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关于球拍改配色或者出限量版后其性能是否有调整的命题,笔者最近越来越觉得玄乎,消费者无法得知品牌的真实做法,因此只能通过直接的入手来证实或者证伪。更难以实现的是,在品控本来就允许公差存在的情况下,要判断版本间细微的差别是刻意人为的还是误差造成的,从严谨的统计学应用上出发,只能通过不小于N=6的每组随机取样后,对平衡点和重量两个参数进行两组t检验或者多组ANOVA方可得出,也还不要说是中杆硬度这种需要器材才能测得的数据了。
参数:4UG5,有底,上线状态89.42g,平衡点301mm,中杆长210mm,硬度高,动力破风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9磅,穿线26-28lbs 李宁N58。
外观方面纪念版与普通版的几乎是一样的,“最有诚意”的地方就是锥盖和随拍的拍套上多了亚锦赛的相关标识,这比神速100X的阿山签名版还省事一点,毕竟后者在这之上连贴纸的颜色都有显著差别。不过这可能也暗示了,两把球拍即便不看外观,也是能通过本身的性能调校产生出区分度。
果然,无论是上手的感觉还是实际测量的数据都说明纪念版要更重一点,看着只有1g左右并不多甚至没超过由于品控公差可能产生的差异范围,但上手后纪念版有能够被感知的坠手感。
因此在磨合的过程中,纪念版的90KM有着更好的借力感,主动拿球时挥击起来更有力量感。这一点挥重的提升当然会影响球拍的灵活度和挥速,但本来市售版90KM的挥速在刚适应破风框时会有过快导致大框的嫌疑,在纪念版上“因祸得福”让磨合适配的过程更顺畅一点。从更“保值”的角度出发,纪念版也会因为打呲概率下降而排除部分漆水瑕疵的诞生,从而有更高的抗折价能力,这波没想到吧,纯属笔者口嗨。
我更愿意相信球拍在其他方面没有明显变化,而由挥重增加(制品公差)引起的打感差异主要出自两个方面:平抽挡和进攻。纪念版有着更可靠的手感反馈,在平抽时有更强的出球惯性和力度,但灵活性比市售版略欠缺一点。而后场的下压感也是纪念版更加方便借上力,对主动发力的要求相比市售版低那么一点点,但仍然有着相当高的使用门槛。短促发力状态下,二者的出球都比较干脆,不拖沓,大发力时有强爆发力,但这么硬的调校也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负担。 用到后面,二者都适应了之后,基本没有差别了。
如果硬要说的话,市售版更适合倔强的快攻连贯,而纪念版更适合打控制和节奏的变化,但本质上这二者是一个东西。那么问题来了,多出来的一百多块,换来更早一个月左右的抢先体验,以及少量的特殊设计元素,是否划得来?这个问题,也贯穿了所有
这一期是笔者比较幸运的一起,也在这里先感谢给予充分信任的球友,借用了本期的亚锦赛90KM。其实早在去年笔者就完成了市售版和纪念版的平行使用,只是一直到隼U和100XU的纪念版平行试用完成后,笔者才终究确信自己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