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年纪轻轻的,千万别粉一些红色的传统劲旅,比如法拉利和曼彻斯特。
当然,上上周末过了之后,我觉得阿尔法罗密欧也有同样的底蕴。我觉得大家对于阿罗车的批评有点太过了。虽然轮胎升温慢,但是它衰减快啊;虽然下压力小,但是它阻力大啊;虽然速度慢,但是它过热快啊。
这种看着一个有情怀有能力却总是整活颓败的团体一步步走下坡路的感觉真的非常难受,而同样难受的是用上了一款本来给予了厚望却因为在些许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进行了微调结果导致打感大相径庭的球线。
说的就是你,vbs70p。
不妨先看看绿厂是如何提升一款耐打线的。Ti涂层的加入能提高线材的弹性和音效,同时进一步增加线床的硬度,这三点改变在进攻中的加成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尽管出现了线衣变滑和耐打略微下降的代价,对于喜欢65的球友来说这是瑕不掩瑜的改进。
蓝厂理解的耐打线进攻加成直接套用了68/68p的逻辑,即在提升弹性的同时让线床的与球头接触的时间进一步延长来达到更高的力量传递效能。
但vbs70p对vbs70来说真的可以说是提升了吗?还没有在vbs70p中还没有沉迷多久,试用中的笔者就不禁怀疑起这软绵绵的线材了。诚然,70p有着更“舒适”的击球体验和弹性,但这种温吞的出球响应让笔者倍感不爽,像极了4秒多的换胎、出维修区后坐牢地困在慢车队以及机械故障后dnf的亲身感受,突出一个憋屈。
结果就是,70p相比70还丧失了不少爆发力,在重杀中的反馈趋于笼统,力量损失即卸力感较为明显,出球仅像弹性有所提升的红厂7号线。但7号线还就比70p便宜了不少,甚至还会在保磅性能上有所优势。
平心而论,70p不是一款难以驾驭或是成本高昂的线材,没有传统硬线那么高的力量需求和身体负荷,也没有细线在小球中那种小球容易弹高和单线区必死的缺点,仍然是一款十分听话的线材。在长距离的平高球及高远球或者网口的小球及后场的吊球,甚至是难度较高的远网转近网中,70p都能给予使用者相当稳定的手感去为球路的控制所服务。
或者这么说,它有能力让所有拍子打起来都弓里弓气(arcsaber)。笔者对它最大的不满,大概在于它在我多数的试用过程中都产生了掩盖拍子本身特质的效果。这是一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让谁遭了都大概率会一样,回天乏力。
面对这么油腻的性能表现,冠宇尽力了,这破车就是拔罐爵士来开,或者潘子来开,都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