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把这个系列当作日记的性质来完成,可以看到自己一路以来的变化。越是经历得多,越是能发现自己的疲态。为什么要重新用一次英菲尼迪呢?明明以前就用过了不少,包括元祖级别的英菲尼迪2、变革的003/004、复刻的糖水007、序号最高的017,即便号称是015-017的复刻模板008也有010这样只有在涂装上有所差异并且经过试用的版本了。
也许,我更多只是想看看自己还能不能回头吧。
本次试用器材借自友人的装备。
参数:3UG5,有底,使用状态总重96.6g,平衡点296mm,6.5mm中杆,40T材质,长220mm,硬度偏高,流体盒式拍框,76孔线床,全线槽,质保30磅,穿线25-27lbs VBS70。
008-010都是同属于脸谱系列,拍框3\9点方向以及中杆靠近T头上的川剧变脸现在看起来跟当时看到010给我的感觉有着类似的瘆人。不过尽管又是老波力的清漆无补土碳纤维原色工厂风格,酒红色的主题色调让拍子看起来还是正常了一点。说起来,不知道笔者此前有没有留意到英菲尼迪的拍框是全线槽的,这次的再遇见我会惊讶于此,也不知道是出于初见,还是因为走衰的记性。
拍子的硬度比较高,在挥动时对挥重的感知会更敏感一点,确实017会比较像它。然而以往笔者都是讶异于这个纤薄小拍框极低风阻带来的高挥速体验,这次我居然觉得008的头重感影响了它的灵活性,可能是状态波动的原因吧。
曾经有一段时间笔者对经手的小拍框都有一种信手拈来的迷之自信,觉得自己只要花足够时间就能彻底打开它,但这次笔者认识到了之前的自己确实是自大了。在线材状态下降后,我用008甚至找不到热身时拉高远球的感觉,总觉得没打到甜区,也很容易打框,很难适应挥拍的节奏。
而且,一年过去了,尽管笔者打了不少好用舒服的中低端波力,这次重返英菲尼迪,我会觉得拍子击球的质感发木——不可能是开杆的原因,毕竟这把器材在友人手中已经用了很久。
上文说到的找不到感觉,持续了一整天,因为硬度的提升和拍面面积的下降,对发力的集中度和精确度要求提高了很多,在状态不佳时双打的失误率急剧升高,接连的防守挑球不到位让笔者怀疑人生。结束了第一天的重温后,笔者直接怀疑此前的试用之所以给出好评,是依赖于更好的线而非自身的能力,还是因为那时自己年轻的身体确实能hold得住?不过无论是哪个原因,都足够让笔者沮丧。
尽管暂时还不能把008的性能完全压榨出来,也还是能感觉到008的上限之高,所以我也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在最终下笔的今天,算是把它用习惯了。尽管如此,它的小拍框让我在网前的小球和后场的吊球都吃了很多亏,在快速的来回中即便抓到对方的回球线路也偶尔会因为挥速以及拍框面积的错误估计导致没有打到点上,而在被动阶段则依然有着很难把球回到位的情况。用它来带新手打对抗,是一件让我很崩溃的事情。
可见,我自己的试用分享其实极大地受到了拍子以外的因素影响。我像个渣男,走到了分手的边缘,终究说出了那一句。
我变心了。Sorry,It's my fa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