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8
- 经验
-
- 精华
- 金币
-
- 注册时间
- 2023-6-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赞同你的说法。
本质上,没有不能用的产品,关键看操作者怎么用。
我本人在大学时自己用机床(车床+铣床)加工了一套上下三齿的手工撑拍器,带有正反螺纹,调节很方便,还有手工打磨和抛光的铜制的锥子,卷线器等,我手工给拍子穿线可以做到30磅不变形,那时候我们校队的拍子都是我给穿线。**着代穿线和销售体育器材补充了我一多半的大学经费。
大学毕业后才第一次见到了手摇穿线机,那时候觉得好神奇啊。后来接触了更多的穿线机后,才发现手摇穿线机在“恒拉”方面的缺陷,想要完美穿线,最好的办法还是采用昂贵电脑穿线机,贵有贵的道理。
穿线机是个小众市场,绝大部分的买方是球馆馆主或体育商店店主,少数为球友自用。销量低的产品注定了其价格高昂,毛利润看起来很高。厂家在做工和外观上大做文章,穿线机做的越来越豪华,越来越漂亮,可事实上其本质还只是一个为球拍穿线的机器而已。我在北美的二手商店见过古典式的穿线机,机器硕大,重锤杆比我的胳膊还粗,但是惊人地好用。
我认为,穿线机想要成为每个球友的自用设备,必须要抛弃其花里胡哨的外表,回归其基础的使用功能。就像销量最大的球拍不是YONEX的那些1000-2000元的拍子,而是千元以内的各种“杂牌”拍。可能很多“装备控”的高手球友对低端球拍不屑一顾,但市场就是市场,事实就是事实。顺便说一下,其实我自己现在持有的5个球拍有2个AT700, 1个弓箭11, 2个天斧99,还有一台用了好几年的重锤穿线机,我也不喜欢用千元内的球拍,手感不对。
穿线机想要能做到普及,必须且只能从只保留基础功能的基础款产品做起,在批量化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其功能。只有更多的球友愿意尝试自备设备、自己穿线,这个趋势才能逐步建立。
谢谢球友指正。
本帖最后由 旅鹰 于 2023-9-14 01:5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