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原创文章发自中羽在线,转载请保留出处和作者!
偶尔、随缘、补缺更新一下超级波。
如果命名规则就是按数字大小关联面世时间的话,那么超级波30应该就是祖宗了。当年Ti科技盛行,同时蓝厂的速度感崭露头角,在进攻拍上也开始玩花活了。
超级波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系列,目前用过的全部球拍都让我记得住。
参数:3UG5,去底,使用状态总重92.09g,平衡点309mm,中杆长215mm,硬度中等,椭圆破风框,72孔线床,9-3点线槽,质保30磅,穿线26lbs bg80。
笔者总诟病老拍的涂装没有办法实现多贴纸和多喷涂的应用以至于现在一股老气横秋的感觉,那大概是因为没有用上永恒的流行色。超级波30外观大方秀气,配色定律仍然生效,而且还不是那种粉嫩的外观风格。两翼的一抹银色黄色衔接了拍头黑色的过渡还形成了鲜明的层次感,球拍像白银骑士。
3U规格的拍去底后多少会有点坠手,况且还是本身就偏头重的进攻拍。不过对笔者来说还比较好接受,主要是得益于中杆目前比较适中的硬度,让我在跟它磨合时避免了打不动的困境。拍面比较大,甜区占比也高,圆润的拍框也带来了更低的风阻和更顺畅的挥拍体感,让超级波30变得相当友好。
但是,放现在球拍弹性不好这一点,也是事实。而它甜区力量会比较散,出球的能量会调用更大占比的拍头份量,所以挺适合力量储备更好的球友。
我没有开玩笑,它的挥速是真的不错,尽管没有到达速度拍的程度,也足够让我在双打中用它来应付中场的抽挡了,而且球拍连贯起来还有手感硬朗的优势,出球不肉不粘。不过它的体量也不太容易让我打出短促发力的感觉,而且弹性一般,长时间打下来业余球友会更多地用到大臂去补偿,动作就变形了。代价嘛,大概就是震手和挥重带来的手臂酸软了。
超级波30的拍面稳定性也挺高,其实为了达到这一点,框型已经作出了挥速妥协的让步了,不然拍框上半部看上去也不会那么接近盒式框。这样一来,球拍在控球方面的优势不小,这一点尤其容易在四点打两点的练习中体会到,出球路线笔直,而且落点有可控感。在球拍的阻尼支持下,网口的搓放和后场的劈吊打着都很舒服。
按我说,它就像是没长大的MX70,进攻亦是如此,更多依靠了拍头的惯性把球打出威胁。
别看锥盖上的硬度标识有点唬人,目前这批产品已经到了衰老期,中杆软化无法避免,甚至来到笔者手上的时候它还能继续这种软化的过程,越打越觉得中杆形变大。
难打是不难打的,只是对力量有一点要求,它较畅快的击球反馈也给后面的超级波型号开了好头,这个系列的力量感由它开始诠释。
|