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支吞噬,嗷,原来我之前体验过的其他球拍也都带附带这个芯片防伪功能啊?还有不得不说,薰风球拍的名称总是起得那么天马行空。
—外观 球拍以深邃沉稳且质感满满的罗兰紫为基地配色,将古铜与玫红缠绕融合,全拍中都透露出一股混沌、魔幻的蕴藏巨大能量的强烈美感,磨砂的底色也更显高级。
—参数解读 球拍的规格为:4ug6 空拍重:83.1g;上线上手胶后:93.3g:空拍平衡点:302mm;上线上手胶后303mm,略有前移; 拍框采用76线孔全线槽,薄翼型略微偏向于狭长(与锋影900new接近)的小拍面框型结构,中杆是搭配了一根弹性较为适中的6.8mm内发泡中管,这个是重点啊,两开的球拍居然也能用上内发泡的中管,薰风这是来真的啊。最后是一根205mm标准长度的手柄。 差点忘了球拍底盖处有个非常新颖电子防伪芯片彩蛋,跟yonex RFID芯片不同的是薰风的防伪芯片使用手机NFC功能读取即可,实际上也就是NFC防伪的芯片贴,虽然说这个技术手段也不是太高大上,但是还蛮有新意的,所以更不用担心它的成本过高导致抬高球拍本身的价格了。
—上手打感 不难看出,吞噬不论是参数亦或是框型的选取上都是全面对标红厂的锋影900new与绿厂的NF1000z。 但是小黄我作为两支球拍都打过的人也非常好奇,吞噬的打感表现究竟如何呢? 快,真的相当快,挥速的迅捷,出球的硬弹传导的直接了当,这是吞噬给我传递的第一感。 挥速快、不震手,打感还十分明快硬弹。 既然是对标,也都打过,就简单的概括一下其对标的产品特点吧,众所周知,锋影900new是比较典型的脆框韧杆,而1000z是脆框脆杆搭配,难怪它比较脆(哔)。 吞噬这支球拍则是硬框配硬脆杆,打起来与两支球拍都有所区别,而吞噬的这根6.8mm放在时下,属于是一根只能说是常规直径的中杆,在打感反馈上弹性适中偏硬,出球属性偏向干脆,不飘忽,出球指向性比900new更稳。击球的反馈也并非脆弹,吞噬的击球硬感较之1000z更为直接,吞噬作为一支2开的球拍,硬弹的手感却也不震手,主要是由于吞噬非常有诚意的采用了同等价位都不曾敢想的内发泡中杆,击球的反馈整体稳定性强,吸震手感舒适,还是让我感到十分意外的,所以在小球的处理上,吞噬的表现也还算不错。 在杀球进攻上的表现多以快节奏短发力的,304mm的平衡点下,头重感有,下压力也不错,但因为自身挥重不高,挥拍所累计的势能也随之减小,进攻的穿透力确实还是一般,但说实在的硬弹调校的吞噬,在进攻的凶狠程度上比较两支球拍来说都丝毫不会逊色,同样是速度快,但出球时的吞噬的整体抗扭更加出色,拍身一致性高,整体形变较小,杀球的落点和精度都更好把控。 但是小拍面,薄翼型的破风框搭配,挥速可以说是快到了极致,中前场的连贯衔接转换强,当然小拍面,容错低,防守起球基本上就是个被动,对我这种防守较弱的球友来说,真就很难有机会反击,所以用都用小拍框的速度拍了,管你这呀那啊的,你就进攻就完了。 —推荐总结 作为在框型与综合打感上对标锋影900new、nf1000z又更加偏向于结合两者各种优点的吞噬在速度表现上来说与两支球拍的表现是几乎一致的。 区别在于其打感上,吞噬主打硬弹,指向性更强,但打起来呢既没有1000z的脆弹舒爽,也没有900new的韧弹有力,但是它的爆发潜能更为浑厚,进攻的属性更加突出,在2开的球拍内已经是相当优秀的存在了,性价比可谓超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