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个系列的旗舰次旗舰笔者都用过一圈,就剩下10q这个刺头。说实话,用的我够呛,绝对是目前新生代养老工坊美津浓中最难上手的一款进攻拍。这么看,亨山打巴塞尔世锦赛时塞蒂亚万的身体状态确实还不错,这几年下滑就很明显了。
那么喜欢短杆fortius而又打不动的球友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呢?这时33进入了我的法眼。
参数:4UG5,去底毛巾胶,使用状态总重92g,平衡点305mm,中杆长210mm,硬度高,盒式拍框,76孔线床,全线槽,质保27磅,穿线25—27lbs bg80。
碳黑,磨砂,烫金,这个格调就很高了,像之前更新的7C。不过笔者都已经用过10power了,像这种只换了个颜色就推出的双子拍实在是没有太多让我惊喜的地方。
反观33 quick,他身上可说的东西就多了不少。虽然从定位上看33 quick只是一把中高端,相比于10 quick低了一个档次。但是它在外观上下的功夫可丝毫没有阉割。该有的细节,该有的贴纸一个不少,而且点缀用的贴纸色调选择了深紫色,凸显一种毒液的威猛感。
但是M的漆也是出了名的脆皮,一旦发生了瑕疵,无论是中高端还是高端,该心疼的还是会心疼。
巧的是两把球拍的平衡点一样,而且重量也相近,这为我平行试用的控制变量提供了便利。
虽然参数接近,但是一上手就感觉到10quick是更加重且更加硬的家伙。毫不夸张的说,虽然在高远球对拉中这种夸张的会中能为球拍带来非常显著的借力感,让出球更有力量和深度,但是对笔者来说,10quick是完全提不起速度的一把球拍。
回头看33quick,虽然都是头重进攻拍的调教方向。但是他的重量感没有10会那么极端。上首位处理来球时依然有非常好的借力感,而不同的是33quick的中杆驱动性更容易被感知,更容易打出形变,更容易打出弹性。我知道在碳纤维的级别上,33比10要低,但是如果这种有材料带来的弹性优势不能被体现的话,那么再好材料做成的球拍也不过只是烧火棍。
当然笔者比较菜,但我也更愿意用自己能驱动的产品也是事实。
我认为ft10q的粗暴程度不在初代龙牙之下。刚猛沉重,你很难想象它是由一位双打前场球员曾经操持过的家伙。在对抗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他的力量感存在感爆棚,甚至是过于霸道了。
短硬的中杆让他的进攻上限非常高,但对力量和发力技巧的要求也是高到离谱。在这一点上,龙牙一代好歹还有wes的加持让驱动形变的门槛降低,而对10 quick来说一概没有,就是纯吃力量和发力技巧。
所以用10的时候,我一直在无法有效驱动的泥淖中挣扎。引拍、挥拍的动作衔接缓慢,发力节奏不好掌握,在双打中更是会被他沉重的身躯所拖累。一旦陷入这种泥淖当中,怎么打怎么不顺手。在场上我有很多的时间都在纠结球拍的发力,如此一来出球便更加呆板。
哪怕是有队友给自己做球,在后场输出的时候仍然会被其较高的使用门槛所阻碍。虽然一拍不发力的下压也能打出个差不多的质量,但一直没有成功重杀也会让我陷入无法打出理想重伤效果的懊恼之中。
也就更不要说平抽档或者是被动球摆脱什么的了吧。我承认他的上限是很高,但我们八字不合,缘分到此为止吧。
好的,不一定就是对的,那把后来的33 quick印证了这个道理。
从配置上看,BFS、aerogroove和全线槽都悉数保留了下来,拍面积相仿容错率一致,硬度标识比11Q略低但同样在较硬的范围内,基本上可以判断是11Q的嫡系,垂直产品之一。虽然定价高的中高端会限制购买意愿,但球拍的可玩性一点也不低,身段也要比之前的FT50高一段。
在对球拍的硬度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之后,33 quick的上手度比10 quick好了很多。在上手球中能清晰的感受到中杆发力形变并产生回弹的过程,基础反馈同样偏直接,但是其能提供的快感多了不少。至少在后场进攻时,10Q会让我长时间纠结“怎么打动球拍”这种低端问题,而33Q会让我想“进攻打哪个点”,显然更符合中等水平用户的对抗需求。
难能可贵的是,材料上的缩减并没有让球拍的弹性产生缺陷,哪怕少了Mfusion,33quick还是很弹的。而且球拍拍框完全没有阉割,长距离出球的控制感明确,抗扭非常好。
这就已经为球拍的下限进行了保底。虽然球拍挥重依然很大,在平抽挡或者被动球的摆脱中让使用者受限,但球拍的弹性可以更好地弥补由于发力困难带来的出球不到位的现象。
一样的控制感,类似的下压感,更友好的使用难度,虽然依然很重,且上限没有10高,但是在定价差异和极佳外观的诱惑下,没什么理由不把玩一下。不过也正因为价格放在这里,球拍的流通难度比较高,也算是M记产品一时半会无法改变的现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