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出其不意,一袭制胜,是为奇袭。那么羽毛球场上的奇袭需要什么?首先一定是速度,实战对抗,唯快不破;同时,欲奇袭,亦需谋略,而球场上的谋虑则体现在相持中寻求变化,体现在掌控全局的风范。2025年7月,李宁羽毛球鞋奇袭Ⅱ(POUNCE Ⅱ)经过全新升级,再度袭来!
奇袭Ⅱ是在2023年发售的羽毛球鞋奇袭一代的基础上改进后推出的全新产品,定位中端,如其名所言,它延续初代的设计主旨,主打的是轻快。奇袭Ⅱ共推出了三款配色,分别是标准白(AYTV013-1)、标准白/黑色(AYTV013-2)、荧光胶黄(AYTV013-3)。接下来,在本文中笔者就以这款荧光胶黄的奇袭Ⅱ作为主要讨论对象,来聊聊它的“奇袭”之道。
外观设计初赏 在这次发布的奇袭Ⅱ的三款配色中,笔者选择了荧光胶黄,主要是看中其独有的辨识度,第一次看到就很抓人眼球,通体采用明亮黄色的外观非常亮眼,澎湃着闪电般的速度力量感,又散发着青春活力气息,展现着羽球人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个性。
极具速度感的流线,在荧光黄的加持下,完美凸显球鞋的迅捷与轻量定位,静看之下似乎就蕴藏抑制不住的力量,随时都会迸发出来。
在黄色的基础上,中后部分搭配以黑色,黑黄的经典搭配,通过鲜明的对比,展现球鞋的设计全貌,没有过多复杂的图案点缀,整体风格简约大方。
不过在该有的细节上,奇袭Ⅱ也丝毫不马虎。外侧醒目的白色李宁LOGO搭配黑色轮廓,在球鞋整体曲线的映衬下,展现着动感之美的同时,也突出了品牌元素。
上方靠近前掌处印有黑色的小字,标出了“奇袭Ⅱ”的英文名称“POUNCE Ⅱ”。
而在内侧,和外侧相对应的位置同样有一个硕大的李宁LOGO,区别在于这里仅有黑色轮廓,两侧不同的颜色设计带来了更丰富的视觉效果。
后跟下方的黑色部分中央印有羽毛球的标志,表明羽毛球鞋的身份。
鞋舌顶端的环形图案可谓是两代奇袭羽毛球鞋外观上的一个标志,奇袭Ⅱ延续了一代的这一特色,黑黄相间的圆环衬于李宁品牌名称之下,下方还印有奇袭的英文单词,这两处点缀可以说是在最醒目的中央位置展现了球鞋最鲜明的特色,亦是其辨识度所在。
到了底部,中底和大底均延续鞋身耀眼的明黄色,中足处加入的TPU则采用黑色,搭配简单却恰到好处。
相比一代,奇袭Ⅱ在外观方面保留了诸如后跟处羽毛球标志、鞋舌顶端环状图案等标志性点缀,不过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更为简约,搭配的整体感更为出色。
参数配置浅析 围绕“轻快”的关键词,奇袭Ⅱ的配置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都是朝着轻量进行设计的。鞋面较薄,大面积采用创新ETPU纱线材质,不仅保证了较轻的重量,透气性也尤为出色。
前脚掌处的鞋面网布外围包覆了TPU薄膜来增强鞋面的强度,保证对脚掌包裹的稳定性以及侧向支撑强度。
前掌内侧进一步包覆耐磨材料,来提升鞋面的耐久度。
后跟中下部环绕黑色TPU,质地偏硬,起到稳定脚踝包裹的作用,让实战中的每一次跨步都更稳健。
顶部微微后翘设计适应移动时脚踝的弯曲曲线,提升舒适度,也更便于穿脱。
奇袭Ⅱ的鞋舌同样采用网布设计,保证透气性。
而内侧的气垫设计不仅达到了轻量和柔软的双重效果,也加强了鞋舌对脚背的包裹,且具有均压的作用,保证系紧鞋带后的脚背舒适度。 鞋舌顶部搭配“SOLIDE SYSTEM”可调节鞋带环抱装置,让使用者可根据个人的穿着需求来调节鞋面环抱松紧度,来让鞋的合脚性及舒适性达到自身所需的程度。 在鞋舌两侧,中段两组鞋带孔采用动态绑缚式设计,给予使用者更大的调节空间,进而保证中足处更为贴合的包裹感。 奇袭Ⅱ的中底结合了“李宁云PLUS”和“李宁䨻”两大科技。前者作为李宁云的升级版,兼备轻量和回弹性出色的特点,保证了穿着的舒适度;而“䨻”的强势加入,不仅大幅降低中底重量,更是显著提升了其缓震以及回弹性能。 另外,奇袭Ⅱ在中底加入大面积的硬质异形TPU,来满足抗扭强度的需求,同时保证对中足的支撑。 后掌底部外侧还嵌入了一块同样材质的TPU,来进一步维持中底的稳定性。 奇袭Ⅱ的大底采用实色无痕橡胶,圆形放射状防滑纹路设计保证步伐移动时的抓地性能。 作为升级后的二代产品,奇袭Ⅱ继承了一代的楦型设计,但鞋面材料、包覆TPU薄膜的位置和面积均不同,向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做了改进。 后跟处,奇袭Ⅱ设计得没有一代那么高,提升了灵活性,但下方的硬质TPU比一代的强度更高,论稳定和保护性并不逊色。 奇袭Ⅱ的鞋舌顶部保留了一代标志性的可调节鞋带环抱设计,不过顶部更厚、面积更大,对脚背的包覆效果也更为出色。 中底结构也做了明显调整,奇袭Ⅱ中足处左右相连的TPU无疑带来了更高的抗扭强度。 大底的防滑纹路也采用了全新设计。 总的来说,相较于一代,奇袭Ⅱ全方面提升了科技配置,材料更高端,综合性能更加稳定优越。 而在配置提升了的情况下,奇袭Ⅱ也同时做到了更轻,实测得单只左脚重约337.15g,单只右脚重约332.90g,相比一代单只的重量减轻了十几克(笔者的这双为43.5码,内长275mm)。 奇袭Ⅱ原装鞋垫单只重约25.94g,厚度中等。 底面根据运动时脚掌触地的状态设计了不同的底纹,以适应所需的弯折状态,也提升鞋垫在鞋内的锁定效果。 实战体验畅谈 包裹 奇袭Ⅱ基本延用了一代的楦型,前掌空间相对较宽,中足和后跟则偏窄。而且相比一代,奇袭Ⅱ中足处的鞋面明显强度更高,对脚掌的包裹更为紧致,两侧的包夹感很强烈,因此提升了对脚掌的固定效果,这保证了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但与此同时,是否习惯也决定了不同穿着者对其舒适度的评判,所以在楦型的选择方面是使用者需要仔细考量的。笔者属于罗马脚型,新鞋上脚后感觉中后部略微偏紧,前掌则略宽松,不过影响都不大,并不会有明显的多余空间而导致脚掌在鞋内出现位移现象。如果是脚掌偏瘦的球友,要改善前掌处的包裹不够紧实的问题,可以选择穿着偏厚的球袜,不过这样就更需要适应中后部的穿着感觉。 另一方面,奇袭Ⅱ的鞋面对脚背的贴合度还不错,而且偏薄的鞋面在弯折时非常顺畅,即使是新鞋,在做启动步时不过感觉到鞋带来的阻力,后跟抬起后整只鞋也很跟脚,因此奇袭Ⅱ的动态包裹是比较稳定的。 此外,奇袭Ⅱ的鞋面透气效果在羽毛球鞋当中也是属于出类拔萃的,大面积的透气网布散热效果显著,经过长时间穿着的考验也丝毫不闷脚,清爽舒适。 抗扭 奇袭Ⅱ的中底虽然没有加入碳板,但大面积的异形TPU质地偏硬,也起到了较好的抗扭效果,用手掰动可以感受到其中底在受力状态下稳定性不错,比一代更加稳固。
同时,奇袭Ⅱ在足弓以及后跟处鞋面强度的提升也显著改善了鞋面的抗扭,使得在实战中进行大幅度跨步时安全感十足。不过作为总体偏轻量的球鞋,也并非没有缺点,奇袭Ⅱ前掌鞋面相较中后部偏软一些,再加上楦型不完全贴合的情况下锁定感不足,在二次启动等涉及到左右扭转的步伐中稳定不够,所以脚型的适配是很重要的。
侧向支撑
同样,中后部鞋面强度的提升、稳定性的大幅加强,不仅有利于抗扭,在侧向支撑方面也有显著贡献,这使得奇袭Ⅱ在移动过程中的侧向稳定性也明显强于一代。在双打中进行快节奏的横向移动时,奇袭Ⅱ给人的支撑感还是很稳定的,被动步伐中的跨步亦是如此,后跟落地时脚踝基本没有多余的向外侧倾倒的趋势。同时,前掌偏宽的设计也使得奇袭Ⅱ在触地时即使有一个侧向的受力,脚掌也很难出现外翻的情况,总体来说安全感很不错。
启动
作为主打速度和轻量的球鞋,奇袭Ⅱ在启动方面基本具备了“触地反馈直接”和“轻”两大要素,表现也是毋庸置疑很出色的,它在蹬地过程中有很好的场地感,脚下基本没有拖沓的回弹过程,能够让人清晰感知到力从地起,以最快的速度把启动的力量送出去。另一方面,奇袭Ⅱ整体重量也比较轻,移动中很灵活,连续穿着、体力下降的情况下也不会给脚造成负担。
缓震
奇袭Ⅱ相较于一代,由于中底的“加料”,实际穿着下鞋底给人的感觉会比一代略厚一些,主要体现在后掌,因此在相对不影响前驱启动的情况下,奇袭Ⅱ在缓震方面也做到了提升,这主要表现在网前或底线被动情况下的跨步,脚后跟落地时,多余的冲击和振动能够得到化解,缓和脚感。
不过毕竟启动和缓震无法兼得,前掌保持偏薄的设计仍然使得奇袭Ⅱ在后场起跳落地后会让人感受到比较明显的冲击,对大体重且酷爱起跳进攻的球友来说需要谨慎选择。另外,前掌偏薄的弊端也体现在回动上,奇袭Ⅱ启动虽快,但出去快,回来时稍显逊色,或者说比较考验穿着者自身的脚踝和腿部力量,能否在步子跨出去以后快速蹬回来,做好应对下一球的准备,是关键。
防滑
奇袭Ⅱ所采用的实色橡胶大底硬度适中,抓地力方面是完全够用的,在笔者穿着的过程中,在三个以上不同场馆都进行过单打的实战,在大范围的跑动中均未出现过打滑的现象。
综合评价 出奇制胜,谓之奇袭,以此命名的羽毛球鞋,体现了对“快”的极致追求,而它的性能特点也首先是凸显了速度,以快致胜,方为 王道,奇袭在启动方面的迅捷使其能够帮助使用者在场上率先占据速度优势,以快节奏引领对抗的进程。 奇袭主打的是突然,是避免正面交锋的战术,在对手未反应过来时就迅速夺取胜利,速战速决,奇袭Ⅱ的设计完美演绎了“奇袭”的理念,够快,但在稳定性和保护性方面的性能表现无法和全面类球鞋相提并论;能够放大主动优势,但在稳扎稳打、拼稳定性和持久度的方面并不出众。不过相比不少主打速度的球鞋,奇袭Ⅱ依然要出色不少,抗扭、支撑、缓震,虽都谈不上极致,但该有的一应俱全,作为一款定位中端的羽毛球鞋,已经是颇为全面了。 荧光黄那与生俱来的速度感,可以说和这双奇袭Ⅱ是颇为契合的,使其从外观到性能的设计都处处散发着强烈的活力与激情,蓄势待发,好像只需一声号令,即可疾若飞电,冲入敌阵,尽显破局奇兵之势,踏光迅袭,一击制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