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材料的发展所带动的球拍性能升级不只体现在各大厂家可以在保证成品强度的前提下采用更加激进的框型设计,也体现在对既往优秀构造经新材料所演绎出了更高性能水平。在笔者看来,千禧年前后推出的经典拍框型中,抗衰老能力最强的莫过于八面破风框。 但与此同时,同样框型的球拍似乎都陷入了时空停滞的悖论中,其稳定、硬直而发木的手感在不同的拍款上都以相似的调教表现出来,顽固而执拗。在这个季度,聚将为它带来首创性的升级,但在融合了当红的合金碳纤维后,球拍究竟是会发生焕然一新的变化,还是掉入了“又木又硬”的陷阱中无法自拔,是对品牌调教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参数:4UG6,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1.66g,平衡点297mm,中杆长215mm,硬度高,八面破风框,80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VBS66N。 古老版本的朗枪完美契合了迫害明日香那款武器的形象,大红色的主体透露出邪魅的霸气。来朗枪M上,这一形象柔和了不少,但更添华丽。拍头黑漆红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突,,拍框中段衔接硬朗机械感浓烈的烫银贴纸,再以尖锐的三角性花纹过渡到三通的白色底漆和内侧“朗基努斯”的语言上,层次分明冲击强烈。锥盖之下甚至是带珠光效果的蓝紫色漆水,其外观设计以及成型恐怕就占到了不少的成本。那么,这属于第几波冲击? 至于豆奶自己提到的贴纸皱缩问题,我个人觉得是微不足道了。
变化的是材料,不变的是形象。朗M上手的体感跟前作趋同,拍身重量分配均衡而略带头重,在节奏不快的上手球处理中能方便利用挥重形成借力感打击球头。拍面的反馈依然硬直,80孔高网压大甜区的特点还在,拍框强抗扭高硬度的属性也还在。但球拍不再是“木棍”一根,采用了新中杆之后发力时的形变虽然依旧偏小,但变得容易被感知,整体融合了硬、韧、弹的味道。如此一来,加力发力的效果更容易被感知,加上良好的减震效果,其出球的反馈也不再是人机似的不近人情。 当然,这样在打感和形象上的改变对原教旨主义者来说也可以用“白浊”来形容,我就不提病房里真嗣对明日香干了什么了。
所以,80孔球感直接、抗扭优秀的特点在得道延续后,自然也就成为了朗M控球高效、长球稳定的特点。拍面虽然不吃球,但单位接触面积中更密集的线床为球头的旋转提供了更多的摩擦力,无论是后场的劈吊滑板还是网口的搓球,朗M都能有更充足的动力把球打转,给对手带去更大的跟随压力。而正当对手将注意力集中到前半场的争夺时,一拍其貌不扬的后场平高往往就能简单地达到破防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个到位而不失误的效果,朗M拍框的稳定性做到了无可置疑的水平,发力高弧度出球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经常能在对抗中得到体现。 毫无疑问,硬线、糙线依然是笔者在这类球拍线材搭配上的首选,既然要追求刺激那么久贯彻到底。
不过,速度属性或者说灵活度在朗M上面的体现有所削弱,这一点和球拍的硬直感和头重感都有挂钩。但是,短促发力后出球更冲更有力也确实是朗M的优点之一,只是要在快节奏的平抽挡中打出这种优势的阈值并不低,对使用者的技巧和体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还有更难受的是其在被动局面中的挣扎能力。一旦被对手压制到接球点偏下,先不说听天由命的软档,光是极度压缩的发力空间与球拍较高驱动难度之间的矛盾就足够所有进阶前球友吃一壶了,更不要说反拍背身顶后场。在单打中,被对手逮住了不断推自己的头顶区反手区,如果连步伐和意识都跟不上,那大概率可以直接点投。
到了进攻环节,朗M的性能变化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从亮剑12到12SE的变化,出球带了更多Q弹的味道,不仅对发力技巧有待提高的球友来说更加容易打出形变势能,也通过松绑每一拍出球的发力节奏在长时间的对抗中降低使用者的体能消耗。 这一点改变,还带来了下压效果的变化。诚然球拍的上限非常高,笔者也很难说在多次的试用中打出了朗M的爆发力上限,但惊人的抗扭不仅维持了笔者后场发力打点的信心,其鞭打感的微量提升更是在重杀中提高了自己打出尖锐落点的概率。当双打对抗中充分发力的机会出现时,朗M能让进攻者爽起来;而在单打时通过不断的操作逼出对方不到位的回球时,一拍点杀突击同样能自嗨起来。
源自蓝厂的80孔构型从MX系列之后不仅引起了不少品牌的争相模仿,而且其后面的致敬作品基本上都悉数保留了该框型的特殊打感并引得多数进阶用户的认可。这点,从去年复刻的MX80N的市场表现也可洞见一二。 朗基努斯之枪也以此成名,但聚将的步伐从未就此停滞。对器材涉猎较多的球友可能不难发现GGEM将自家的合金碳纤维材料在多个系列中进行展开升级,可以说是目前步子迈得最快的品牌,这样的进步有迹可循,一发入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