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亮橙色的闪电,三位一体的倒三角布局外观设计,雷霆系列标志性的拍框科技注解,沉稳的深邃底色下又透露出鲜艳活泼的别具一格。 不仅仅是涂装,就连科技参数上雷霆90new跟原版的雷霆90龙虎的关系也不是很大 非得找一支雷霆系列的球拍来对标的话那真的只能是同为76线孔的雷霆80,但是又是雷霆100的全线槽。
—参数科技 4ug5规格,空拍总重:81.1g;上线上手胶后92.2g;空拍平衡点:300mm;上线上手胶后平衡点:301mm; 拍身长:677mm; 手柄长:200mm; 中杆长:235mm(三通位置至拍锥长度); 中杆直径:6.4mm(实测6.42mm); 76线孔,中等拍面拍框,穿线搭配为N61(27lbs);
主打科技:M46+ULTRA高弹性碳纤维和高密度减震材料碳素搭配; —上手打感
轻快,纤薄
高断面破风结构的流体框型搭配上全线槽设计,别看只是流体的盒式结构,风阻极低,挥动起来十分的轻盈灵活,上手第一感就是:这不像一支单打拍,起码我手上这把4U的不像。 尽管有着301mm并不算低的头重属性,却丝毫没有头重和坠手感,所以在上手高球的处理过程中对比同等规格下的雷霆80,确实借助不到太多的拍头击球惯性,假如说是靠着以往我自身抡甩大臂的方式去击打的效果表现不太理想,M46高模量碳素的爆发属性完全可以借助小臂的内旋爆发加以驱动,摒弃大开大合的多余动作的同时还是比较考验基本功底的。
其二便是拍框的整体硬度比80高或者说比80更脆,同为N61线,27lbs,雷霆90new的网压会略高于80,当然也会得到一个比80更清脆的击球反馈,体现在小球处理上的持球感弱,出球稳定性强。 6.4mm直径的中杆,成熟稳定。 雷霆系列的高端经过多个型号的推陈出新,兜兜转转还是用回了6.4mm较为成熟也是较为常规的口径,这根中杆的调校还是相当不错的,整体的硬度反馈比80要更干脆也没有过于极端的硬朗,比100肯定是更好驾驭的。 击打形变感确实不明显,摆动小,回弹形变也更快,基本上做到了既有清脆的干爽又没有多余木讷负担。 从拍头的硬到中杆脆弹,拍身整体的击打反馈有着比100更柔和的吸震手感,
发力门槛高,上手难度大于80,小于100,操控感和整体击球的清脆吸震手感,尤其是非甜区的容错有明显提升,跟90龙虎的打感可以说是不太相干。 进攻上,90new的出球是真的快!235mm超长中杆鞭打爆发是真的爽! 手柄更短,中杆自然更长,并且拍身整体长度也有略微加长677mm。 不同于雷霆80那种势大力沉的砸击感,就个人感觉还是在拍框的处理上,90new的整体小发力的基调就决定了其在杀球进攻时的穿深表现不如传统单打进攻拍那么炸裂,由于拍身的整体抗扭还不错,杀球时击球瞬间中杆的形变量小,下压的角度倒是有不错的保障,不会因为杆软而发飘,出球线路的精准程度会强于雷霆100,并且不要忽略了雷霆90new在速度和形变恢复上的优势下带来的连贯加成,单拍的下压力肯定不如80,多拍还真不一定。 —推荐总结 有不少球友说雷霆90new与雷霆90龙虎毫不相干,连线孔都不一样,应该叫雷霆80new才对,确实,雷霆90new采用了与雷霆80相同的76孔,当然是比90龙虎更90!既然是new,要有所同,也要有所不同,同为主打进攻型的球拍,雷霆90new在有稳定输出的前提下突破速度上的限制,称之为90new自然不为过。 非常适合现如今快节奏更加注重速度和连贯的多拍相持,且我个人觉得它真的单双都能胜任,会略微偏向于双打的后场连贯突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