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始”。架拍立腕,太简单,没啥可讲的,看图1-1即可。掌心空,自然状态轻微角度立腕,手腕和小臂夹角大于90度。 2、倒拍立腕。看图0-1,0-2,2-1,3-1。明显和架拍不同,手腕立到最大,约90度。在抬肘倒拍的过程中,利用倒拍的惯性,同时最大限度的压缩手腕(需要最大发力时)。倒拍完成后,立腕到最大限度,但掌心空、握拍松。需要更正一个观念,有些人认为,立腕太狠就违背“放松”的原则了。肌肉的正常收缩,不等于肌肉的僵硬(体会一下用力握紧拳头时伸缩手臂和手指放松时伸缩手臂的不同)。多数人的问题是:过于放松手腕,立腕的程度不够。 3 、小臂发力阶段,始终保持最大立腕状态对着球去打。在抬肘完成后,从开始伸展小臂到小臂快伸直前,一直保持着最大立腕状态(图1-2,1-3,图2-1,2-,2),这才是逐级发力的正解。如果在伸展小臂的同时也开始伸直手腕了,就不叫逐级发力而是同时发力了。 4、“终”。小臂快伸直到位后,才开始伸直手腕、屈指发力、握紧拍柄完成击球(图1-3,1-,4,图2-3,2-4)。爆发力就在此刻产生,同样的力量大小下,谁能在更短的时间完成由立腕到伸直的动作,谁的爆发力就更强。谁的爆发力越强,发力幅度就越小,动作隐蔽性就越强。另外,看图1-4,2-4,3-4,击球瞬间,拍子和手臂并未完全成一条直线,仍有点轻微立腕。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击球瞬间轻微立腕比直腕更有助于保持手腕的稳定吧(千万不要勾手腕)。鞭打不好的,不妨借鉴一下,击球瞬间,刻意保持轻微角度的立腕,找找感觉。 “始终”就是“轻微立腕(掌心空)-----最大限度立腕(掌心空)------轻微立腕(握紧)”的过程,是腕部从储能到释能的过程。在被动时,肘部没时间完整的发力,快速完成腕部从储能到释能就尤显重要。有没有诀窍能快速完成腕部从储能到释能,能否提前立腕狠一点,做好储能准备,以加强被动时的摆脱能力? 如果蹬转没问题,已经养成了用肘打球的*惯,再掌握了“始终”立腕打球的方法,学会鞭打就太容易了。至于手臂的内外旋,握拍的方式决定只要正确架拍、倒拍、抬肘,自然会产生旋转的效果。 昨晚,用以上“理论”审视了自己的反手,发现倒拍时立腕不够,就刻意最大压缩手腕,加上掌心空,拍杆和小臂的夹角小于了90度(看上一贴里的图2-31, 陶菲克的拍杆和小臂夹角只有30-45度)。那种发力的酸爽、舒畅,让人不禁仰天长叹:靠,原来如此!!!! “体育运动实际是身体的不自然运动”。“怎么舒服怎么发力”这句话只适用于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对没有训练过的人来说,所有舒服的发力方式基本都是错误的。训练的目的就是让你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自然”。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臆断,欢迎批评指正。文中两个问题,欢迎交流。以下图片均截图于影子大神的高清视频,特在此表示敬意。
附:关于上肢发力的几个帖子,纯属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 1.顶肘!顶肘!还是顶肘----顶肘就是找“抽” 2. 养成用肘打球的*惯 3. 靠,爆发力! 4. 鞭打效应(增加视频) 5、鞭打发力比旋转发力更重要
本帖最后由 yczzz 于 2018-3-13 10:5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