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这是一把我有所关注的球拍,或者说风刃600这一家本身我都比较看好。一是作为中端和高端的一个分界系列,拍子的素质其实与高一级别的产品没有明显差异,二是有不少职业选手都选择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去赛场中进行严肃的对抗,三十根据我对600C的体验来看李宁这个风刃框跟它自己搭配的中杆相当契合。而在装备库里,评分最高的600就是今天的这把。
不过,千人千拍,从这次在娱乐局中蹭球友装备的使用感受、以前发表的体验分享以及部分还没有发表的工作来看,我个人不适应大部分红厂5U以下规格的出品。
参数:5UG6,去底,使用状态总重85.2g,全长670mm,平衡点315mm,中杆长210mm,硬度适中,破风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7-28lbs 高神雷鸣65。
虽然它全黑,但是我喜欢这种造型,看上去就不容小觑。经典的粗中杆加风刃拍框,框内侧金属效果水贴,少量的荧光黄、紫红和蓝色贴纸做线条装饰,有力量感。如第一段所述,考虑到风刃家族没有7字头的作品,那600自然也对标了高端拍的用料和科技,在拍子的每个地方都可见TB nano、机翼稳定系统、复位弹性扭角等的标记。至于风刃框对颜值影响最大的地方,依然是容易破相这个问题。
与600I的初次接触,我对李宁的5U球拍固有印象进一步刻板化——自重不高,挥重很大。所以,单纯把它掂量起来没觉得有太多的异常,但空挥了几下之后就会被其夸张的头重感打了个当头一棒。虽然挥重大,但是风刃很好地降低了拍框的风阻,所以挥速较为理想,印尼混双选手门塔里就曾经用过这一款。
挥重这一点还比较好适应,而难以适应本拍的球友大概率是有着压腕坏习惯的,建议改正。拍子的甜区表现直接参考风刃600C的试用分享即可,规律且可控。另外,拍子的长度跟88S一样,相信也是为了适应快节奏双打而做出的调整。
但是,这个框搭配这个挥重就很精准地干扰到我习惯的挥拍节奏,头重感强烈让我不自觉加力挥拍,但加力挥拍的速度提升过快导致过早击球,除了偶尔打不中甜区以外还会打框。笔者用了这么多框型的球拍,风刃绝对是适应前打框概率最高的一型。
反馈方面,由于拍框刚性较高,因此线床硬度偏高,打击感相当直接,还还原了笔者一直以来有说的李宁中杆的发木质感。这样一来,其实我还挺喜欢600I的进攻手感。虽然官方标记其硬度偏低,但实际打上去中杆并没有疲软的感觉,依靠600I的自重能很好地通过重杀或者点杀把球头打出去、压下来。在发力进攻的过程中,出球具有相当的力量感,哪怕发力没那么集中也能打出一拍堪用的下压。
当然了,能打准甜区的时候进攻是爽,只是要花一点时间去调整击球节奏。但另外有一点,笔者一直都对风刃框的抗扭抱有信心,粗壮且硬度高的框体让拍面的指向性相当清晰。所以在打一些控制球路的时候,比如说大角度推和抽两边线的时候600I也表现得可以。不过就算拿住了前场,有时候封网还是不够利索,出手时机需要更加多的调整。
按理说,670mm长的拍子在平抽挡中会因为灵活度上的提升而占有优势,何况600I的拍面刚硬出球响应快,很容易打出快节奏的对抗。然而,过高的头重感影响了发挥,尤其是正反手握拍切换迎球的时候会转不过来,没有那么强大的连贯能力。
而拍面的刚性之高其实是不太有利于笔者小球手感的稳定,有时候对抗节奏一提上来,卸力挡、放个近网力道拿捏不准容易弹高。防守和被动球处理方面,则中规中矩没有太多可以说的地方,600I的挥拍节奏对笔者来说一直都是最难适应的一个点。
就像是偶然结识了一位友人,平日相处还挺好挺客气的,但目睹了一次事件的发生导致ta人设迅速崩塌,产生“哇,原来ta背地里玩得那么花”。我承认,在600I上吃瘪了,但这不是一个大问题,毕竟对于能力进阶的球友来说这是可以适应的,而且球拍的上限并不低。不过一来我很怀疑在适应600I之后会不会产生了毁手感的效果导致切换其他拍子时会产生短暂的不适,二来在其他同等级拍款在同样具有高上限的前提下适应这一把怪咖是否仍然有必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