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来如此”等几个帖子里谈到了上肢的鞭打发力。 有经验的朋友常说:要抡圆了打。这种说法没错,但是不全面,注意力仅仅放到了圆周运动上。如果仅仅是抡圆了打,肯定要造成抡大臂的结果。还有的说为了发力集中、干脆,在击球瞬间停顿一下,靠什么惯性去击球。好的发力,击球瞬间确实有那么一点停顿的感觉,但这个停顿不是主动去刹车造成的,而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产生的停顿感觉的原因就是:离心力!!! 实际上,大家在发力时,或多或少都会有离心力产生,只不过你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因为,挥拍是个加速的圆周运动,加速运动会产生离心力。而甩大臂就是因为离心力不足导致肘锁不住。在甩鞭子,鞭梢除了圆周运动,还有一个鞭梢不断伸长的离心直线运动(看下面动图)。为了便于理解,人为的把鞭梢的运动过程分解成圆周和离心直线运动,实际是两者的合成,运动轨迹既不是圆也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平滑的弧线。有的说击球要"挤"一下、要"顶肘" 。"挤"和"顶"就是在强调要把胳膊甩出去,让拍头除了做圆周运动还要做离心直线运动."爆发力"的帖子里说的肘对球、腕对球,指的就是肘和腕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往球的方向移动。
击球前,持拍腿的弯曲、腰腹的弓、侧身、持拍手肩膀的放低都有利于"肩、肘、腕"随着重心往球的方向移动(不一定是球运动的方向,最后的调整到球的运动方向是通过小臂内外旋完成的)而做离心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如果重心不动,肩、肘、腕都仅仅是绕着重心做圆周运动,而不会产生离心直线运动)。腿蹬转、腰腹发力带动胳膊甩出去,这个离心运动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它是发力的主方向。大臂的顶肘、小臂的展开、手腕由立腕到伸直,都是在这个主方向上的逐级以肩、肘、腕为轴心的圆周运动。上肢越放松就越有利于把胳膊甩出去,越放松发力方向就越明确、发力越集中、越干脆(上肢越紧张,阻力越大、离心运动的速度越慢)。当离心力足够大时,肘自然而然就被牢牢锁定,根本不是去刻意制动。当重心升到最高,击球完成,在离心力的反作用和重心下落的作用下,拍头的离心运动就自然停止,产生停顿的感觉。 这个甩出去的感觉,类似于甩飞刀。如果拍子是把刀,击球瞬间你应去找那种拍子往球的方向脱手而出的感觉,应该去找那种胳膊被拉伸的感觉,应该甩出离心力的感觉。反手高远时,借助蹬转的力量像甩飞刀一样把胳膊甩出去,非常有助于拍头加速,不会出现发完力后收不住胳膊的情况,而且会产生类似甩鞭子时胳膊回抽一下的感觉。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臆断。
补充一句:哈哈,终于明白了。怎么舒服怎么打,那种舒服的感觉就来源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肌肉被拉伸、血液涌向指尖的感觉。当你找到这种舒服的感觉时,你就圆满了。
后面补充几张图片:
关于离心直线运动指的是拍头远离身体重心的运动。举个例子吧,比如一辆车子直线运动了5米。轮胎上的某个点,尽管它一直在旋转,没有做任何直线运动,但实际上它在旋转的过程中完成了直线的移动。也就是说直线运动是它的大方向、主方向,旋转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同样,拍头从静止到完成击球,大方向也是直线,其中,围绕肩、肘、腕的圆周运动都是实现这个大方向的手段。有些极端情况就只有直线运动,没有圆周运动了,比如边线的接杀,胳膊直接伸出去。再看图A8李宗伟的正手低手位挑球,胳膊直接伸出去,最后靠手腕旋转击球。
圆周运动多了反应就慢,所以要节奏快就要减少不必要的圆周运动,靠腕部和手指的发力,就是要减少手臂的旋转,伸手就打。中国跳就是减少腰腹的旋转,跳起就打。正手位,不借助腰腹的旋转击球,可以加快节奏,但要靠胸肌带动大臂作为发力源,一般人困难点,比如对拉高远时,不借助蹬转,估计不少人打不好。反手位,不借助腰腹的旋转打高远非常有效。
附图请注意重心方向和手臂方向的关系,手臂方向和球运动方向的关系,以及小臂旋转方向和球运动方向的关系。
本帖最后由 yczzz 于 2018-3-23 17: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