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无护线管设计,已经出来有一段时间了,为数不多品牌在捣鼓,以台湾redson为代表,奇葩镂空如王子的O3笔者也体验过。
去年波力说也要倒腾一款无护线管的拍子时,基于此前较为一般的体验感受,心里嘀咕了一下,觉得没那么靠谱。但真的出来之后,还是要试一下的。
参数:4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1.0g,平衡点295mm,中杆长220mm,硬度调教适中,流体破风拍框,全线槽,72孔线床,质保28磅,穿线24—26lbs vbs66n。
老实说,拍子没到手时首先担忧的不是性能,而是波力的外观设计能力。这次的白黄蓝配色看上去会比较王道,全部碳纤维都用上了底漆进行覆盖。T头的波力标志换成了金黄色。拍框两侧的色块加拍头白色部的样式在近几年面世的拍子上很少见了,笔者就还记得VT系列有几款这种涂装风格的,所以第一眼看无影手感觉还有点复古。
无线管技术要考量的点不少,就连没有工科背景的笔者也知道一两点。首要解决的是减少线材对线孔产生过大切应力的问题,因此波力在无影手的拍框上做了外波浪设计,让线材从一个孔到另一个孔时的弧度变化缓和,让孔口受力均匀。同时要改善线材与线孔接触面的光滑度,以免损耗线材,可以看到线材从外部穿入线孔时确实有局部圆滑的处理,但从拍框内侧穿出时似乎还比较锐利,不知道会不会在双线孔这样较为拥挤的出口产生额外磨损。
但笔者手头的是一把二手版本,上一位使用者对它进行过较长时间的试用,到手后经过检查也暂时没有发现线衣磨损的情况,看来工艺还是过关的。
就上手的感觉而言,没有过分突出的手感特点,突出一个偏快的平衡。确实笔者也觉得就算用上了新科技,波力最近新品的调教也过于圆滑了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出类似乌缺3100s那样的杀器来……扯远了,无影手还是相当趁手的,只是这种平衡点和软硬度的设定笔者在其他系列上已经体验过多次,作为一个新科技的验证平台,这种保守也可以理解。
不出意料,这是一把上手阶段非常友好的拍子,中杆弹性良好,头重感很少,借力感十足的无影手在对拉高远球热身时较为轻松。三两拍熟悉下来后尝试把球控制在对方底线附近,也较为稳定,看来拍子并没有牺牲刚性,能达到乌缺系列的手感表现。不仅稳定性良好,其手感反馈也较为柔和、舒适,没有发木或是发震的现象。
一般来说,去掉护线管之后,线材在线孔中的裕度增加,更容易产生滑动,导致网压偏低的现象,具体表现包括了有时候发力过程没有偏差却莫名其妙下网。在无影手上我能感觉到它较好的弹性,但网压偏低的问题是否有所克服?值得庆幸的是,笔者在体验过程中线床反馈的感觉没有明显的异常,因此在控球或者下压的过程中它都能如实地反映出球的质量。这让它在控制网前的小球以及在后场的劈、滑板动作具有良好的手感保证。无影手的甜区很大,进一步提高了这一类精细操作的容错率。
当然了,全线槽加低挥重加破风框,无影手的挥速很高。在平抽挡或者是面对密集的防守需求时,这种属性让它有着惊人的挣扎于被动的能力。
在进攻方面,基本上就是一把糖水拍的感觉了。在重杀时拍子有点hold不住会发飘,有部分的卸力感,属于中端拍的体验。无影手胜在连贯速度上,通过更密集更多变的下压方式拉扯对手直到撕开防线得分。
但有一点属性是笔者无法验证的,那就是取消护线管后线材的磅数衰减以及损耗速度,只能等后续有缘人吧。
当前无影手更加像是一个技术验证平台,而这个无线管的试验做得十分成功,有效地抑制了本身手感发振、网压偏低的缺点,还不怎么走线。但当抛开技术去讨论,它更像是一把中端糖水拍,没有奔着非常极致非常优秀的方向去调教,在竞技中的表现不过不失。
不过,一旦技术验证成功,就说明了有后续的更多可能。文中力学分析不靠谱,如有错误之处,不吝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