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起因 刚刚过去的香港赛,混双1/4赛是中国队内战——蒋魏VS芳新,此前的四次对战蒋魏组合都取得了胜利,这一次芳新取得了突破,以微弱的优势2:1获胜。这里我们都很关心的一点,就是在世锦赛决赛中暴露出来的 魏雅欣被发后场球的重大缺陷有没有得到改进。在我看来,有一定调整,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大家都了解上次世锦赛混双决赛中,魏雅欣两局一共被发了17个后场球,大部分情况下都造成了我方的丢分,也直接影响了蒋魏组合的整场发挥,以一种颇为狼狈的方式输掉了冠军之战,让广大球迷很有点愤愤不平。那么,魏雅欣这个后场进攻无力的情况在手腕有伤无法短时间改善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其它方法来改进呢? 二 改进 这次的半决赛我看到了魏雅欣做出的调整——接发球时站位后撤了半步到一步的距离。 整场比赛看下来,我个人认为这种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固然可以让自己被发后场球时更快到位、增加了进攻的威力,但也在对方发小球的时候无法更好地抢到高点,实现高质量的放网和封堵。 从整场比赛来看,同为队员的芳新组合减少了发后场球的比例,但在第三局后半段的关键分一般都会发魏雅欣的后场,然后两个人同时上前逼抢网口,抓魏的劈吊和劈杀网前。这种方法,在15分以后非常见效,我印象中加起来就有3分是这样得分的,也最终奠定了芳新组合的胜利。 三 思考 还是那个观点,一点突破、全线崩盘,如果魏雅欣的后场进攻无法给对方足够的威慑,对面两人可以毫无顾忌的双压来抓球,在实力接近的混双对决中,蒋魏就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教练组如何解决,真的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课题:只是简单站位后退,就会丧失魏雅欣在网前抢高点做球的优势,而后场的 蒋振邦也就会失去好的下压进攻机会,传统的后攻前封战术无法顺利进行,蒋魏组合的进攻优势就很难发挥,而两人在防守和相持上的出球软、变化少的弱点就会暴露和放大,在重大比赛中很难有稳定优异的发挥。
本帖最后由 球龄七年半 于 2025-9-16 15:4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