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做冷门的拍子的试用分享,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一来其实真没多少人看,阅读量较多的短期内能上万的冷门拍就俩帖子;二来收回来之后出手难度极大,保值率很低,而且资金回笼时间绵长;三来找到沧海遗珠的概率还是低,各有各足以让她们冷门的不良因素。
缘起第一次我打了FZ的进攻拍之后,马上就有学生党找我推荐(换拍)另一把FZ。今后恐怕是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对入手球拍的筛选要求了。这次的FZ,试用结束后没有达到我预想的获得感。
参数:3UG5,空拍88±1g,平衡点290±2mm,去底后使用状态93.7g,平衡点310mm,中杆长218mm,调教偏硬,9—3点线槽,88孔线床,全破风框,质保32磅,拉线24—26lbs bg80线。以下简称290。
290很好看,它所采用的深蓝色就很符合我胃口,此前同样使用了深蓝色作为主色调的拍子是神速60和hx30,给人一种干练优雅的印象,像是一台lotus,或者是玛莎拉蒂。拍子的漆水质感也很在线,有金属光泽。拍框的破风线条其实很耐看,尤其是4、8点两个位置的拍沿,可以看到一次成型的拍框从线槽过渡到非线槽同时兼顾了破风的碳纤维结构改变纹路,有肌肉线条的美感。只可惜漆水质量不够耐造,我能看出来上一手试用时磕到了拍子12点,但是不能解释为什么直接掉了一大片表漆。
290的迷惑性很大,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拍子的原始状态了,但在去底后,使用状态平衡点提高了整整20mm也是很少见的现象。以前90s也会发生这种情况,但那是一把4U的速度拍,自重越轻受局部重量变化影响的重心迁移越明显是正常的。但290是一把3U的拍子,去底后平衡点变化如此剧烈,可能由于拍头处用了很高密度的材料(钨)去做拍框成型。难道,290的命名源于其空拍平衡点?那么也不难想象他还有一个大哥9x300是什么风格的拍子了。
上手时,290给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是一把中规中矩的进攻拍的表现——没错,尽管是全破风拍框,这依然是一把带有明显进攻拍属性的产品。除了拍头较重以外,长达218mm的中杆也降低了打出形变的难度,76孔线床甜区大而规矩,在上手球中290有着不错的体验。慢节奏的高远球能打出速度打出弧度,借力容易,破风框对挥速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尽管对于主动的来球290有着很多的处理资本,但在尝试加力打出平高球、点杀时,还是会有受制于拍子挥重大、发力技巧有门槛的一面。
它进攻拍的一面还体现在杀球的质量上。既不是小拍框,也没有软框体,290的出球威力都来自拍子的挥重和中杆的弹性上。挥重自不必说,中杆的表现也是良好的,具备一定的爆发力,在双打中能做出带来足够威胁的下压。就拿它做进攻拍使用,能杀出质量,但在我看来拍子的中杆存在性能衰减的情况。有时候,连续几板进攻下来,会感觉拍子发飘,有点不好掌控的感觉,不够坚挺连带进攻信心受创,下压缺少了一开始的坚决。而且跟cnt power一样,击球反馈多少有点脱节、震手的感觉。
上一把cnt的破风框跟这把290还存在着差别,290的拍框更像是亮剑和高神的魅剑系列。尽管带有麻花的拍框破风效果很好,但也带来了亮剑系列同款的毛病:抗扭不足。在发力击球时,拍框的形变有点明显,使得有时候出球的方向与预想的不一样,准度和威力的统一对力量和手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业余球友来说这是具有挑战性的,毕竟在认真对抗时的更多情况下他们的余力只够仓促回球,而拍子头重导致引拍挥拍的时间更长会加剧出球偏航的情况。
290的网前反而成为了我最满意的地方,小球很好做,得益于适中的持球感。手感较为扎实的它能给我带来更多的信心。然而要是遇到对方铁了心跟自己抽挡,那也没太多办法,连续的引拍挥拍时会有种手腕转不过来的情况。而且,290当前调教下在双打更高密度的攻防中对体能也是一个考验,杀够两三场之后,大多数业余球友可能就要进入低功耗的摸鱼状态了。
这次的FZ是一款堪用但是不那么突出的拍子,驱动起来有一定的力量门槛,这种门槛的形成不在于能否打出一拍威胁十足的杀球,而是在于能否长时间地保持高质量的主动下压。在我得知这拍子的价位之后,考虑到fz目前的认可度大概是自主品牌/二线品牌的水平,我不禁比较:比他连贯的有川崎闪电/战狼,比他糖水的有cn40/cut,比他好看的有厚羿/朗枪,比他全面的有2013p/l,比他能攻的还有哥伦比亚。在这个价位上对它非选不可的理由,除了颜粉以外,我确实很难找到了。
淘二手换来的冷门拍子上家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对器材认识程度还不够深的学生党,他们或在实体店被忽悠好价买了小品牌,或使用过程中不审慎导致瑕疵形成,往往还伴随了对拍子的估值能力不贴合实际的情况,变相把被商家割的韭菜一部分转嫁到下家上。
还是要采取一些措施,通过更严格的准入,力求少亏一点能让这个系列持续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