的信心非常足,而且出球方向可控稳定。但在对方杀得不是那么准、不是那么有力气的时候,或者是收吊一拍需要自己发力挑球的时候,当MBR800借不上力的时候,它的硬和重会让防守的难度变高。
而且,球拍的弹性并不那么容易显露,在处理被动球尤其是反手低位的球时,以我自己的能力确实打不到大后场,往往只能过渡一拍网前,在被对方两边拉扯的混双中显得尤为难受。
本来这样的球拍在进攻上是有显著优势的,但也仅限留下充足发力时间、自己能提前到位的重杀,那球拍确实是很狠的。但以MBR800的使用难度,笔者抓突击的能力确实不够用,因为挥速上的不适应导致自己主动失误更多,抓到了机会着急发力也打不出威慑球速,整批偏硬的手感在勉强下压时还容易增加身体负担。
球拍年纪也不小了,MBR800有很明显的老旧球拍制作思维,虽然在当时的用料放今天肯定还能用,但这种调教注定不太受当下最广大业余球友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