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到了最后,我连速度拍都用腻了,是时候换个品类用一下。但波力真的是个鬼才,上个季度居然还出了一款以天斧99为蓝本开展设计的进攻型球拍,名曰魔塔。最初我以为这只是一只模仿的作品时,波力展示出了它在材料上的“梭哈”,将球拍的配置拉高。 单纯的材料加减法可不会让一把好球拍自然形成,光是这些元素的整合调教就是一个庞大的工作,那么波力能完成吗?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3.05g,平衡点302mm,中杆长218mm,硬度中高,和时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VBS66N。 魔塔的命名灵感是游戏,科室笔者并没有相同的经历。倒是在球拍的外观设计上,魔塔体现出了部分脱离过往波力风格的元素。黑色底漆、非对称分布的紫红深蓝主题色,中杆以下则变化为珠光白,颜色的分层和哑光的质感丰富了球拍的观感。球拍的细节没有一处可以单独拿出来说道,但整体观感符合“魔”的意向。唯独中杆上型号的“MagicTower”周边光秃秃的有点出戏,中断了整拍连贯的观感。 这是一把需要磨合的球拍,稍高的挥重以及在强烈借力感下仍然难以体会到的中杆弯折感都验证了这一点。虽然凭借拍头挥动的惯性以及稳定可控的甜区不难打出到位深入的高弧度球,但这种简单且理所当然的表现可对不起球拍这么顶的配置。而且,当前的挥重也掣肘了魔塔在双打快节奏对抗以及被动球摆脱中的表现。 惭愧的是,球拍在笔者身体状态不过关的情况下压根打不动,这款球拍的使用门槛放在波力的体系中肯定不是什么善茬。看来,这是一把需要深入研究的器材,引诱我走进魔塔。
不过哪怕是还没有完全掌握,魔塔也给到我十足的信心,这种底气的来源自然是球拍基于刚性和抗扭而构筑的稳定性。较高的头重形成了良好的阻尼,让使用者在网口的搓放中更容易将动作固定下来,形成可信的球感。而且拍面不可控摆动微乎其微,指向性明确,小球出手后的质量能吻合所预期的效果,头顶区的软压打点能压着边线走。而适中的持球感也在诸如吊球和滑板的操作中产生更多的包切感,便于控制羽球飞行效果。
另外,以魔塔的硬度映衬,其击打反馈带来的震动显得尤为可控,也算是一种另类的温柔了。
就正当笔者以为成功磨合后的魔塔能脱胎换骨成为全新利器的时候,它并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仍然以稳定而非暴躁的面目示人,只是顺势解开了进攻的技能。但它所能展示的通过力量来解决问题的上限非常高。一来,球拍在稳定性方面的造诣保证了在下压中保证落点控制本身就能成为具有足够威胁的利器;二来,中杆极高的素养让它在弯折后能爆发出极致的回弹,配合强势稳定的拍面能够稳稳地将挥拍的力量传递到球头上,形成一股凝聚的能量流冲击对手的防守,具备了一拍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进入后者的局面,仍然需要在前面的回合中通过耐心而细腻的操作来争取出可以充分调动全身发力的机会,这也是魔塔表现相当成熟的一面。
轻易不出山,出山就要有所得,这种理念带有明显的守势思维,确实有一股“塔”的味道。但魔塔并不是完全体,至少在堆料上这把球拍的激进导致了各自科技的表现糅杂在了一起,从打感上体验不到它们的特征,只是具象化地造就一款高门槛高表现力的器材。不过如果说到要对标天斧99,那么魔塔倒是很好地在极致表现力上达到了同等水平,也是进攻拍爱好者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