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还是川崎能露脸国际顶级赛场时的当家出品。暂且不考究大师800的星级,光是结合时代背景考察这个拍的用料,都已经觉得不是等闲之辈。然而也如同笔者那由于无知而被骗走的大师700二代一样,这个拍无论从调教风格还是材料构造上看都显然是对一款知名球拍的模仿借鉴。
多少让我有点失望的是,尽管球拍具备了不俗的素质,但在当下以不同的视角再去考察这一类球拍的体验,那仍然没有经典款那么让人畅快。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3.47g,平衡点291mm,中杆长215mm,硬度高,八面破风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vbs70。
单就球拍的款式来说,设计是好看的,而且漆水强度也相当高。王道的黑白配,三段式构造,两翼黑色底漆采用了清漆附着,直接暴露出拍胚中最上层碳纤维的特殊纹理,颇有woven的味道。3、9点位置线孔有外波浪结构,这很有时代特点。其实,从外观上就可以辨别出大师800带有浓厚的原色MX80味道,这跟我印象中当年的川崎的形象有点不符,原创性缺了很多。
尽管八面破风框的发家品牌蓝厂自己也曾经在这个框型上试验过72孔,但这拍面打起来确实需要再适应一下。拍面上窄下宽,甜区比正常76孔框型更靠上切收窄一点,虽然从击球反馈上看打起来没有80孔那么苛刻,但其对使用者把控击球点控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加上整体高硬度调教风、3U规格,新手恐怕不能很好地磨合这款球拍。笔者倒是想起了以前好评的波力公主2,其强调的主动发力对进阶用户来说会有更加畅快的竞技体验。
先从速度感来说,球拍延续了八面破风框的整体感觉,挥速偏高但并不极致,在3U的框架下比起凌厉更显稳定。当然这种特性对一般双打的中前场抽挡连贯来说够用了,唯一有点恼火的是状态手感稍微不在线时,对击球点把控不到位会经常出现打到甜区外的情况,而72孔的框甜区外线张力有断崖式下降,在容错率上确实没有办法跟80孔的比,同时驱动难度是相当的,让我觉得当前孔数的设计有点因小失大。但是,为什么在公主2上我没有体会到这种遗憾呢?大概率还是自身状态的问题。
拍面比较刚,反馈直接对出球方向的把控有好处,但是球头跟拍面的接触时间短,对出球力量的调整尤其是网口的小搓放和后场的吊球滑板会产生一点挑战性。不过当前框型在吃球方面的不积极也直接导致了杀球只能完全依靠使用者自身发力水平的情况,无法摸鱼。笔者要在这款球拍上体验到带有中杆强烈形变的重杀并不容易,尽管其自身材料来到了40T这一级别,但没有头重感的辅助也只能偶尔打出直接制胜的进攻,更多还是依靠对局面的耐心跟随和平稳处理来实现得分。
它在我身体还没恢复的阶段里,通过提供我所相对熟悉的发力模式和击球反馈来辅助我补齐场上对抗的一点短板,但这种找补并没有达到能让我愉悦的水平,相反在恢复后我找到了球拍的不足和遗憾,这些因素放在球拍推出的时代也许算不上什么问题,但在当下已经变得突出。哪怕是以前的高端出品,现在也多少有点无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