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好消息,笔者终于找到一款堪用的亚狮龙了。
而正当笔者准备下笔为亚狮龙这个老大英帝国品牌挽尊的时候,啊一查资料,不是它们家的,而是另一个相对式微的品牌。
唔,也行,不知不觉又多搞了一个曾经热销的品牌,我所涉猎的东西越来越杂了。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4.3g,平衡点293mm,7.5mm中杆,长215mm,硬度适中偏高,薄翼流体破风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28磅,穿线24—26lbs bg65。
深蓝色的底漆,没有珠光效果,没有精美贴纸,相当不起眼。当然在设计上它有少许的小心思,结合了拍子所使用的科技,拍框2、10点内侧提示有钛网的应用,4、8点框内侧也有一个单独的标记。但总的来说,名气和颜值都相当默默无闻。
空拍的平衡点较低,球拍却仍有一定的挥重,毕竟有着高达87g的空拍重量。更薄的拍框让这把偏重的球拍得到了相对理想的挥速,只是还距离经历差得很远。
一开始热身的时候,想简单地凭借挥拍的惯性去拉好远,发现线床孱弱。但在适当发力后,出球就像是涡轮起压了一样,力量和速度都直接高了一个档次。它上手的表现一度让我忘记了它穿的是65线,拍面的弹性感相当不错,秘诀则在于上世纪广泛使用的钛科技和镍合金中。
这种并不线性的出球表现虽然会给笔者带来意料之外的刺激,但相信在实际使用中会带来偏高的难度,就像是为了维持转速而时刻保持油门的初期涡轮车一样。
双打的时候倒是没有太大关系,毕竟有队友帮忙(靠谱的话)负担没那么大。但说实话,球拍的挥重不低,挥速也仅仅是堪用,在平抽挡中更是不太方便能借到线材本身的弹性去让球给顶出去,这就导致了M2这把拍子的快节奏对抗表现有点一般。看来还是更像是单双通吃的一款器材了。
72孔线床的甜区偏小了一点,手感比较扎实稳定,在长距离的出球中能做到落点可控,小球则并没有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集中说一下进攻表现,它的拍框在我看来似乎是小了一点,打起来有点小平头的感觉,出球的驱动门槛高也带来了大发力时甜区的力度比较充足。只要能充分驱动起来,那么球拍当中的那些金属的力量就会产生弹性上的助力作用,让球头以较高的能量弹射出去。遇到几个适合充分发力下压的机会,全力重杀的感觉依然是较好的。
我想M2还不算是最孤独的一类产品吧,毕竟在我之前,装备库已经有人用过了。话说,傲仕这个品牌是怎么式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