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自从笔者从99档开启了不知名小品牌的试用(注意,不只是小品牌)之后,更多的拍款或被动或主动地传到了笔者手上。也对的,每个品牌都有自己发展的权利,如果笔者的无偿平台能在实现笔者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给予有实力的小品牌一定的支持,那对消费者和品牌来说都自然是好事。
回到这款,速烁我是真的没有听过,虽然球拍是友人让渡给我的,但这真的妥吗?
参数:4UG5,去底,使用状态空中88.04g,平衡点306mm,中杆长213mm,硬度适中,能量反转破风框,76孔线床,10-2点线槽,质保31磅,穿线25-27lbs 高神钢甲5。
Z9这个名称是笔者在意的,会让我联想起BMW Z系列那些经典。Z9有两个颜色,笔者手头的是黑色版本,在拍框2、10、4、8点处采用了保守的黄色贴纸装饰,这也是很多拍款的装饰定势。品牌图标是一个闪电,想营造出一种速度或是威力的感觉。球拍的外观中规中矩,没有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瑕疵。好像小品牌在发展阶段初期推出的升级款作品都是采用了黑色涂装更多,大概是因为这样的效果更加可控吧,这样的保守无可厚非。
这是一款典型的速度拍,当前破风框在收敛色之下显得非常收窄,而且破风部分的处理较为激进,在空挥时甚至能产生尖锐的鞭击音。官方提示中杆的硬度偏高,但笔者并没有体验到太刚硬的调教,只能说适中略高一点点。但无论如何,高挥速加上大拍面的配置,上手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没有太多需要适应的地方。同时,因为平衡点略高、中杆不疲态、材料有弹性,所以击球时的力量感得到了保证,让笔者对它接下来的表现有所期待。
另外,使用能量反转框的球拍笔者也用过不少了,不知道是否跟它的拍面特性有关,无论是否为大厂出品,普遍打起来都会比想象中糖水一点,包括能量80/75C这样的“杀器”。
不出所料,Z9的连贯速度非常快,相对灵动的身段和较为友好的发力模式使得笔者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处于中半场处理均势的平抽快挡还是处于主动后场实施坚决的连续下压都有良好的操控感。虽然拍面没有做得太刚、保留了一定的持球感,但是挥速快所带动的反应快显然能盖过这一点反馈上不干脆可能带来的不利。使用Z9进行快节奏对抗时,无论是被动、主动还是相持环节,都很快能入戏跟上甚至带动场上的速度。然而,中杆在这一阶段的体验中也显示出了形变量偏大、形变后恢复不够迅速的缺点,有性能衰减的假象。所以随着对抗时间的延长,笔者的出球信心会有所下降,特别是在连续几拍发力的下压都被顶起来的时候。
但抛开多次出球时坚决程度下降的情况,Z9在重杀中的表现是胜过同价位很多产品的。喜欢鞭击感的球友应该会喜欢用Z9打进攻,因为它的中杆形变特性带有这一类的反馈感,要杀出那种音爆的感觉相对容易一点。Z9在单次的重发力下压中仍然会产生一点卸力感,但出球的最终质量还不错,而且杀球也不需要维持那么集中的精力,在保证了底线质量的同时提升了正确发力后正反馈带来的快感,可以说是如同GT86那样的“驾驶者之车”。
这种中端破风框球拍在抗扭方面的硬伤,目前谁都不能很好地把它规避掉。所以在一些长线路的出球中,或者是快速的推球和点杀中,球头最终的落点多少有点不可控,放弃对出球质量的绝对把控并发挥连贯优势同样是Z9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处理被动时球拍的表现也是较为友好的。虽然笔者更加希望它能作出更硬朗一点的调教,但也不得不说现在的Z9在攻防、主动被动中的表现已经相当均衡。在接杀挑高、反抽这样能借上力的动作中出球质量良好,能顶到位,需要主动发力的接吊挑球也不吃力,同时被打了反手低位也依然有后场的摆脱能力。拍面大,来不及发力的时候卸力软档一拍也不会留下什么破绽。
笔者也稍微做了下功课,球拍当前的价格是有诚意的,在它所在的价位也是一个除了品牌力以外的优选。但笔者同时也迷糊了,现在特定价位的选择很多,好像选谁质量都有保证,都是同行卷出来的效果。而猎奇向的作用,也更多地从选优逐渐变成了避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