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球之道,久浸其中,总有些遥不可及的念想。譬如以入门之资,求高端拍那种心随意动、球落指点的精准。李宁战戟8000,便是诸多球友心头的白月光,但四位数的身价,却让许多学生党和爱好者望而却步。近日川崎新品GT77问世,中羽工作室的样图流光溢彩,其设计恰中我心怀。终究难抑心中热爱,选择入手一把。 霓虹GTR,现代绝尘-外观
第一次拿到这只球拍,并非那种一眼惊鸿的艳丽,而是内敛沉静的科技之风。深绿为底,银白作线,勾勒之间,不事张扬,宛若巅峰霓虹的GTR跑车,透过漆水,仿佛能窥见一个鼎盛时代的流光溢彩。 握于掌中,只觉一股为搏击而生的纯粹感油然而生,川崎logo,精雕细琢,令人不经感叹,如此质感的一支球拍,其价竟如此平易亲民。这可能也是少数国产球拍里使用亮面漆水的一只球拍,从较远距离就可以看到银色的线条反射着炫彩的白光。 测量参数空拍、上底胶、拉线成装,我分别测其重量与平衡点。数据堪称黄金规格,重量在87.2g左右,轻不飘摇,重不压腕,连续防守亦无手腕之负。平衡点在302mm,微有头重之感,然分寸得当,既保下压之势,又不失灵动之巧。此等参数,注定其为一柄能攻善守的全场利器。 | 重量g | 平衡点mm | 空拍 | 87.2 | 302 | 去底胶 | 83.2 | 314 | 使用状态 | 86.4 | 308 |
从数据上来看,这只球拍可以说是非常全面的,无论初窥门径的新手,抑或渐入佳境的进阶者,皆能迅速适应。 框型
GT77的框型,官方称之为“聚力箱形结构”,在我看来,它的形制和YY经典的弓箭11P颇为相似,只是在上下拍框做了线槽设计。和现在流行的破风框比起来,它看着要敦实一些,但挥拍之际,却稳如泰山。击球瞬间,拍框几乎感觉不到形变,出球线路清晰无比,球想往哪飞,心里特别有数。这种手感,对于喜欢控制落点的球友来说,简直是福音。官方说的那个C60笼式富勒烯碳素,听着玄乎,但实际效果就是,这拍框的抗扭和稳定性,确实远超它这个价位该有的水平,真正做到了磐石固其本。 在锥盖上,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他使用了天斧99同款的力量转化锥盖,细节设计非常到位,这应该是川崎今年设计最到位用心的一款产品了,从拍框武装到锥盖。 在手柄部分,这次也是一改以往国产的g5,选择适合更多人的g6手柄,纤细的手柄增加了控球的空间,让使用者更好发挥充满想象力的球路,让进攻就如泼墨一般潇洒自如。 中杆
说完扎实的箱形框,就得聊聊这根中杆了。这个价位,本来就不敢指望它用上什么登峰造极的材料和调教,但川崎这次确实有点东西。它用的是一根6.8mm的中杆,比常见的7mm要细一些,硬度适中。在上漆水之后,中杆实测也是7.0mm,非常标准的数值。 这根中杆是典型的硬弹风格,再加上拍框里的发泡减震技术,所以击球手感很清晰,但又不震手。它不像那些硬的发木中杆,他会带给你你瞬间爆发力,让你的力量迅速传递。 实战体验控球方面,此拍于网前小球的处理,配得上“细腻”二字。搓、推、勾,皆能精准送达意想之位,拍面稳如磐石,未中甜区,球亦不会乱飞。滑板劈吊之时,这种感觉愈发明显,球路诡谲,指向性极佳,不似某些拍子会模糊你的意图。它或许不能让你脱胎换骨,却定能让你的技术发挥得更为酣畅淋漓。 杀球方面,它非一锤定音的重炮,而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在杀球不追求一拍毙命,而在于落点的极致刁钻。因拍框稳固,中杆反馈清晰,你可以轻松控制杀球的角度与力度,调动对手于股掌之间。说它是战戟8000的“平替版”,我以为十分贴切,它保留了那份精准操控的内核,在某种意义上,他不如战戟8000糖水,战戟8000的打感可以说得上是脆弹,而这只gt77给我的感觉更多是硬弹,在杀球方面大于战戟8000,有着更好的进攻能力。比起战戟8000,它更像是yy的弓箭11p,那种中杆发硬,拍框带着头重,需要使用者有一定水平才能发挥它全部实力。拍框就能看出,这只gt77在设计之初参考了绿厂的经典球拍。 总结川崎GT77并非一把追求一拍致命的暴力武器,而是一支能让你将心思完全放在战术与落点上的画笔。它用扎实的箱形框保证了出球的稳定,又以一根硬弹亲和的中杆,将精准操控的门槛降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让你明白,原来“控制”二字,可以不必与高昂的价格挂钩。如果你渴望在球场上挥洒自如,用精妙的球路调动对手,享受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那么,我诚心向你推荐这把来自川崎公司性价比之选的控制大师-gt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