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蹭回来的使用体验,如果不是拍主提醒,我都不知道这款拍子跟TK-XY不是一路的。当然,使用上的主观感受可能跟实际参数差异不符合,我写的这个东西大家大概看看就好,不必当真。
参数:5UG6,去底,使用状态总重79.9g,平衡点306mm,中杆长220mm,硬度适中偏硬,盒式拍框,76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高神65线。
击破早期作品也是“工厂风”浓烈得不行,而且拍子虽然稀少,但也是xy的姐妹款,因此二者的样子相似程度很高。过了一段时间再看同款造型,因为橙绿的贴纸装饰,会有一种双刃10的既视感。
如果要说有什么显著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中杆了。XY尚是6.4mm的超细中杆,到了X就赫然标注为6.0mm。
从别的4U规格的拍子换到TKX的瞬间,右手有种解放感,拍子十分轻快。因为轻快发力动作顺畅,所以发力的感觉良好,即便没有拍头的重量提供借力感,在看准来球了之后一发力依然能实现具有力量的出球。同样是偏小的拍框,这把拍子的聚力感同样在线,只是受制于拍子本身的体格,球速的衰减还是比较明显,在长线路的出球中尾段的减速大大地限制了拍子通过平高达到压制对方的效果。
不过它也在XY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高了连贯的属性,从架拍到挥拍击打的行程非常短,助长了不架拍坏习惯的滋生(开玩笑)。从连续挥拍后中杆的恢复速度看,tkx不算是最好的,但禁不住在轻快的加成下能如鱼得水地快速出球,如果能接受拍面略小的问题,这绝对是一把平抽的极佳利器。
我个人(也)觉得,50T级别可能用在超细的中杆上效果更好,当然最好也是用在小拍框上——是不是一下子对标的产品就多起来了。以这把拍子为例,虽然做到了足够快足够连贯,但在主动下压中也必须要让每一拍的出球达到能给对方造成威胁的阈值才能让密集的火力输出避免隔靴搔痒的情况。而TKX凭借中杆的弹性和小拍框的弹射努力避免了由于自身轻量化导致的每一拍下压不痛不痒的情况,杀得不重但出球速度够快,如果能杀到对方比较尴尬的位置那还有直接得分的情况。
不过说是要杀准一点,乃至每一拍的出球都务求更精确一点,确是有点为难5U的TKX了。对这个身段来说它来说,手感没那么稳定扎实是必须妥协的地方。或者试试更高规格的版本?反正笔者觉得还是轻的击破出品更好玩……
所以,用这把击破时在轮转到前后站位的网口时,哪怕击球点稍低难以通过抹扑的情况继续保持主动时,我都懒得在网口做搓勾放这样的小球,直接快推两边底线之后跟网守直线补刀效果更好。一是它的出球突然很容易过水平不高的前场队员,二是只要能拉开角度,对落点的要求可以低一点,降低了手感不稳定带来的影响。
说白了,打tkx就是要抢要快要短兵相接的平抽快挡,坚决以快节奏的对抗主导场上节奏。大开大合的攻防不太适合它,难道还要强求重杀攻破或是坚毅防守拖垮对手吗?这不擅长。
倒也不能百分百这么说,毕竟TKX接杀弹分边的感觉还是很爽的。
跟TKXY相比仍然能做出自己的特色,相当不错的一个玩意。说实话,最近各个互联羽球网品牌都在玩对标,包括击破在内的那些大批款式的东西实在很难让人提起兴趣。反倒是没那么新的那些带有自己原始设计想法的小批量试验品十分好玩。也许后来者的工艺会有更大的改进能为拍子带来更高的性价比或性能上限,但笔者似乎已经过了打球主要追求赢的阶段了。
打着觉得开心有趣愉悦本身,我觉得是更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